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内河古桥】之前世今生——白马河(上)

【不着急】

<p> 水乡福州,百余条内河纵横交错,与穿城而过的闽江,织成稠密水网,宛如流动的绿色血脉,为福州增添灵动之美。</p><p> 【白马河】一条用马命名的河必有它的故事,查了来源确实和白马有关,有两个版本,即是传说就不要太纠结真伪了,重点是白马三郎他是一个具备正能量的人物,人们纪念他,更多的是精神传承吧。我愿逆流而上,去寻找他的芳踪。正(郑)眼看福州,带你打卡白马河。</p><p> 得益于科技的发达,手机导航真的很方便。俺是东西南北分不清的超级路痴,以前若是没傍个“领路人”一般单独不敢走太远,真的会迷路【捂脸】。虽久居福州,但也是第一次逛白马河。之前因河水污染严重,白马河沿岸风评也不好,不是能够休闲游走之地。白马河整治升级全线惯通在2020年的6月,因疫情关系,市里并没大力宣传,所以即便是老“福州”,我相信大部分也还不知白马河已今昔非比。我以游客的眼光,手机随走随拍,所见即所得(后期无P图滤镜 图片太多懒人自有懒的理由),拍摄水平和文字功底都有限,都是些叙述性的文字唠里唠叨的(捂脸),当旅游功略可以的。</p><p> </p><p><br></p> <p> 早在唐罗城时代,白马河便是福州重要的护城河。流淌千年的历史,为河流沿岸带来了数不尽的文化遗产。沿白马河步道被命名为“文道”,可得好好找找它的“文”体现在哪些地方。</p> <p>公交坐到帮州(闽水园)站,下车就是闽水园入口,今天【江滨公园】不在行程里,往东走大概一二十米就到白马河闽江口闸门。【帮州里】下去是西岸,我从东岸入口,第一眼就看到【福建省屏东书院】。白马河闽江入口处东有【民俗园】【三县州大桥】【江心公园】 ,西边是【闽水园】。沿白马河而行的白马路也是市心的主干道,对接三县州大桥。</p> <p>从江滨大道路桥走下去,很意外的发现桥底下居然藏了庙,今天是农历初一,正好遇到布道念经(当地人有初一 十五烧香拜佛习俗)。看陈设应该和龙舟有关,场所是非常的简陋,但不缺仪式感。顺手拍段视频感受下。</p> <p>妙峰金龙舟是福州有名的龙舟队</p> <p>兴洲境三圣王庙</p> <p>金仙姑祖殿</p> <p>书院转个小弯就看到白马河第一古桥——【彬德桥】,是座拱桥,比河岸略高高,桥柱还是彩色的,透着古意,桥上有个小神庙,供18位将军,至于18将军是谁,好像又各有说法。桥西头连帮州里东头是三保社区。</p> <p>  这棵榕树,刚开始以为是两棵,仔细看了下其实是一棵,小的那棵应该是榕须落地生根长大的,我把它取名叫“亲子榕”。</p> <p>再往北走一小段就看到一座现代的公路桥【同德桥】,东南端紧挨【洪武亭】。最让人惊艳的是亭内的古榕,两枝主干一枝横长一枝坚长,再结合建亭典故,正合迎来送住的寓意。【同德桥】西端连帮州里,同德路往东对接【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下杭路。</p> <p>这棵奇榕,手机一个镜头拍不下全棵。这张是根部。</p> <p>横枝伸到河里了。</p> <p>露出亭上的部分也技繁叶茂的,以为是长的好几棵呢,其实就一棵把整个亭都好像拥在怀里。</p> <p>海江三神庙,在西岸双州桥道河边,最不象庙的庙。</p> <p> 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反元起义军揭竿而起。至1367年,朱元璋在东南一带击败方国珍,遂兵分三路向福建进军,其中一路派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廖永忠率舟师由宁波渡海攻福州。此时,元将陈友定任福建长官,镇压本省各地起义军与抗元民众,并形成地方割踞势力。他得知朱元璋派兵进攻福州,便在南台帮洲、苍霞洲一带构筑工事,戒备森严,顿时形势紧张,战云密布,福州人民面临一场战争大灾难。</p><p> 据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汤和率领的部队抵达闽江五虎门时,先派遣使者入城招安,结果遭元兵杀害。汤和大怒,大张号令,云:“入闽不留一人。”但是,闽江口五虎门地形险要,礁石遍布,船只入港必须导航。这时“拿公”响应为之指引。在《竹叶亭杂记》里还有一段记载:拿公乘巨浪驾小舟出现,到汤和将军营中说:“君号令中,今易一字,吾导他港以进。”汤和答应,于是便引导由粗芦门入。同时对汤和说:“吾顺命导公,欲安福州百姓,今已入关,以“留”字易“杀”之。”汤和答应,便将原来的号令“入闽不留一人”改为“入闽不杀一人”。汤和部队顺利通过五虎门沿闽江抵南台,部队由【洪武道】登岸,在南门一带战败元军,攻取福州。翌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当皇帝,国号洪武元年。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帮洲人民便将汤和部队登岸处命名为“洪武道”。又由于许多文武官员在此入城上任,故在洪武道畔建一接官亭,后改名“洪武亭”。亭内有对联曰:【洪武登岸古榕增寿色 万侯云集新桥齐千秋】,【洪武道有亭留远迹 半江楼无处不神怡】,【仙来奇园观中外 神往品茶听古今】,均十分雅致。尤其是那株古榕分叉如人之五指,其中主干在亭内形成跨度7米的“门”字形状,树干伸到江边,入地之须又成干,形成奇特奥妙的景观。</p><p><br></p> <p>【卜公祠】在河下街东北桥头,纪念“一字救万民”的拿公。河下街东接延平路 至 学军路</p> <p>  白仙師宝殿隐藏在社区里面,我手机伸进去拍的。</p> <p>过榕门</p> <p>白马路旁的汀州街老房子</p> <p>终于到了著名的【白马桥】,白马桥是清代同治年间,由做木材生意的商人们集资所建。石构平梁桥,原为三墩四孔,跨度不等,现只留二墩三孔。桥墩用条石叠砌,上架巨石为梁。桥面以条石横铺,两旁设石望柱、石栏杆。桥全长七十一米,宽三米,东、西引桥各十二米。当时的木材商人,大都住在白马桥东边的上杭街和下杭路,而他们的木材商行则在桥西的义洲,因此建桥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方便上下班。</p> <p>【白马桥】西端接泰山庙支路东端是白马桥道小广场。小广场南边有关帝庙。</p> <p>【闽都画院】位于白马津渡牌匾北侧,门前有“南禅山”公交站点。</p> <p>  站在白马桥上凭今怀古,我是怎么也想象不出当年的潮头是如何的波澜壮阔。只见眼前碧水悠悠祥和而宁静。</p> <p>  出于好奇,我到桥西头的泰山庙支路老旧小区拍了一组照片,虽然很破旧,依然烟火味十足,老福州鱼渔村特有的脏乱杂人气却很旺的小街市就长这样。一桥之隔 ,桥东桥西晃若两个时空,一头挑着当下一头挑着过往。</p> <p class="ql-block">一年后(2021.11.21)我再次来到白马桥,桥西侧的旧房已拆迁一空 , 只剩一片平地了。</p> <p>白马河风光。</p> <p>  看到这个地图,真的非常方便实用,关键看得懂,路痴如我都能无惧独行了。</p> <p>浦西桥</p> <p>浦西老房子</p> <p>我现在很喜欢拍老房子,因为腐朽也意味即将消亡,说不准哪天就被拆了。该去的终将会离去,拍下来只为纪念。</p> <p>顺浦西路进来不到五十米就是【浦西境福寿宫】</p> <p class="ql-block">昨年来时就想这片可能会被拆 今年旧地重游 桥依旧 剩独栋老房一座 </p> <p>浦西恒龙轩</p> <p>又过榕门,这门高,好过,旁边房子就是救生堂所在</p> <p>从西岸拍的救生堂</p> <p>【红星美凯龙】沿河榕树小广场</p> <p>这片工地就是工业路,本来人气很旺的地方,地铁2号线宁化站商业圈,也是网红打卡路。每到三四月份羊蹄甲花开,往西到西禅寺那段美得不要不要的,往东对接国货西路可到【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过了工业路桥就到西岸的白马支路,桥头白马广场也是地铁口,下去有攀登书店。工业路河与白马河交汇口就在桥下。</p> <p>怡园支路</p> <p>交通路桥——斗池路桥 这段人气很旺,河西边就是有吃有玩,早市啊地滩啊广场啊很是繁荣,河东岸就是白马万科广场。</p> <p>交通路桥头锅边店</p> <p>走得饥肠辘辘,正好进去吃碗福州扁肉补充能量。店很简陋,价格也不便宜,一碗13粒5元,味道还行。</p> <p>白马河西门</p> <p>白马河公园游般码头,因为疫情也因为刚开始没多久,知道的人也不多,我也想坐,今天电量已耗光,折日来体验。</p> <p>不通车小桥的地滩经济</p> <p>这里有个算命的地方叫道龙命馆,看这横幅拉的,估计很出名吧</p> <p>早市</p> <p>想起一句话“时代抛弃老人都不打招呼的”,今天有了真实的感触。买了把青菜3.7元,也是刷码付款,我转身走时奶奶居然跟我说了声“谢谢”,听了有点心酸,谢我什么呢?因为我光顾了她的摊位?确实前后都热闹的很,就她那无人问津。就这一句谢谢我想了想才又去拍了这张照片,遇见即缘份,愿老人安好!</p> <p>看这家店很多人买,我也凑进去买了几个包子。</p> <p>斗池村民俗活动,斗池路往东对接西洋路,往东直走可到西洋地铁站。</p> <p>人来人往的斗池桥</p> <p>古榕园</p> <p>我拎一袋肉包,不想引来了这么多小精灵,顺便把它们也喂了。</p> <p>白马河与【东西河】交汇入口处,东西河步道入口就在对面昂立教育那栋的侧面,过人行道就到。</p> <p>高架桥下是乌山路和白马路十字路口,乌山路以北就进鼓楼了,乌山西路对接乌山路路往东有【黎明湖公园 】 【乌山 历史文化风景区】 【市政府】,乌山路再往东接古田路有【协和医院 】 【五一广场 】 【于山历史文化风景区】。</p> <p>  台江界内的白马河南段历史人文主要是龙舟文化,古桥 古寺 榕萌为主要特点。东岸多为现代建筑商业较发达,西岸部分河段仍保留有原始渔村,这些地道的原住民是白马河前世今生的见证者。白马河如今已无商业通航能力,仅剩龙舟无语述说曾经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