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園林作品 (上)

Kit Wong

<p>時間走远了,就成了岁月。在悠长的日子里,不管你在社会上已经行走了多久多远,又或成就如何,到头来能畄下给自己的,也只有回忆吧。下面的照片,是我们赴美前在村的后山畄影的。希望故乡能为我們畄下年轻时的美好回忆。</p> <p>三十年前,我和太太及两小孩远离家乡到了美國。那时候,一切都得重新開始的滋味真不好受。為生活,我必須想办法去寻找一把能挡风遮雨的伞,來扛起一家四口的生計。将四十来岁了,想江湖救急,马上弄到一套能赖以养家糊口的手艺,谈何容易。在那不尽人意的的日子里,我无意中踏进了"庭園造景"这行业。此后,我就拿起早就丟掉十几年的鋤头,在美國干起了连自己发梦都想不到的工作,那就是在美重新开始与坭土打交道。记得有句话讲的很实在:"人千万不可赌天意,因为你赌不起!"我真无法說清,我与锄头之间的这种割捨不断的,到底是緣还是命。这个世界,让人无法选择和琢磨不透的亊情真的太多了。</p><p> 说来我这人还真的有点特別,从不喜欢每天都是干着一成不变的工作。而"庭園造景"这行业,我喜欢。这一喜欢,却使我黙黙无声地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全洒在三藩市大海湾这片辽阔而陌生的土地上。</p> <p> </p><p> </p><p> 想當初,我跟別人工作僅四個月,就自己出來工作了。在工作過往中,才体会到自己极度缺乏園林造景知识和工作經驗而急需惡补。故平時一有空就泡書店,總渴望着能在書夲里尋找到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來彌補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和克服那不如人的心理。即使後來有所進步,我仍堅持穿梳在工作與學習之間。因為我明白到,滿足於今日的人,就有可能會失去更好的明天。只有經常學會看到自己的不足,才有新的起點和希望。就这样,時間一天天的过去。自己的步也一天天的从工作上显現出來。我以前只敢接小的院子做,見到大的就不敢接了。到後來,我所工作的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屋大院。因為客人與客人之間互相介紹所至。而我能從小院子走到大院子這一過度,對我而言,實在是非常的不容易。除了自己長期不捨不棄的努力外,還需客人的支持與鼓勵。比如前AMAT半導體科技公司的副總裁王寧國先生,他曾送給我兩個字,那就是"突破",很有意思。正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亡。"當我明白此道理后,在工作上就深深的体会到:"獨到必成功"的可貴。</p><p> 話又得說回來,我之所以能擁有支撑自己,勤於工作幾十年的精神與耐力,絕不只是為着對園林藝術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我的工作,是緊緊地捆綁在隨時隨刻都會牽動自己心靈神經的經済生活中。,也就是說,我的經濟環境,是絕不容許我把客人的院子當成藝術品那樣,無限期的來慢慢堆砌。即使在工作上受到客人以及價格和建材的限制,我也得想辦法,尽能力做到又快又好,這才是雙贏。我也曾想过,如果有一天,能在沒有生活的压力下,好似画画一样,随心所欲的发挥自己的爱好,那又不一样,可惜上帝没有给此机会我。一切都已成了过去,连心境都不一样。来美时还比较爱影些生活相,现在见到镜头,就有想躲开的感觉。岁月的确带给我们一些美好,但也夺去了不少。</p><p> 下面是我的工作照片,不管好與否,它卻真實地濃縮了我曾經的歲月,曾經的足跡。也留住了我幾十年來,在大海灣這遼闊的土地上所傾注的心力和自立自強、從不低頭的身影和勇氣。在這里,恳请師長們、朋友們能体谅我的工作環境和成品的不足,並給予指教。謝謝你們!也籍此機會,感謝劉荒田老師和劉藝林老師對我的長期關注和鼓勵。謝謝你們!</p><p><br></p><p> 黃傑宗</p><p> 2020年11月</p> <p>  上面這本園林作品集,是我太太和兒女以及劉荒田老師瞞著我,把我工作過的庭園照片收集整理成冊,送給我為生日禮物。真的謝謝他們!</p> <p>  還是從下面車房說起吧,屋主姓張,是從台灣來的留學生。他要我幫他做這牆櫃,這是我自已出來工作所承接的第一份工。記得那時我不會估價,生怕估錯了就白做。還是叫他每天付150元人工我較為有保障。經他同意,結果在他的幫忙下三天完工。他見我不取巧,不誤工,人品過得去,就介紹了他的幾位同學之工作給我。從這開始,我就真正的踏上了"園林造景"這漫漫長路的第一步。</p> <p>下面的前後院是我第一次幫張先生的同學做的,那時我最有把握的是木工,故把後院的大部分空間都做了木台,完工後看上去,除了旁邊种的一些花草外,整个院子滿眼都是木台。這引起了我極大的反思。要工作,要生活,要維繫一家人对我的寄託与希望,那就必須要學習有关造園知识,來拋开这毫无生命力的工作现状。</p> <p>  從上、下的照片可看出,經一段長時間的学习和磨練,我的設計和施工比上面我第一次和客人做的前院有了顯著的提升。</p> <p>這院子在sanmateo的山上,屋主姓馬,人住台灣,只有他兩兒子在美讀書。這院子很大,又有斜坡,本應是造園的理想之地。只可惜我初出來工作,能做得出的有限,故未能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出更好的園景。</p> <p>下面的院子不大,對面的山坡是公家的,我把他房子原周邊的挡土牆改成了圍欄,並加做了一對假竹門,目的是讓人在錯覺下,覺得圍欄外還是他們的。</p> <p>下面是我的後院。地方很窄,深度不足18尺。本不應做成這麼複雜,但幫別人做亭子、魚池做得多了,而自己的院子就什麼都沒有,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可似有句話說的那樣:"牛耕田一輩子,可沒有一塊田是牛自己的。</p> <p>我的院子經常改來改去,原想把這院子當個大盆景形式來做,但亭子太高而地方太窄,初期弄出來的景很難和亭子配合得连成一體。</p> <p>這是我太太和双胞胎的男、女孙在自家後院。</p> <p>這是葉先生的房子,我还是头一次做這麼大的魚池。</p> <p>  這屋主姓張,我在這山上做不幾天工,突見遠處有一架直升飛機向着我的方向飛來。我沒理會它,因是很平常的事。不一會,震耳的飛機聲吸引着我抬頭望去。突覺飛機好似衝着我來的。不錯!已經飛得越來越近,越飞越低了,這時我真的有點怕了。因為住在這山上的人,不貴則富。如未經批准,此地方是不能隨便在山上建造東西的,因怕影響到自然環境美。這飛機已經飛到了,并在我頭上轉了一大圈後再飛回來。這次我無疑是真的碰到鐵板了,飛機已開始慢慢下降。它沒有降錯了地方吧,怎麼从我旁边的院子降下去?我等了好一會,但還是沒見到有人前來找我。我立時將情况打電告訴屋主張太,她說不用怕,那是隔壁的飛機。他們在外地做生意,經常回家的。這也太吓人了吧!</p> <p> 許多工作,我真的是邊做邊學、边想边做的。這亭子也不例外,因為我從未做過瓦亭頂的。</p> <p>我的客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台灣來的中国人,這院子的主人也不例外。後院背靠大山,一年四季都有山溝水流下。經常會把山溝裏的泥沙衝下屋邊,屋主很心煩。屋主叫我來就是想把山溝做成水泥的,但又怕很難看。我告訴他,我可以幫他把水 泥的山溝壁弄成假水泥石,那就好看多了。他和我都開心,因為這山溝,將給我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練習造水泥石的極好機會和場地。其实我也沒有什么把握,但有信心练习到把它做好為止。</p> <p>我在施工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在常年都有水㳘的山溝底部灌上水泥?不过,我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從山沟頂部的沟底放幾條大的軟水管,再用泥在水管上把水流截住。讓水從水管里引流到別處,就這麼簡單的解決了。</p> <p>在這山溝壁上造石,既无时间所限,更无人过问,可以讲,我毫无顾忌的专心做。如果在別的院子,客人會把他们的思維強加到你的工作上。</p> <p>經這一次在山溝上的造石練習和所取得的經驗,最後我在這山沟壁上,弄出了之前連想都想不到的下面之石山。</p> <p>客人要求我弄一條環山步道,而且山上要有休息之地。而在另一山坡上做一個能用作打太極的場地。</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塊立石,是我第一次作正式幫客人做的。其實沒有做石經驗的我,不应该急着第一次就做这么高大的立石。因为立石的形态结构和特征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况且单独一块,沒有其它石从旁作衫托,这可似人们唱歌不用音乐伴着而清唱一样,要求更高更难。即使你经验非常老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看照片,我那時的神态,还是很有滿足感的。到後來,我不得不自動的去幫客人改了此高石。</p> <p>我對人造水泥石,用走火入魔來形容也不為過。因為做一個大的院子,如果失去了一個大型的組合式主景,你怎麼弄也覺得院子是空洞、无主题而散乱的。而石头就是用来組景的重要一部分。而美國的石不同大陸,因它都是园园的山石,。如果用這樣的山石來重疊成一个大型的整体态来組景的話,看上去就像是一堆散乱的碎石放在一起似的。既不达意,也不好看。故我總希望自己有那麼的一天,在客人眼到手亦到的大院子裏,能弄出較為真切的水泥石。故我平時在家,从不間斷的去研究和練習。上下面照片的水泥小石,你不要小看它們。因為它们已傾注了我十多年無盡的心血才弄出來的。</p> <p>這是美國人用山石叠起的瀑布,看上去太散乱了,瀑布的水流下,也大多从石缝里渗去。客人要我修改瀑布水道,让水能集中点流下。</p> <p>這上下的石,無論在造石的手法上還是石的表皮形態上,都有着明顯不同的區別,一種是較為自然的軟體石,另一種是硬体石。</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種高立石,很難掌握好它那秀長的石身結構和形態特性的變化,總不能讓它像木棒一樣的立着。即使現在太遲了點,我上次還是非常的喜歡、並收藏了梅健文老師所拍攝張家界里的天然美立石,謝謝他。如果以前有機會看到而用來參考參考,那今天就会不一樣了。</p> <p>上下這兩石是我在家院子里练习所做的,做到自己认为可以了才正式帮客人做,故此石头经常改来改去。</p> <p>我很够胆,即使自己只有六成把握我就敢做,就是利用这种压力,迫使自己想方设法、用心投入到工作上。</p> <p>  下面的魚池,是灣區防盜系統總裁區錫機先生的。區先生告訴我, 這水池十多年前已挖好,但一直沒有做。可能區先生的要求有點特別吧。直到有一次,他兒子來电找我去見工,並一拍即合。</p><p> 我做這水池,也曾發生過一件另人感到非常奇怪的事。當水池灌上水泥不到十天,天就下了一場大雨,我突然接到區先生的電話,聽第一句我就可似觸電一樣。他說不知道什麼原因,水池突然升高地面一尺有多。這也太神了吧!水池又大又重,怎麼可能自己會从地面升高一尺多?我即時開車前往,在將一小時的車程里,我滿腦子都是他的水池。到後查看,的確如他所講,我馬上就按在開車時所想過的可能性去細心察看,總算發現問題的所在了。我們在水池灌水泥前,先把一大膠布全面復盖住水池的泥地后,才在膠布上面灌水泥。原來雨水從高處流下,又從水池邊的㬵布縫隙里流入地面的坭里和水泥池殼與膠布間銜接的縫隙里。這樣,水泥池殼與膠布間的水就越來越多了,在水无处可去下,慢慢的就把水泥池殼像托船🚢一樣托起。這時相信你也能想到,如果船底穿了個洞,那將会怎么样。這時,我毫不迟疑,馬上取了一块长木板從水泥與膠布間挿入差不多到池底,再用钻钻穿水池,水馬上噴射而出。我也立時把木板取出,生怕水池下滑時,會把板压著。其實這板,也是我怕鑽穿水泥殼時,控制不了鑽咀的衝力而會把膠布鑽穿,所以用它來檔鑽咀的。不到一小時,水池也就回到了原點,连藏在池与泥土间的水也被水池売压迫着从池边流出。區先生當即贊了又贊。</p> <p>  從下面的照片你可看到,右邊的樓梯旁有一洞口,而左邊的樓梯旁也有,但從照片上看不到,這洞口是區先生要求我把路從瀑布里面穿過,像入水簾洞那樣。他太有想像力了,我自不然的不喜歡,這樣做的话,我要加宽加固路顶上的水泥平台不止,還會直接影響到我的石頭形態的。</p> <p>嚴格來說,這些水泥石,仍欠缺整體形態的組合美。但作為一個不久前才從那山溝里锻练出來的我,單憑自己的想像意識,在這曠野上虛构一組大形而立體的組合石景,本來就有難度。再加上客人的要求多多,那就更加限制了自己的思維空間了。我們和畫畫大不一样,我們是做出來的,當實體完成後,即使看到有不如意的地方,也很難去改变它。但畫畫就不同,在大師們的笔下,正所謂任君為所欲為。</p> <p>  按照區先生的要求,水池做好後,要把水池用的水泵和濾水器等物,接裝在大石頭的裡面去。(因为我做的石头,为減轻重量,石头里面全是空的)。他这一说,那就牽連到太多方方面面的事情了,最簡單的就是石頭的後面要有一個高大的洞口進出才行,但又要做到不影響石的外观。所以說,客人會隨時隨地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強加到我們的工作之上。有時即使一句話,我们就得多做十几廿天了。</p> <p>上面那几块石,最右边的那块看到的洞口,里面裝有水泵,瀘水器,紫外線灯等物品。</p> <p>下面石板上的字,是區先生寫好後叫我弄一塊石頭把字刻上留為紀念。我就利用他的擋土牆,做了一塊石板把字弄上。他覺得好看,又來一篇長的,我也只好當景物幫他做了。不過,他從不令我吃虧的。</p> <p>下面是區先生的另一魚池,是那時和大池一起挖好的。这水池的空间和位置与大池不一样,如照做立石,不但不够气势,也不好看。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和他做横石。工作完成後,他寫了一介紹信我,他在矽谷很有名氣,他說會對我今後的工作有所幫助的。謝謝他的心意!</p> <p>下面是黃章任先生的房子,很大,還有網球場,室內溫水游泳池等。黃先生曾有泰國石油大王之稱,曾獨資在大陸捐建一所中學。他不喜歡他院子前面的那條大水沟,和我商量在渠上築一条長廊,把水溝盖住。我胆子較大,為找點工作,什麼都敢做(指工作)。結果出乎意料,我所設計的長廊得到了准建证。</p> <p>客人的屋前,如需砌砖石,请回來了人,工作比较随便。門囗就是门面,客人每天出出入入都見到。即使他們感觉到有一點的不順眼,也會叫你修改的。故我必親自动手。</p> <p>  下面這房子是金門銀行王董事長的,那時我築起了26条磚柱。前來檢查的剛巧是中國人,他說所有磚柱全都超出規定的高度2寸。本應要全部降低,這次他不為難我,叫我下次注意,量路边的砖柱高度,不是从柱底量起,而是以路面的高度開始量起的。說到底,同種、同族、同語言就是不一樣。我們能学吗?</p> <p>這屋子是一金鋪伍老闆的,正門口原沒有樓梯,他信風水,聽人講門口要有出路財旺。斜坡很陡,我量尺算過可以做。因為美國對樓梯的要求特別嚴格,級與級之間的高度差不得超出二分之一釐米。我畫图申請批准了,我去取准建證时,原來那工程師是開平人,較年輕,他太太是台山人。當他知道此圖是我設計畫的后,大贊我。他說真想不到,從未學過建築力學的,能設計畫出結構如此複雜而漂亮的施工圖,真不簡單。</p> <p>下面這院子以前別人做好了,後来客人要我帮修改。</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面是李小姐在saystogas買舊房子拆後重建的。他們是上海人。她先生是在矽谷開創投公司的,這是她的前院。</span></p> <p>這是他們後院的入口門。李小姐要我做有所特別的,与众不同最好。我只好选择这繁复的做法。</p> <p>下面是李小姐的後院,泳池殼是外國人做的,我沒此技術。我只負責做其他裝修工作。</p> <p>  你可從上下的相片中看到,魚池底滿是石蛋,水很淺。旁邊的亭子之亭頂也不見了。原因是有一天,李小姐她們回上海探親。我見她院子很大,就把天天困在家裡的狼狗帶到工地,可讓㸰開心開心。真是亊有凑巧,在我不知情下,剛好cityhalls前來檢查泳池。那人還未走到泳池邊,狗就追了過去,我攔也來不及。狼狗比我聰明多了,如果那人站着不動,狗也就會站在那里等我的。但那外國人怕得要命,自然反应的馬上就起腳跑。狗就在他後面趕着他隨院子轉,我好不容易才把狗攔拦下。再看那人,已面無血色的在那裡喘氣。我想,這次肯定壞事了。結果那外國人喘過氣後,就連泳池都不去看了。直接走到我做的亭子旁東看西望。並示意我過去。生怕我聽不懂,而手腳並用的比劃著告訴我,說我做的亭子高出了規定的一尺有多,而旁邊的魚池也深了兩尺。奇怪,我見他連尺都沒有拿,单靠看一眼就這麼準確,那也太厉害了吧。还好,他沒有说我的亭子高出二尺,如果高出二尺的话,那麻煩就大了。他还說我沒有申批就做,要我即時停工補畫圖,待申請審核通過後才准動工。申請後,我把一尺多點的亭頂鋸了下來,待檢查过后才裝上去。水池就用夾板橫在水池約二尺處,把池底隔空,再用石蛋蓋在夾板上然後放滿池水,后來連這外國人共兩人前來檢查,沒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