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景阳路上秋去冬来,风云聚和,苍穹万里迎晴日。润涵声里斗转星移,师者慧心,深耕厚植定风波。</p><p> 一一题记</p> <p><span style="color: rgb(86, 86, 86);"> </span>习近平总书记用“四有”标准定义了什么是“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p><p> 所谓扎实学识指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扎实的学识是成为好老师根本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p><p> 八十七中学自2003年迁校以来,历经十七载,二十三届“润涵杯"。学校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学识,促进教师的教学探索,推动教师的研修思考,努力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帮助一代又一代教师快速成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活动概况]</u></b></p> <p> 本届“润涵杯”活动,从9月17日拉开帷幕到11月13日圆满结束。本次教研活动授课、听课、评课涉及范围之广,涵盖人员之多,历经时间之长,学科参与之全,主题教研落实之细,中小学协同之佳,青年教师展示之充分,前所未有,标志着87中学的教学教研工作进入了更高层级的新阶段。</p><p> 活动历时58天,涵盖中学部14个学科,涉及33个备课组,使用3个活动场地,109位教师参赛,共授课109节,其中“明星杯研讨课”授课48节,“新入职教师生长课”第一阶段33节,“3年内青年教师生长课”第二阶段22节,“衔接课”6节。共计听课3860余人次,收回评课单3798张。张苏校长,孙东梅副书记,臧诗男副校长,李霞副校长,孙志伟副校长全程参加听课研讨。</p><p> 本次活动对教师发展,课堂研究,课程开发,中小学学科贯通起到了推动作用。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基本功得到锤炼与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校本研究工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u></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小春此去无多日,研教润育一绽香。</u></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学科发展]</u></b></p> <p> 全体教师在赛课和听课中相互学习,学科组积极组织谋划,充分展示出我校教师“主动进取,实现自我,团队合作,共同发展” 的教学风貌。</p> <p> 本届“润涵杯"各学科均明确了研究主题,并根据以下研究主题开展活动。</p> <p>(1)语文学科:教材为文本,课堂做文章。师生同竞技,读研共成长。</p> <p>(2)数学学科:小专题突破教材重难点,精导,精备,精讲,精练,名师引领高徒打造精品课程,形成数学专题性特色课程。</p> <p>(3)英语学科:提炼英语课文单元话题,深挖单元的文本主题,探讨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p> <p>(4) 理化学科:多维度挖掘实验教学,努力探索新中考下对学生科学素养考察的实验与探究课教学模式。</p> <p>(5)政史地生学科:精选典型材料,创设恰当情境,强化学生读图能力思维能力,打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效课堂。</p> <p>(6)综合学课: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p> <p> 本次活动各学科组呈现出教师队伍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教学团队的良好研究氛围, 课堂所呈现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同时,课堂上所暴露出来的一些教学问题,也引发出我们对未来的教学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对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提升。</p><p>(1)问题设置的科学性。</p><p>(2)课堂容量的合理性。</p><p>(3)评价语言的准确性。</p><p>(4)教学方法的多样性。</p><p>(5)课堂训练的针对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暮雪落案头。</u></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span class="ql-cursor"></span>红叶尽扫西风去,惟有师者不负秋。</u></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总结提升]</u></b></p> <p>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就是舞台,教师就是舞者、歌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伏案苦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煎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不自胜。那种曼妙的感受,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其中的快乐非同道中人难明矣。</p> <p> 第二十三届“润涵杯”,87中学从平实出发,坚守初心,回归本真。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思考力,教学的研究力,学校的发展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u>(研讨课)</u></b></p> <p> 本届“润涵杯"与“绿园区明星杯"两赛合一。参赛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高,“明星杯研讨课”都经过全备课组教师认真备课,反复打磨。全学科教师都本着学习、提高的心态面对备课、讲课、听课、说课、评课,希望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学科中心组全程跟踪听课,认真分析教学现象,并及时反馈给讲课教师,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发展性的评价。</p><p> “润涵杯”研讨课根据新中考要求,突出课题引领,各学科均明确授课主题。本学期由于绿园区“明星杯”已设定上课内容及参赛标准,故本次“明星杯”各授课教师按照区进修学校统一标准备课、授课。参赛教师发挥了个人素养,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并在绿园区首届明星杯大赛当中取得了好成绩!</p> <p>首届绿园区“明星杯”(中考学科)我校教师获奖名单如下:</p> <p>首届绿园区“明星杯”(综合学科)我校教师获奖名单如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生长课)</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生长课第一阶段"新入职教师的达标课。</span></p> <p> “生长课”给大家带来最多惊喜!</p><p>( 1 ) 青年教师展示出优秀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教学态度。</p><p>( 2 ) 在活动中体现出师徒间高度的信任和责任担当,从而促进了师徒之间情感的呈现。</p><p>( 3 ) “生长课"的授课评课,让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同时对全学科教师的成长都起到了推动作用。</p><p> 活动中也暴露出新教师课堂上的一些问题。</p><p>( 1 ) 部分教师的板书设计和板书书写急需提高。</p><p>( 2 ) 课堂的掌控能力需要加强。</p><p>( 3 ) 只关注课堂上教授的过程,而缺少了学生的“习得”。</p><p>( 4 ) 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应高起点,高站位,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加强指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生长课第二阶段"参加工作1到3年青年教师的研讨课。</span></p> <p> “生长课第二阶段教师",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师的基本功得到了很大提升,达到了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呈现了基本的教学风格。但青年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对学生的调动能力及对课堂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u>(衔接课)</u></b></p> <p> “衔接课”达到了有效的深度沟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同一内容不同学段的教学设计呈现了不同的难度梯次。不仅体现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也体现了教师思维的衔接。3个学科6节课每节听课人数都在100人次以上,学科研讨热烈而深入,评课亮点如下:</p> <p> 语文学科:以语文写作教学当中“场面描写”为衔接点。小学通过对语文教材场面情境的梳理与挖掘来培养学生习作中场面描写的能力。中学部在此基础上注意了经典文本材料的搜集整理及方法归纳并应用于写作指导。</p> <p> 数学学科:探究中小学“图形面积求法”的衔接问题。小学课堂注意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中学课堂注重一解多题,提升学生能力。</p> <p> 英语学科:贴合新中考背景,关注中小学英语听说训练衔接。小学注重情境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中学在听说基础上渗透读写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朔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u></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绿叶落尽梅犹在,玉树琼花也灿然。</u></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秋风诗中研傲骨,飞霜笔下道真情。</u></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包涵书香师复醉,笑伴繁星润孩童。</u></b></p> <p> 什么样的课堂,能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什么样的问题,能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什么样的教师,能每时每刻不忘为师者传道解惑的责任?什么样的课程,能不折不扣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这是我们87中人始终追寻的答案。</p><p> “润涵杯”的教学展示过程是短暂的,然而,他所引发的思考、启示却是无休止的。他承载着八十七中学多年来沉淀下的,扎实过硬的学识,深度教研的态度,认真教研的精神,合作探究的传统。他必将激励这一代又一代87人,不畏艰险、不惧挑战,栉风沐雨,寻求涅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