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学生活

春风和畅(曹世斌)

<p class="ql-block">河洛剪纸走进郑州商学院</p> <p class="ql-block">11月21日,星期六,应郑州商学院一位要好文友的邀请,参加该院《剪之韵艺社》的第二课堂活动。文友似乎还有些神秘地告诉我,是学校聘请的教授讲座,因场地人员所限,不可张扬。我守口如瓶,决定独自前往。</p> <p>午饭过后,天气有些阴沉,初冬的寒风也有点袭人。但丝毫压抑不住我走进大学校门的渴望和求知的兴趣。2点30分,我准时步入巩义市唯一大学——郑州商学院。静谧靓丽的校园风光,还未来得及仔细欣赏,便急切地来到教室门口。</p> <p>能容纳百十人的活动室里,端坐着风华正茂的文雅学子,静静地等待着老师的开讲。我悄悄地在最后一排坐下,端详着室内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一阵热烈的掌声,让我的目光投向讲台。</p><p class="ql-block">啊!这不是河洛剪纸传承人——郑州市工艺大师曹慧贞吗?我静目凝视,加之熟悉的话音,验证了我的眼光。</p> <p>“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啦!我很想念大家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剪纸的有关知识,练习掌握剪纸的一些技能、技巧。</p> <p>“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是圆的,圆圆满满,凡事追求圆满。非遗进校园,守正创新。今天开课第一讲,团花-花好月圆。”</p> <p class="ql-block">曹老师讲,剪纸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享用的,吉祥的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本质特征是意象性,有内涵。这是国外所没有的。外国的剪纸是写实的,直白的。</p><p class="ql-block">因此,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河洛地区,所产生的剪纸工艺,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底色和根性。代表了更多中国人的想法和意愿,通过它可以看出时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p> <p>黄河洛水汇流处,千载传奇故事多</p> <p>双槐树下城邑老,那是中华最古国</p> <p>曹老师说,河洛地区是夏朝的遗都,崇尚黑色,留有黑色剪纸,巩义古老的风门花,顶棚花很常见。因此,黑色成为河洛剪纸早期的第一特点。而现代社会多崇尚红色,这正是河洛剪纸发展的标志。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重视,古老的河洛剪纸一定会在守正、创新的路上走得更远、更长……</p> <p>紧接着,曹老师先后展示、讲解自己创作的象征福禄寿喜的剪纸作品,对上述理论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直观诠释。</p> <p>《福泽悠长》</p> <p>《禄水渊源》</p> <p>《寿延绵绵》</p> <p>《八喜牡丹》</p> <p>解读上边的这幅《八喜牡丹图》,由内到外有四层涵义:</p><p>第一层意思是一个太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卦,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p><p>第二层是八卦,八卦对应着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对应着天地山泽河流山川;</p><p>第三层的意思是牡丹,河洛地区的牡丹甲天下;</p><p>第四层的意思是八喜,代表着四面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可以说是佛家的一个法轮;也可以说是航海的舵手。</p> <p>画面上的解释,让聪明的河洛人悟出了神秘莫测的三个用途,广泛流传,见效奇妙,不可思议……</p> <p>第一、幼儿受惊吓了叫魂(虽带有迷信色彩,但旧时已成习俗):家人剪个“八喜牡丹图”贴在玄关处,拿个笤帚上面放上孩子衣服,朝着玄关方向走着喊着孩子的名字,回来吧!回来吧!别害怕!连喊三遍。</p> <p class="ql-block">第二、幼儿夜闹,睡不安宁。家人剪个“八喜牡丹图”放在床头,口中念叨:“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河洛八卦拍三下,一觉睡到大天亮”。连喊三遍。</p> <p>第三、助幼儿消食,消化不良。积食发烧时,家人把剪好的“八喜牡丹图”放在厅内,一边揉着幼儿肚,一边念念叨“天门开,地门开,王母娘娘拿钥匙来,哗哗啦啦就开开啦”。</p> <p>听着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在赞叹神奇之余,更加感慨伏義的伟大无比,及其所创八卦的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太极八卦的功绩。曹老师说,这正体现了河洛剪纸的第二特点即共同特点——实用性。</p> <p>接着,曹老师顺手拿出一张红纸,三下两下迭成45度的角,右手拿着剪刀,只见拿纸的左手一扭一转一旋,上下翻飞,没见剪刀怎么动,象变魔术一样,眨眼工夫,纸就成了一幅优美的芙蓉图。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唱道:“一朵莲花开得白,人来世上别贪财。是你的你就要,不是你的争不来。二朵剪花剪得红,为人处世别逞逞能。山外有山人外人”……大学生们一个个惊呆了,陶醉了。曹老师因势总结说,这就是河洛剪纸的第三个特点——边剪边唱。</p> <p>接着,曹老师说,刚才是表演。现在开始作示范动作,学习剪法。这时,曹老师走下讲台,动作很慢,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看到每一个操作环节,可谓耐心,细致,循循善诱。</p> <p>与曹老师一同来学习的弟子们,也深入到大学生中间作示范辅导。课堂上出现了互教互学的活跃场面。看着同学们全神专注的姿态和手捧纸花时的灿烂笑脸,曹慧贞老师抑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她象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说:“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河洛剪纸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谢谢大家!”</p><p>又是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p> <p>走出教室,校园已是华灯齐放。一条金光闪闪的宽阔大道,展现在曹慧贞师徒面前。</p><p>这不正是河洛剪纸进校园的光明之路吗?</p> <p>制作:曹世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曹世斌,巩义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教师,河南省诗词学会、郑州作协、巩义作协会员、杜甫故里诗词学会,红色资源研究会会员,喜爱诗文写作,作品散见于《河南小小说》《巩义时讯》《河洛潮》《今日头条》《神采巩义》《巩义读书会》等报刊媒介发表,曾在省市《杜甫杯》《国庆征文》等诗文赛中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