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婺源

叶枫 影像💯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div>  “徽州”是被越来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br></div> 婺源的美,美在乡村,美在古树、山水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徽派建筑。站在山上望去,就像站在一幅巨大的烟雾朦胧的水墨画轴前,那葱茏的青山,碧绿的江水,黛瓦粉墙和飞檐流云,直叫人看在眼里,醉在心间。 婺源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 “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造就了婺源篁岭古村500年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隐居生活。千棵珍奇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和谐自然的民俗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的乡村美景。 水是婺源的灵魂。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爱婺源,爱她云淡风轻,白云悠悠;爱她恬静安详,湛蓝高远。我爱婺源,爱她一望无际的稻田,爱她色彩斑斓,风情妖娆,爱她金灿灿的丰收果实。婺源,没有凄美的传说,唯有朴实却不乏诗意的水墨杰作,点缀在赣浙皖三省交界之外,小桥,青山,流水,青砖,粉黛,田园;让这个宝地成为“中国的最美乡村。” 以下是本次婺源行的摄影作品,分享给大家欣赏 石城是一座山的称呼,也叫石城山,山脚下就是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山上分布有两个村庄:程村与戴村。被青石板古驿道贯穿整个村庄的叫戴村,而那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是程村。两村之间隔着一个小山坡,村后都有古枫点缀,但又各具特色。程村三面都有古枫树环抱,一面是石灰岩小山坡,早晨的晨雾悬挂在树半腰,加上村庄中的炊烟,如梦如幻,很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石城的春天也很有味道,千年玉兰树开花的时候十分壮观 每到深秋,村庄前后的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香枫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前去摄秋。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徽派建筑还保存得完好,村庄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色,这里说的就是长溪村。长溪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村庄。以村为中心,无论你向东南西北哪一个方向走都难以看到人烟。 虹关村建村于南宋建炎年间,明清时有墨铺80余家。村头有千年古樟,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3亩,有“江南第一樟”之誉。是北线的精华景点,从清华出发,经浙源,虹关一线,沿途都是未开发的村庄,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田园风光。<div>现在最吸引摄影人的就是这个老人牵牛</div> <p>菊径村是个典型的山环水绕型村庄,小河成大半圆型,绕村庄将近一周,四周为高山环绕。上了村庄对面的小山坡在半山腰处就见到整个菊径村,一条小溪圆圆地环绕整个小村,小溪与公路的连接是一座座小木桥,整个村子一面靠山,很符合中国的八卦“后山前水”设计。</p> <p>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是婺源东线的景区之一,距离婺源县城39公里。篁岭旅游并不受季节影响,春天可以观油菜花海、夏天可以戏峡谷溯溪、秋天可以赏古村晒秋、冬天可以品民俗度假。这里因”晒秋”闻名遐迩, 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等。</p> 以下是我们同去的摄友自己组合拍摄的一组,乡村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她的秋也是美得极致,一点也不逊色于春天。如果说春天像一个少女,杨柳细腰,妩媚动人;那么秋天则像是一个少妇,经历过后多了一份沉稳,一份淡定和从容,像那清晨晶莹透亮的露珠,河面上漂浮的薄雾。漫山的红叶,把这美丽的秋天渲染到极致。这里的秋天透着一股淡淡的香气,真是“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金秋的婺源,给人们增添了一份神秘、带来了一份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