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漫游.2

Jessie Du

<p>麻省理工学院是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861年。</p><p>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MIT。</p><p><br></p><p>校园有几十栋建筑物,代表着随历史变迁出现的不同建筑风格和校园侧重点的偏移。MIT建筑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代:波士顿校区,二战前的新剑桥校区,“冷战”时期的发展,冷战后的建筑。每个时代都有独特建筑来区分,这些建筑代表着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粗野主义,解构主义风格,在另一方面,这些风格也表现出了对极简主义和繁华点缀(embellished exuberance)的追求。</p> <p>麦克劳林大楼和大穹顶(1916)。</p><p>(The Great Dome )</p><p>1916年第一批建于校园的大楼称为“麦克劳林”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群,因为它们是在校长查里德.科伯恩.麦克劳林(Richard Cockburn Maclaurin)监督下完成的。</p> <p>麻省理工学院十号大楼及前面的基里安广场,是每年毕业典礼的场地。</p> <p>MIT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丁肇中、钱学森、贝聿铭、张朝阳等很多华人名人都毕业于此。</p> <p>基里安庭院(Killian Court)(1916)</p> <p>MIT与哈佛大学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在校园建筑理念上MIT有着更强烈的现代科技感。对比优越和自信的哈佛学子, MIT的同学们则更显得专注和精细, 在抽象思维和科学钻研上更有特点。</p> <p>校园内有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贝聿铭也为母校设计了很多栋建筑。</p> <p>贝聿铭设计的格林大楼(Green Building )1964建成被认为是二战后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标杆。塔楼顶有气象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外加白色球形内含远程气象雷达设备的天线罩,具有多功能的用途。此大楼现做为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使用。</p> <p>位于马萨诸塞大道上77号的罗杰斯大楼(七号大楼)被认为是学校的入口,并且是学校的官方地址,建于1939年。</p><p>希腊神庙的柱廊设计,庄严典雅,又朴实无华。上面刻有“William Barton Rogers”字样,是为了纪念这位MIT的创立者以及第一任校长罗杰斯。</p> <p>建于1956年的克雷斯吉礼堂。其圆型屋顶恰好是球体的八分之一。</p><p>照片取景的角度不太好,没有体现出球体的八分之一造型。</p> <p>当代西班牙艺术家乔玛.帕兰萨(Jaume Plensa)的雕塑,用数字和字母拼成的数学人的现代雕塑,充分体现了理工大学的特征属性。</p> <p>史登塔中心(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2004年5月完工,是国际有名的建筑师富兰克.盖 Frank Gehry设计。名为解构主义的建筑风格,非常前卫,外观就像是一堆站不稳的大箱子歪七扭八相互倚靠,大胆而不规则,完全脱离了传统建筑的思维。</p> <p>史登塔中心的解构主义奇特设计,代表了建筑界新的里程碑,它自然成了学校一个颇具价值的新人气地标。</p> <p>设计独特的史灯塔科技中心为麻省理工电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资讯与决策系统实验室及语言与哲学系的所在地。</p> <p>现代主义建筑Wiesner 大楼,完成于1985年。 内设MIT媒体实验室和拼图视觉艺术中心,是国际知名建筑师贝聿铭建筑团队的作品。大楼像个堆叠的盒子,平整的网格状外表是由白色的块状金属板制成,风格简洁而现代,具有浓厚的科技语汇,平衡而能独立于周边建筑。</p><p>现代主义建筑(英语:Modern Architecture)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曾经成为主导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p> <p>粗野主义建筑。</p> <p>空旷的学校街道。疫情当下,众多学校大楼不对外开放,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还在学校上课?</p> <p>没有学生的宿舍区显得有点孤独寂寞。</p> <p>MIT的查尔斯河畔。</p><p>河对面是波士顿市区。</p> <p>MIT的查尔斯河畔。</p> <p>MIT的查尔斯河畔。</p> <p>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MIT部分校园建筑,为到此一游打上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