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施耐庵在常熟——《水浒传》中的常熟话(常乐我净)

常乐我净

<p>  想研究明白《水浒传》,<b>一定要研究张士诚,</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金儿</b><b>两个历史人物对施耐庵的影响。</b>1356年张士诚被江阴人朱英撺掇,起了贪念去苏州称“吴王”,施耐庵和李金儿都极力劝阻反对,无奈张要一意孤行。后来施耐庵被排挤不被重用,他就跑到常熟的虞山,凤凰,徐市等一带生活了6-7年<b>(</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离李金儿墓金姬墩10公里范围,李金儿给了施耐庵巨大的正能量和创作源动力</b><b>)</b>,已是个六旬老人。常熟方言独特难懂,没有长时间生活很难学会。施耐庵一生谨慎低调,以至于正史对他很少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水浒传》,去印证他在常熟生活的蛛丝马迹。</p><p>  </p> <p> <b> “胡梯”</b>。即楼梯。常熟话一般不说楼梯说胡梯。第七回“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顾女使锦儿,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二十一回、二十四回、三十一回、六十九回都有写到。</p><p>  <b>“相打”</b>。即打架。常熟话不说打架,说相打或打相打。“喝酒”常熟话说“吃酒”。“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二十四回)</p><p>  <b>“做生活”</b>。常熟话里就是干活的意思。“王婆道:‘便是老身也要看娘子做生活则个,又怕家里没人看门前。’”(二十四回),四十一回也有写到。</p><p>  <b>“火挾”“拣”</b>(jian)。就是火钳,旧时在灶头做饭烧火时用以将柴草挟入灶膛的器械,现在常熟农村仍有使用。“使转了这妇人和那婆子,把<b>火挾去拣两块骨头</b>……”(二十六回)</p><p>  <b>“羹饭”</b>。人死后,开丧时待客的饭称为羹饭;也指开丧当天死者的女儿(没有女儿的就由干女儿或其他亲人)味祭奠死者准备的饭菜;常熟话骂人吃饭不合时宜时,还有“吃羹饭”,“祭喉头”的说法。二十六回有两处写到:“武松叫土兵去安排羹饭。”又,“武松哭吧,将羹饭酒肴和土兵吃了”。</p><p>  <b>“没脚蟹”</b>。没有脚的螃蟹,比喻没有活动能力的人。常熟话“无脚蟹坨坨”便是。“那妇人道:‘亏杀了这干娘,我又是个没脚蟹……’”(二十六回)</p><p>  “<b>家生”</b>。在常熟话里泛指用具、器物。这里指的是盛鱼的碗碟。“戴宗叫酒保来问道:‘却才鱼汤,家生甚是整齐,鱼却腌了不中吃。’”(三十八回)</p><p>  “<b>叉袋</b>”。用布或皮做的盛东西的器物,现在虽然被一些新型材料做的袋子取代了,但常熟话里仍沿用这字眼。“宋江道:‘有烦穆太公对付八九十个叉袋,又要百十束芦柴……’”(四十一回),六十一回也有之。</p><p>  “<b>饿杀</b>”。饿死的意思;另一层意思是指饥饿到了极点。常熟话里表示肚子饿极的时候常说“饿杀忒哉”。四十三回“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 必是饿杀”是第一层意思。</p><p>  “<b>物事</b>”。常熟话指有形状的东西。常熟人见面看到对方手里拿着东西常会问“拿的啥个物事”,其实非一定要对方回答,只是打招呼而已。“只见那妇人从楼上下来,……便问:‘<b>叔叔,谁送物事来?</b>’又“那妇人道:‘……<b><u>出家人的物事</u></b>,怎的消受的!’”(四十五回)</p><p>  “<b>闭</b>”。(音避),常熟话里指擦,但一般指将沾了血等液体的刀或类似的扁型物体在衣服等上擦。二十六回这样写到:“武松……提起刀来,<b>望那妇人脸上便‘闭’两‘闭’</b>”。</p><p>  “<b>上水头</b>”。常熟话指河流的上游。“将近清溪县,只见上水头早有战船迎将来……”(九十八回)</p><p> “<b>促掐</b>”。例:“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第四十一回黄文烨语)。常熟话“促掐”是形容刻薄缺德,暗中使坏捉弄人。</p><p> <b>“正是要紧</b>”“<b>日脚</b>”。“大哥休怪。正是要紧的日脚,先说得明白最好”(第十四回店小二语)。“日脚”常熟话即日子。</p><p> “<b>面盆</b>”。“(潘金莲)慌忙去面盆洗落了胭脂”(第二十六回)。常熟话中“脸”称“面”,如“揩面”“修面”“面盆”即洗脸盆。</p><p> <b> “长大”</b>常熟话称高个子叫“长大”,“又长又大”。“那人见了史进长大,像条好汉,便来与他施礼。”(第3回)</p><p> <b>“吃酒”</b> 常熟话喝酒喝茶称“吃酒”“吃茶”。“太公道:‘休这般说,且请吃酒。’”(第2回)“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第3回)“吃酒”出现的频率几百处</p><p> <b> “掘”</b>常熟称“挖”为“掘”,“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si)头铁锹(la)来掘开,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音ka),约有三(音sa)四尺深(第一回)。</p><p> <b> “不落手”</b>常熟话指不放手。“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第二回)</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