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莅的美篇

周旭莅

至尊,巍巍的南太行 <p>  八百里太行山脉是华夏民族的脊梁!太行山脉的北段在河北,西段在山西,南段在河南,它的西面是连绵逶迤的黄土高坡,东面则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p><p> 2020年11月9日,我们8人,都是聆听着《太行山上》、《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红旗渠》的故事长大变老的同学朋友,怀着对太行的生生的敬畏,自驾奔向南太行,亲身体验那山、那路、那个精气神。</p> 巍巍太行 <p>  南太行山主要位于河南新乡的辉县和林县,40亿年来5次海水入侵,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境内既有雄伟壮丽的红崖绝壁,又有曼妙秀雅的山乡风韵,景观集聚奇、雄、绝、特、怪于一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处寻”。</p><p><br></p> <p>  沟壑纵横,千姿百态。</p> <p>  太行山障,百里横亘。</p> 绝壁长廊 <p>  万仙山景区内的郭亮村,位于悬崖峭壁之上,从汉朝起延续到现在。世世代代的村里人近乎与世隔绝,因为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是悬崖上那几近垂直上下的“天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的年轻人决心改变家乡的面貌,他们完全靠人工开凿出一条1250多米长的绝壁长廊,于是天堑变通途。现在,我们可以开着汽车直达村里。</p><p> </p><p> </p> <p>  绝壁长廊,不仅工程艰险,更是一种创造。它沿着峭壁开凿,既不是坑道,又不是峭壁上的明槽,而是借着山势在长廊上开凿了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隔无序的十三个“窗洞”。“窗洞”的奇妙在于:一是用于采光;二是施工时少凿了很多石方,省工;三是开凿的石方可以直接推入深谷,省力。绝壁长廊是郭亮人勇敢、勤劳、智慧的结晶,难怪有人称赞它是 “世界第八大奇迹”,也引来八方来客的“打卡”。</p> <p>  据说现在万仙山景区之内有五条绝壁长廊,有的尚处于“原生态”,是自驾、驴友们的最爱。我们也尝试走了一条,没有防护的路在山巅和深谷间盘旋,车冲上悬崖的尽头立马急急转弯,停车时不敢伸出头看看刚才走过的路,车里也不时的发出惊叫。在名为天境的景观台旁,见一个刚下车的女孩蹲在那里,头不敢抬,眼不敢睁,因为恐高。</p> <p>  “太行第一路”,沿着这样的路,车从山上下到谷底,落差900米。</p> 红旗渠 <p>  1960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了总长近2000公里的红旗渠。它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河架桥,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挖砌土石1640万立方米,用工4000多万个。红旗渠的建成,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建水库、池塘400多个,建中小型水电站80多个,灌溉面积40万亩,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并提供了工业用水。</p> <p>  当年开闸放水的时候,这里人山人海,欢呼雀跃。五年来全县人民不屈不挠不畏牺牲、艰苦奋斗勒紧裤带的付出,终于引来漳河的水,滋润土地惠泽人民,改变了穷山恶水的面貌。</p> <p>  这里铭记着当年工程分段、质量安全到组的责任人的名字。</p> <p>  敢叫日月换新天,红旗渠是时代的壮举、历史的丰碑。</p> 大峡谷之桃花谷 <p>  南太行大峡谷中的桃花谷,云峰画廊,剑锋千仞,群峰竞秀,飞瀑鸣涧,林木葱茏,清泉潺流,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卷轴鬼斧神工、震撼人心,是太行山精粹所聚之地。</p> <p>  黄龙潭里瀑飞溪喧。</p> <p>  一批传媒专业的学生,不是桃花又胜似桃花。</p> 太行的精神太行的人 <p>  太行山,又称之王屋山,愚公移山的故事千古流芳。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才创造出绝壁长廊、人工天池和红旗渠等人间奇迹。</p> <p>  在峡谷观景台上,遇到两位老者,一个73岁,一个67岁。我们非常敬佩,他们骑着自行车,从山下出发,一路登山,穿过绝壁长廊,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山顶,何等的体力?何等坚强的意志?望层莫及!</p><p><br></p> <p>  第六观景台在山崖之上,在这个村子里,有对老夫妻经营着一家别具特色的餐馆。</p><p> 进门的灶壁前,摞着几十块“寿材”,这叫“开门见财”。院子里摆着几张小圆桌,老头有中风后遗症,不善言语,挪步缓慢的招呼客人,老伴在灶前负责做菜。所有的客人都吃一盆、而且一样的菜——烩菜,不够可以再添,米饭馒头管饱,每客15元。几片小小又薄薄的肉片,烩着白菜、土豆、干萝卜皮、干扁豆、豆腐、粉条、木耳等,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而且前客让后客,络绎不绝。走出小院时我感觉到老夫妻俩不是开门见财,而是和气生财。</p> <p>  处处可见坚毅、热情的太行人正在大兴土木,改善自身住宿条件的同时,准备迎接八方来客。</p> <p>  再见,南太行!</p><p><br></p><p> 二O二O年十一月二十四日</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