守在繁华落尽时——京剧之美浅浅谈

北京大妞(免私聊)

<p>歌曲京剧《梅葆玖》唱段1</p> <p>梅兰芳</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贵妃醉酒》梅派</span></p> <p>京剧,与之紧密相连的一个词语是国粹,意指一个国家文化中的精华。</p> <p> 京剧</p><p>灿烂辉煌震五洲,流芳百世有缘由。</p><p>巨龙跃起长空舞,四海畅游壮志酬。</p><p>  </p> 京剧之美,美在博大 <p>定军山</p> <p>众所周知,二百多年前的四大徽班进京,开启了京剧的生长之路。“……徽(剧)、汉(剧)两调合流,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形成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若要寻根溯源,详解京剧的起源发展,我没有那么详尽的了解,很难说清楚。只是,从京剧的形成却可以看出,她在成长初期,广泛吸收了诸多戏曲剧种甚至民间小调的声腔曲调、表演形式、剧目基础、舞台经验,加上几代人长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华丽的嬗变,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戏曲艺术对国人影响力的巅峰。</p> <p>《定军山》于槐智</p> 京剧之美,美在精深 <p>很多人都说,京剧里处处是规矩,一步不能错。只是,这规矩,并不是死死框住人的枷锁,而是严谨到细微处的精致。</p><p><br></p><p>以行头为例(行头指戏曲服装),京剧舞台上演员所穿的行头有着精细的区分和严格的规则,都是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职业、剧情出发设定的。蟒袍、官衣、褶子、帔、靠等等各自有它的表现语言,每一种类又有更加细致的区分,比如官衣又有红、黑、蓝、紫的分类,分属于不同的人物。这些行头和妆容、头饰、脸谱一起,成为一个人物性格、善恶、身份的直接外在表述。当演员踩着鼓点出场时,打眼一看,便知其性情地位甚至所处的情境、背景和心情。比如官员戴的纱帽,包公戴相纱,王延龄戴相貂,一般官阶性格正直的官员戴方翅纱帽,奸诈、贪婪的官员戴桃形尖翅,昏庸糊涂或者滑稽喜感的官员戴圆翅。同一个人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戴相貂,彰显其丞相的身份,在《失空斩》中则戴道巾,表现其满腹韬略和仙风道骨。</p> <p>京剧青衣李胜素</p> <p>京剧界有句话,叫“宁穿破、不穿错”,就是对行头规范性的简明表述。某年的春晚,青年演员王艳演唱《杨门女将》中穆桂英的唱段,按剧情要求,此时杨宗保新丧,演员是穿孝服出场的,在春节晚会的欢庆气氛中穿孝服显然不合适,这种情况下就该另选唱段,可是导演偏偏固执的安排演员穿了喜庆感十足的红色对襟褶子表演,闹出了大笑话。要知道,京剧演员全身的每一个细节,那可是一丝也错不得的。</p><p><br></p><p>不仅仅是行头,京剧的每一个点拿出来讲,都会是一篇一言难尽的大文章——旦角的妆容和头饰,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各有不同;花脸的脸谱千人不同面,通过揉,勾,抹,破的描绘,展现人物性格命运,完成了美与丑的矛盾统一。凡此种种,不过是京剧表演的外在辅助,京剧真正的精粹——唱念做打的“四功”、手眼身法步的“五法”、各行当的划分清晰明确、各流派特点鲜明,俱臻化境。程长庚、余三胜、谭鑫培、孙菊仙、王瑶卿、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周信芳、马连良……无数京剧人的不懈努力,让京剧艺术的表演无一处不精雕细琢,无一处不规范凝炼。所有这些,不仅在其他戏曲剧种,甚至在所有舞台艺术形式中,是绝无仅有的。</p> <p>霸王别姬</p> 京剧之美,美在端方 <p>虞姬</p> <p>君子端方,温良如玉。”京剧就如同这样一位君子。</p><p><br></p><p>电影《梅兰芳》里有一个情节,一小演员在杂乱的小剧场演《贵妃醉酒》,为了哗众取宠,做出许多轻佻的身段和表情。在下面看戏的邱如白站起来愤然指责:“知不知道这是梅兰芳的戏?她表现的高贵美丽的妃子,即使她失意了,也是高贵的,典雅的!她不是粉戏!”</p><p><br></p><p>不止梅兰芳,从京剧形成至今,任何一个正规戏班、院团,都不会演出有失京剧身份的剧目。京剧形成到鼎盛,就一直受到上层贵族甚至最高统治者的喜爱追捧,在优伶地位极其低下的时期,京剧演员的处境显然要好得多了。也许因此,京剧工作者更加看重自己的身份。不要以旧社会演员的性格、言行瑕疵来诋毁他们,是,他们有人抽大烟,有人摆角儿架子,有人吃戏醋,有人生活奢华。他们始终摆脱不了低下的社会地位,被喝彩和名利包围的时候,他们会骄傲,会自负,会斗气,他们的群体并没有什么政治敏感度,但是,他们有最淳朴的是非观念,与当时的其他艺人相比,他们少了些讨好卖乖的低声下气,多了几分矜持庄重的自尊心;他们少了些唯利是图的小念头,多了几分忠奸是非的责任感。刘赶三在台上指斥权贵的勇气,田际云为康梁和光绪皇帝传递消息的胆魄,国难当头时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的气节,和京剧的舞台展现相得益彰,人因戏而负盛名,戏因人而更生异彩。</p> <p>青衣</p> 京剧之美,美在典雅 <p>梅派青衣</p> <p>公认京剧是高雅艺术,我却不喜欢这个“高”字,一个高雅,便与人拉开了距离,京剧从来没有端着架子高高在上的俯瞰众生。即使她曾经是满清宫廷和所谓上流社会的最爱,她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普通民众的视线,她从来都不是孤独的阳春白雪,那如山的叫好声,民间要比贵族喊的响亮多了。</p><p>京剧确然是雅的,她配得上所有雅的词语,优雅,典雅,儒雅,文雅……她雅在承露、垂丝、蝶损、拂云的指法间,雅在西皮流水的旋律间,雅在程式动作的简约、虚拟间,雅在青衣的莺啼燕啭,雅在老生的沧桑凝重,雅在架子铜锤的虎啸龙吟,雅在花旦的妩媚娇痴……</p> <p>国粹花旦的妩媚多姿</p> <p>武生花旦与青衣</p> <p>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p> <p>京剧之美,难以言传。她博大精深,典雅端正,却并不是冷漠孤傲、曲高和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者,可以感其神;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者,可以品其韵;而我们普通观众,尽可以单纯的看其色,听其声。总之,她的美,不会因观众的年龄、文化、身份、性格不同而有所保留,即使你不懂戏,她也会温暖的包容你,她就那么宠辱不惊、从容恬淡的向所有人群展示着她深邃精致的美。如果你说不爱她,那么,只有一个原因——你从来没有真正走近她。就像时下当红女老生王佩瑜说的: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京剧,另一种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p> <p>  荀派京剧艺术</p><p>如花似玉满台鲜,凤舞燕飞鬟。</p><p>华妆丽丽莹芳朵,</p><p>面含羞、杏眼眉纤。</p><p>妙龄婷婷姣女,莺歌曲曲柔璇</p><p>《红娘》巧促美良缘,</p><p>千古靓名鹃,斗豪顽。</p><p>荀派缤纷独秀,</p><p>观之迷醉仙然。</p> <p>希望有更多的人与京剧一起,守在繁华落尽的此时,等待重放异彩的明天。</p> <p>喜欢京剧的我们粗谈一京剧</p><p> 七绝 . </p><p>赞中国京剧荀派继承人王彩虹</p><p> 荀风如敏舞春鹃,</p><p> 燕雀啼声也缠绵,</p><p> 花旦传承归正统,</p><p> 彩虹撒遍玉兰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