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到过泸沽湖的人往往会很失望,觉得他们心目中远离城市喧嚣的原始部落——摩梭人女儿国在旅游开发的大潮下已经被现代文明所淹没。但是,湖边的人们都说,在远离湖岸,交通不便的深山里,确实还存在着摩梭人的原始群落——利家咀。</p> <p>在木里这片圣洁美丽的土地上,雪域胜地贡嘎热松贡布神峰脚下,有个屋脚蒙古族乡,迄今还留存着鲜为人知而神奇的母系大家庭村落,被称为“最后神奇的母系村落”。</p><p>母系氏族生活方式,自妇女开始失去部落统治权后,都逐渐消失了。木里屋脚及附近一带的母系村落,饱经沧桑,保留至今,是国内稀有且罕见的母系氏族社会产物。</p><p>屋脚系蒙古语,意为放牧的好地方。座落在祖国大西南川滇结合部大凉山深处偏僻边远的乡村,属木里五个民族乡之一,屋脚蒙古族乡1984年成立,是木里唯一的高原深丘,幅员面积303平方公里,居住着蒙、彝、汉三种民族,总人口2055人,其中,蒙古族666人,占总人口的32·41%,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境内自然风光 好,民族风情独特。特别是被称为母系大家庭村落的屋脚利家嘴和附近泸沽湖,都是洛克当年巡访木里的途经之地。有木里除西木路之外的第二条(屋脚至前所)出入公路,与泸沽湖景区最近相距数十公里,距县城163公里,省道S216线贯穿全乡,交通条件优越,是国内外游客环游中国大香格里拉难得的景区(点)之一。</p><p>世居木里的蒙古族有“纳日”、“纳惹”之分。在屋脚利家嘴一带属“纳日”,自晋代以来就此定居。他们特别尊崇母虎,故而保留着母系社会的残余和原始古朴的传统走婚习俗。男女双方在朋友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阿注”(异性朋友)偶居生活,俗称“阿注婚姻”。是一种女不嫁,男不娶,由男子主动走访女方而实现同居且生儿育女的走婚形式。所生子女随母系亲族生活,由母亲、舅舅承担抚养责任,财产按母系继承的生活习俗。是最原始、最古朴,较丽江、泸沽湖最完整的摩梭文化所在地,也是最佳的母系文化研究基地。</p><p>屋脚世居的母系有八个大家庭户,他们成群地聚居生活。在屋脚利家嘴这个母系村落里,近四百人仅分属于26个大家庭,多数以十人以上不同规模的家庭户组成,其中20人以上的20多户,30人以上的一户,都是数世同堂,最多为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较普遍,属典型的原始母系村落。在屋脚村屋脚组,有户最庞大的家庭足有30人,家中由女性主事,其成员由同一母系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和女性成员所生的子女组成,为三世同堂,家中第一代人是一母所生的六男三女,第二代人是前代三姐妹所生子女,第三代人是第二代女性所生子女和部分男人婚娶而生子女,构成当地最大的母系大家庭。父亲是另一个家庭的成员,只有在夜晚才能过门,清晨则离去,这就是绝无仅有的母系大家庭文化。</p><p>母系村落的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专设经堂,信仰佛教。中层为正房和卧室,堂内铺地板,设火塘,主客以火塘为界,主人坐左边,客人坐右边,座次座位排列有序,长辈坐上方,晚辈坐下方,与彝族礼节大体相似。火塘地铺前左右两边各立一根彩绘精美图案的木柱,左称“男柱”,右称“女柱”。子女年满13岁时的大年初一,分别在相应木柱下举行穿裤穿裙成丁更依仪式。成丁仪式是母系家庭未成年人的一个转折点,举行仪式后,着装成人服饰,男子头戴青布包头,上穿衣服下穿裤子,外穿衫子束腰带,佩带短刀或心爱之物。女子以长发为贵,在长发尾端加红黄绿等色丝线或毛线,编成粗辫盘于头顶,身穿右开襟长袖短衫和百褶裙,裙长及足,中间加有一道红线,外系毛织品自制宽腰带。自此,标志着人已成熟,允许结交“阿注”履行传统走婚习俗了。下层为蓄圈或堆放杂物。</p><p>母系家庭一般都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姑权舅权表现较为突出,舅舅们都居住在自己的母亲或姐妹家里,是受尊敬的舅舅和真正的家长,对外侄外甥负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每到夜晚,他们将各自履行男人应有的义务。他们团结和睦,相互敬重,尊老爱幼,同甘共苦,创造着幸福美满的母系大家庭。</p><p>母系家庭这种独特的婚姻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流传下来延续至今,更多地反映出妇女在历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对男女平等和人生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广大妇女对平等、自由、幸福美满的向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世人惊叹不已的“共产社会”。</p> <p>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绿海般的青稞地,牛羊猪满地的牧场,鲜艳的高山杜鹃花,古老的木楞房和水车,一片无忧、宁静的田园景象。到了夜间,漫山野兽野鸟的叫声好似让人回到了洪荒时代。</p><p><br></p><p>由于很少与外界接触,仍然保持着摩梭人千年来的传统生活状态,保留着二十人左右的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习俗,特别是在永宁地区已所剩无几的达巴巫师,在这里竟还有七八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