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四会贞山 观赏风景名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5日,我们一行来到四会市山水秀丽的贞山风景区,浏览了贞山的风景名胜,参观过著名的千年贞仙祠和六祖慧能寺等,留下了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四会贞山风景区座落在四会县城西 2 公里处,海拔648米。山上森林茂盛,成为大氧吧式的自然生态公园。贞山闻名岭南,除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与文氏贞仙之传说有很大关系,而且还有不少著名的历史文化胜迹。贞山原名广正山,相传唐代山下姚沙乡的一户文姓农家,老父妻膝下无儿无女。一天晚上,老父妻梦中见一朵雪白的荷花飘然而至,顿觉满屋异香。不久妻子生下一个女婴,满月时,夫妻俩为女儿订下了婚事。女儿长大后,其未婚夫上山砍柴时为虎所害,两家人悲痛欲绝。文姑娘毅然过门夫家服侍公婆,但当地的几个纨绔子弟见姑娘窈窕貌美,几番调戏,文姑娘只得逃进广正山躲避。时间一长,还是被这几个无良男子发现,并进山企图施暴,文姑娘见已无退路,毅然纵身跳下深潭。瞬间,突然电闪雷鸣,狂风骤起,暴雨倾泻,这几个无耻之徒被吹得跌跌撞撞,滚下山去。雨过虹现,文姑娘的遗体安然地躺上潭上,如同熟睡一般;而那些暴徒却焦头烂额,横尸山野。村人见状,既惋惜文姑娘之不幸,又庆幸歹徒不得好死。大家正欲下潭捞起文姑娘遗体之时,骤闻仙乐齐鸣,众仙姑踏云而至,托起文姑娘飘云西去。接着天空飘下一张黄纸,纸上书:“贞山一片石头白,一片贞山白石头;人为多情头发白,贞山头白为谁愁?”。从此,广正山便易名为贞山。文姑娘跳潭处名为贞崖。朝廷获悉此事,下旨册封文姑为“文氏贞仙”。四会县衙也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在贞山谷口择地建祠,名曰“贞烈祠”,又名“仙女坛”。祠为道观式,供奉文姑金身塑像。由道士住持,一千年多年来香火不断。在贞山的周围还有化身潭、仙鱼、仙螺、石碗、石麻蓝等多处胜迹。</p><p class="ql-block"> 贞山风景区座南向北,峰峦叠翠,山清谷幽,清泉瀑布,蔚然深秀,犹如人间仙境。每当雨过天晴,漫山青翠欲滴,景色迷人。早在明朝就有“贞山雨霁”之美誉。景区内建有贞仙祠、天音塔、竹林名堂、六祖寺等古迹,山前建有商业街、宾馆、疗养所等设施,游人终年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四会贞仙祠,原名贞烈祠,又称仙女坛。贞仙祠座落于风水宝地的象拔山之麓,依山而筑,松竹相依,清谧幽雅。贞仙祠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有1200多年历史,历代屡毁屡修,是古邑四会的一座古祠。现在的贞仙祠是1982年由四会旅港同胞苏东霖先生捐资重建的。</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史料的记载,南国闽粤有三女神,即秦代的德庆龙母,唐代的四会文氏贞女,宋代的泉州湄洲岛天后(又称天妃)。龙母为河神,沿河一带多建龙母庙。天后为海神,多为渔民、船民所祭祀,故沿海一带多建天后庙。而文氏贞仙是地方神祗,能庇护一方乡土,尤其是天旱求雨最为灵验,润泽民生。贞仙祠历来晨香夕灯,岁时不懈,西江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有众多的信男善女前来谒拜贞仙,影响深远,深受民间尊崇。清光绪初年,文氏贞仙受圣恩敕封为惠泽尊号。</p> <p class="ql-block">  贞山上的天音塔</p> <p>  四会六祖寺位于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慧能寺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 </p><p> 六祖寺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和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与六祖慧能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慧能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当年六祖慧能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当地还有很多关于六祖慧能的神奇传说。</p><p> 六祖寺自唐代建成以来,就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前来参拜,逢年过节,寺门香客如云,香火甚为鼎盛。参拜者除本地信众之外,珠江三角洲一带亦有不少人慕名前往参拜。</p><p> 如今的六祖慧能寺是1997年重新设计修建的,寺院占地60000多丰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全部建筑采用白墙绿瓦红柱传统古典寺院设计,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据说,这是各地六祖慧能寺院中规模最大、最为堂皇壮观肃穆的古刹寺院群体。各地前来参拜和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与日俱增。</p> <p class="ql-block">  六祖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 <p>  参观结束后,在六祖寺前面的山湖庄共进午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