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南宁江南区平西村岭岗梁氏祭祖请谱典礼圆满成功!

直觉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贺《梁朝旦公族谱》编修告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觉/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牒谱金黄光灿灿,飘香翰墨谊浓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寻根固本稽源远,续世绵延纳入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大门楣尊祖训,传承祖德敬谦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家血脉繁千载,倚仗来昆著力丰。</p><p><br></p> <p>  2020年11月21日,南宁江南区平西村岭岗梁氏举行祭祖请谱典礼。《梁朝旦公族谱》编委会(以下简称:《族谱》编委会)主任梁以凯,主审梁增全,主编梁增觉,监事长梁以桂,顾问梁绍安、梁绍端,梁绍添,梁绍成,秘书长梁绍华,执行秘书长梁绍伟,编委梁绍锋,梁绍信、梁绍更、梁绍堂、梁绍威、梁增庆等以及各户族亲代表。南宁梁氏宗亲会会长、《南宁市梁氏宗谱》编委会主任梁桂华,南宁梁氏宗亲会总顾问、《南宁市梁氏宗谱》编委会主编梁岳生,南宁梁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南宁市梁氏梁氏宗谱》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志杰,南宁梁宗亲会副会长梁国祝,南宁梁氏宗亲会副秘书长、《南宁市梁氏宗谱》副主编兼副秘书长梁伦光,南宁梁氏宗亲会秘书兼财务梁建洪等应邀出席庆典活动。</p> <p>  会议由主编梁增觉主持,下午三时许,主持人宣布祭祖请谱典礼开始。首先介绍与会的人员和嘉宾,对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p> <p>梁增觉主持会议</p> <p>  紧接着,由主任梁以凯致欢迎辞,由主编梁增觉介绍《族谱》编修的情况,主审梁增全,监事长梁以桂也先后讲话,财务负责人梁绍锋汇报了财务情况。</p> <p>梁以凯致辞</p> <p>梁增全发言</p> <p>梁以桂发言</p> <p>梁绍锋汇报了财务情况</p> <p>  随后,南宁梁氏宗亲会会长梁桂华致辞。梁桂华会长代表南宁梁氏宗亲会对《梁朝旦公族谱》顺利付梓表示热烈的祝贺!充分确定了《族谱》编委会自今年5月成立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同心协力,克服了新冠病毒的不利影响,只用半年多时间就编修完成"含金量"质量如此上乘的《族谱》,确实不易,难能可贵,可喜可贺。经验值得推广,是我们南宁市各地未编修好族谱的村屯学习的榜样。</p> <p>梁桂华致辞</p> <p>  梁岳生主编代表《南宁市梁氏梁氏宗谱》编委会也对《梁朝旦公族谱》顺利付梓表示热烈的祝贺!平西村岭岗的宗亲,积极响应号召,今年适时成立了族谱编委会,编委会创新工作方法,采用"族记"软件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全书不论是内容和形式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推动南宁市宗谱编纂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p> <p>梁岳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  南宁梁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梁志杰、副会长梁国祝等先后分别发言。</p> <p>梁志杰发言</p> <p>梁国祝发言</p> <p>  最后,主持人宣布祭祖请谱。《族谱》编委会主任以凯,主审梁增全,主编增觉代表编委会向南宁梁氏宗亲会,《南宁市梁氏宗谱》编委会及与会领导赠送了《族谱》一书。</p> <p>颁谱仪式</p> <p>  会后,与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并共进庆祝晚宴,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欢庆。席间,大家热情高涨,推杯换盏,开怀畅饮。晚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p> <p>合影留念</p> <p>大合影留念</p> <p>祭拜仪式</p> <p>祭拜仪式</p> <p>晚宴场景</p> <p>精彩瞬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宁梁氏宗亲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宁市梁氏宗谱》编纂委员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11月21日</p> <p>附</p><p>一、梁朝旦公族谱序</p><p>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然万物本于天,人生本于祖。树有根,水有源,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此理之必然也。中华民族历数千年历史,仍生生不息,探祖怀源,是以承前启后,纪祖德宗功,续血脉亲缘,晰昭穆,尊祖训,辨人伦,而启迪后人者也。</p><p> 炎黄二帝被尊崇为华夏民族共同始祖,梁氏家族,是黄帝之后裔,龙的传人。追远溯源可知梁氏先祖从黄帝-昌意-颛顼-大费(伯益)-非子-秦仲-秦庆(康伯),乃一脉相承。</p><p> 吾族出自嬴姓,嬴姓伯益之裔孙非子立功,周孝王封秦邑于,称为秦嬴。秦嬴曾孙秦仲,受命周宣王伐西戎殉职,秦仲五子为父复仇,出兵再伐西戎获胜立功,五子均加官封地。秦仲之少子秦庆,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梁带村)建立梁国,为国君,称康伯。古梁国三世七伯历时一百六十二年,后裔以国为姓,康公为梁国第一仼国君,奉为梁氏始祖。</p><p> 源之远者,其流必长;根之深者,其叶必茂。稽吾族,源出康伯之后,系出安定郡,太始祖治邦公,原籍山东青州白马庵,生四子,长子朝康,次子朝敬,三子朝泰,四子朝京,均于朝庭任要职。北宋仁宗皇祐年间(一〇四九至一〇五四),长子朝康奉命随狄青将军南下征剿侬智高叛乱,平息后留守南宁(旧称永宁郡),为吾南迁之祖。故本族为汉族,语言为南宁平语(蔗园语)。朝康公在南宁落籍后开枝散叶,子孙繁衍,瓜瓞绵延。至今已繁衍三十余代,历九百六十余年。</p><p> 梁朝康第十六代裔孙梁朝旦于清朝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携三子二女,自南宁府宣化县城西桥板乡细樟岭村迁居本邑城对河江西岸岭岗村(现平西村),迁来仍输纳宣化粮册,注上南七图九冬梁本缘户。朝旦公为吾平西宗支开基始祖。至今已繁衍十三代,历三百余年,为平西村大姓之一。</p><p> 稽吾宗谱代代有才子,世世有官员,乃书香门第,名门望族。思吾先祖,武功文德,彪炳史册。</p><p> 今时,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南宁梁氏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分别于二〇一八年五月五日成立南宁梁氏宗亲会和十月三日成立《南宁市梁氏宗谱》编纂委员会。编修《南宁市梁氏宗谱》是南宁梁氏宗亲会三大奋斗目标之一,号召全市梁氏戮力完成这一历史性使命,吾族当鼎力为之。</p><p> 吾族历代均注重修谱,然清末以后,百余年长年战乱动荡,尤其是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多数家谱被焚毁,令人惋惜。今幸存最早家谱为清光绪二十八年续抄的宗支部,虽有残缺,乃弥足珍贵,幸甚至哉!</p><p> 吾族族谱之前均为宣纸手纱,上世纪九十年代绍贵主编的《梁氏朝旦公族谱》,一九九七年五月印刷,为最新版,距今已二十三年。此次续修以其为基础进行补充完善。经数月搜集整理,釆用现代高科技族记软件,今终于汇编成册面世,吾族宗亲皆可共享,亦可打印成纸质版本。虽难免疏漏错缪,亦可告慰先祖英灵,亦稍表吾等孝祖之寸心。</p><p> 《梁朝旦公宗谱》乃传家之宝,祈望宗亲家家珍藏,人人观读。以增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促家庭和谐,家族和谐之风气,则将幸甚至哉!</p><p> 吾才疏学浅,受托撰序,诚惶诚恐,故不揣谫陋,查阅文献,尽心竭力,皆为后世知吾族艰苦卓绝,武功文德,丰功伟绩,以铭记历史,启迪后昆。是为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朝旦公第十一代孙梁增觉谨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 </p> <p class="ql-block">三、前言</p><p class="ql-block">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一个宗族的文字档案,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宗谱的存在有着“辨亲疏,明昭穆”的重要作用,古人常云:“谱谍立身之本也。”可见,族谱虽与国史、方志都属于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但谱更能通过追根溯源了解到你是谁、从哪来。属珍贵的人文资料,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p><p class="ql-block"> 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前,国家对编谱工作十分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肯定与提倡。我梁氏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工作。然而,南宁市梁氏人口约四十余万,至今,还没有一套囊括南宁市七城区、五县的梁氏宗谱,这是南宁市梁氏宗亲一大憾事。为此,南宁梁氏宗亲会自2018年5月5日成立以来,就把编修《南宁市梁氏宗谱》作为宗亲会三大奋斗目标之一。同年10月3月成立《南宁市梁氏宗谱》编纂委员会,正式开展工作,编修《南宁市梁氏宗谱》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举全市梁氏宗亲之力来完成。倡议宗亲们本着自愿的原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鼓鼓励的原则,为完成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宗谱编修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我族《梁朝旦公族谱》的编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和开展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11日,我族召开《梁朝旦公族谱》续修编委会首次筹备会议。2020年1月18日,又召开《梁朝旦公族谱》续修编委会第二次筹备会议。经过两次筹备会议的准备,我族于2020年5月23日举行《梁朝旦公族谱》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了《梁朝旦公族谱》编纂委员会章程,选举及聘仼了编委会组织机构人员。这是我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得到全体族人的支持和拥护!</p><p class="ql-block"> 此次修谱和以往做法有所不同,釆用现代高科技"族记"软件,编辑成电子族谱。因为"族记"电子族谱较以往传统族谱有诸多优点,其采用人性化设计思路,改变了家谱录入繁琐、复杂的现状。其主要功能及用途:</p><p class="ql-block">一是完美的家族树展示,让您可以清晰的查看五服内所有的关系脉络。</p><p class="ql-block">二是多种谱册,收录同系族所有子孙个人信息。可用于书本定制。永久保存。</p><p class="ql-block">三是图形化关系链。生动的显示您与其他家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四是可以把您和家人共同建造的家族树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生成高清大图永久保存。</p><p class="ql-block">五是族谱可打印成书,做为礼物送给同族中人,永久保存。</p><p class="ql-block">六是通过邀请模式,使得家族信息在您的家人间迅速传播,全族共享。</p><p class="ql-block">七是添加、修改便捷,使用方便,族谱存在手机里随时翻阅。</p><p class="ql-block"> 此次修谱遵循如下原则:以史为据,述而不论。详近略远,薄古厚今。</p><p class="ql-block"> 本族谱包括树谱和册谱两大部份。树谱不仅展示男丁和配偶,女儿信息也一起展示。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已经全部录入,共有七百一十九人。册谱共有二十三篇,包括:1、编委会; 2、梁朝旦公族谱序; 3、前言; 4、梁姓来源概述; 5、梁朝旦公宗谱概述; 6、族谱章程; 7、族规家训; 8、世系图·世系表; 9、人物简介; 10、人物传; 11、大事记; 12、家族照; 13、历次修谱序; 14、太始祖宗支图; 15、明朝万历年间敬订族谱图录; 16、梁氏朝旦公宗谱略述; 17、追根溯源; 18、重版《梁普甘公族谱》调查纪要; 19、梁氏文化集锦; 20、南宁梁氏族务记实; 21、重修族谱捐款芳名清单; 22、编后语; 23、附录;余庆录。各篇分立又互相联系,脉络清晰。</p><p class="ql-block"> 本族谱既保留旧本精华,又注入新的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如制定编谱章程,使编谱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旧谱过去只录男,不录女,一九九七年版绍贵主编的《梁氏朝旦公族谱》已经将现代所生女儿录入谱牒描述,体现了新社会男女平等的理念。这次编谱也照例,将女儿信息也录入其中。在叙述用名方面,按例而行,可用正名(即谱名或讳名)也可用别名(即字、号、或笔名)。为了区别同名者,可数名并用。名有双名单名,一般双名者其中一字多为字辈,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之前起名没有按辈份来起。入谱时要求(遵重个人意愿)改为按辈份取名,如梁中觉(身份证名字),改为梁增觉(增字辈),即多取一谱名。再如梁羡(身份证名字),改为梁凯羡(凯字辈),即多取一谱名。单名冠姓(梁)双名不冠姓,但也可以冠姓,视不同场合而定。</p><p class="ql-block"> 本谱能够在短期内面世,首先,得益于先辈们留下的旧谱,以及一九九七年版《梁氏朝旦公族谱》、2000年版《梁庆一堂普甘公族谱》,其来之不易,凝聚了先辈们的汗水和精神财富,为新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次,是编委会成员共同努力和族人的鼎力支持,才能大功告成。因我们水平有限,谱中错漏难免,不如人意,不足之处,敬请宗亲指正,我们将及时更正。</p><p class="ql-block"> 在此,再次向鼎力支持,帮助和关心此次谱事的老前辈和族人们表示敬意和谢意,同时,向慷慨解嚢捐资的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最后,赋诗一首对《族谱》顺利付梓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旦乐州携眷属,岭岗落籍始迁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经磨难开基业,叶茂枝繁后裔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卅百余载村建史,千秋万代族兴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敦亲睦族攒功德,祖德宗功记脑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朝旦公族谱》编纂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 </p><p class="ql-block"><br></p> <p>三、编后语</p><p> 我们族谱编辑人员,在全族宗亲的鼎力支持下,仅历时数月就完成电子族谱的录入编辑工作,这得益于前辈留下的宝贵族谱和资料,本族谱编者抄录了《梁氏朝旦公族谱》(一九九七年版)和《梁庆一堂普甘公族谱》中多编历代族谱序,宗支图,宗支略述等重要文献。尊我祖训:按图而索真。在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把错的改正,把漏的补齐。只要联系得到的宗亲,都能如实反映入谱。然而,也有部分外迁的宗亲一时还没联系得上,还有待寻找归宗。</p><p> 新族谱既收录了本族的族事,同时也收录部分我族参加本市及区内外梁氏重大活动的内容,现代梁氏部分著名书画艺术家及诗人的作品。是迄今我族最全的族谱。限于我们编辑人员的水平和条件,以及尚有某些资料缺失,错漏及不妥善在所难免,敬请宗亲们给予指正,并盼后贤续修时得到充实纠正,以臻完善。</p><p> 值己亥末,庚子春,我们编族谱之际,新冠疫来袭,染者数万,逝者数千。封城堵路,举国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国难当头,众志成城,义无反顾,逆向前行,凝聚国魂,万众一心,前赴后继,驱逐除魔,终胜!幸我祖保佑,平平安安!</p><p>最后,赋诗一首,以贺族谱付梓</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旦族谱光芒岭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晨族树沐阳光,旦旦滋生孕耀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族裔延绵迁百岭,谱根蒂固茂千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朝旦公族谱》编纂委员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〇二〇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