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崇德小学更名公告

木牧草云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2020年11月23日,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因与南师大联合办学合作到期,经教育局研究并报扬中市人民政府批准,现正式更名为“扬中市崇德小学”。扬中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印斌,副局长冯丽娟及各科室相关领导出席揭牌仪式。</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扬中市崇德小学坐落在“水上花园城市”扬中市东城区,始建于1969年,是江苏省实验小学、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学校占地3.7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现有51个教学班,2197名学生,142名教职员工,中学高级教师8名,镇、扬两级骨干教师24名。多年来,学校秉承“健雅教育”的办学理念,恪守“立德 力行”校训,致力于塑造健美、厚生、开明的教师,培养活泼、乐学、文明的学生,打造“乐学”课堂范式,探究“厚生”课程建设,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体艺教育特色。</b></p> 近年来工作回顾 <p><b style="color: rgb(1, 1, 1);">  2018年5月17日,学校在扬中市范围内举行了南师大联合办学阶段成果汇报活动,对学校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架构、趣雅德育、三大管理体系的架构进行了全面汇报,展示了主题项目课、群文阅读课、跨学科整合课等多种课型的课共计19节,获得了很好的反响。</b></p> 内部小宪法,带来朝气新活力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协调和整合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力量,实现开放办学,设立学校发展委员会、社会协作共建委员会和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等组织并展开探索。</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发展委员会是学校发展改革和规划工作的咨询、建议和评估机构,受校长办公会议委托,参与制定学校战略规划、中长期事业规划;研究学校发展改革和规划,就学校发展改革和内部治理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发展成就和内部治理水平进行评估。</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社会协作共建委员会是社会各界参与、协作学校现代化治理的共建组织。融合多方力量,广开办学渠道,规范学校管理,使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是一个以研究学校教育教学问题,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交流、推广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和相关行政决策提供依据为主要任务的专业自治组织,是并行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办学的常设机构。</b></p> 实施厚生课程,培育健雅学生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近年来积极实施富有特色的“厚生”课程,以省级课题“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健雅主题项目的校本研究”为契入点,着力做好四大课程领域的研究。一是趣雅德育,探索结构化、序列化、过程化、体验化的德育课程模式和策略,建立良好的德育生态,让学校成为童心向往的家园,做到伴其成长、助其成长、促其成长。二是乐学课堂,语文学科围绕阅读教学,多读少练,多读多写;数学学科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英语学科深入挖掘教材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三是体艺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四是融合教育,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51号教室”两大阵地,为每个孩子提供既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从“关注这一个”辐射至“关爱每一个”。</b></p> 乐学课堂,追寻课堂的生命之美 <p><b style="color: rgb(1, 1, 1);">  我校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打造乐学课堂”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全学段、全学科推进,切实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打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精彩课堂。</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何为"乐学课堂"的教学范式?"乐学课堂"是基于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提出的。教学范式是指教学共同体成员对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价值诉求和操作模式等所达成的基本共识,更加强调共同体成员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承诺和信念。提出"乐学课堂"旨在让教师通过自学和助学两个板块在课堂中创设探究、展示、补充、质疑、整理、提升等环节,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思考;乐于尝试,乐于探究;乐于提问,乐于倾听;乐于合作,乐于对话;乐于分享,乐于表达;乐于反思,乐于超越的学习品质。确定</b><b>乐学课堂的基本形态即“课堂活动化”、“结构主块化”、“要求情境化”、“学习方式差异化”、“任务层级化”、“评价适切化”。</b></p> 成立名师工作室 提升队伍建设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名师工作室,分别聘请南京石鼓路小学副校长倪鸣、南京立贤小学副校长李勤、南京江宁实验小学副校长宫文胜三位特级教师来校担任工作室导师,联盟校共计60余名老师加入到工作室活动。一是希望通过“导师引领,同伴互助,研训结合”,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结合《扬中市“江洲名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在联盟内涌现出一批名师和更多的两级骨干教师,让一批教师先“成长”起来。二是建立重能力、重实绩、还要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从而形成一名优秀教师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带动一个联盟的良性发展趋势,让所有教师都能获得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三是在促进全体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终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b></p> 开展校际教研 为学校蓝图增色 <p><b style="color: rgb(1, 1, 1);">  为了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转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定期和南京府西街小学、连云港墟沟小学、通师三附小等学校举行“寻找教育的生命之美”校际教研系列活动,不断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有力推进我校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一起走在寻找教育美的路上!</b></p>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组建特长团队 奠基未来发展 <p><b style="color: rgb(1, 1, 1);">  为践行“健雅教育”的办学理念,聚焦“人的发展”,我校现代班集体建设以“特长团队”管理为模式,打破传统班干部制度,基于教育公平和未来发展两个维度,开展“特长团队式班干部组织下的现代班集体研究”。</b></p> <p><b>①项目招标,建特长团队</b></p><p><br></p> <p><b>②团队合作,服务于班级</b></p> <p><b>③实践活动,促能力发展</b></p> 融合教育,让美好看得见 <p><b>  一、专家引领, 硬件升级</b></p><p> 学校建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孩子配备了国内先进的资源教室综合训练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和康复训练,努力使他们适应学校,融入社会,真正达到身心融合。</p><p><b> 二、课程调整, 按需施教</b></p><p> 为每一位特殊儿童制定了个性化的“半日制”课表。每天上午,他们随班就读,班主任安排“合作互助”小组,提供学习辅导、课间陪伴、生活照料等帮助;每天下午,资源中心授课,资源教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三、团队建设,全情关爱</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定期召开融合教育研讨会,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以及医务室各负责人全员参与;教师们利用每月一次的家访机会,深入走访每一位融合教育学生家庭,交流学生学习情况,探讨教养的方法,为孩子的成长一起努力。</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我校吴彩云老师荣获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特殊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组一等奖】</i></b></p> 打造体艺特色 培养创新人才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发展体育教育特色,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学校曲棍球、田径、篮球等一批竞技体育项目水平历年来在全市名列前茅。在2019年12月举行的首届亚洲少儿田径运动会中,学校代表队获得跨栏接力、速度阶梯、十字跳、投掷少儿标枪等四个单项第一,总分位列团体第一。江苏省体育局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以“我省少儿扬威亚洲趣味田径运动会”为题,对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报道,为我校点赞!</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新校名,新起点,新资源,新蓝图,更名后的扬中市崇德小学将秉承“健雅教育”的办学理念,加大力度深化教育改革,丰富发展内涵,在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师资团队、课程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向着现代化的目标稳步跨进!</b></p>

学校

教育

课堂

扬中市

乐学

乐于

教师

学生

教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