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上)

冰心玉壶

<p> 前言: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p><p> “401、402、403……”坐在书房里,默数着码放在书桌上的一堆厚实的信封,青天市教育局常务副局长魏腾达内心的喜悦之情正走向高潮。此前,每当信封数目一次次地“破百”之时,魏腾达的内心就像溺水人的心脏被一次次地电击而骤跳。 </p><p> 魏腾达面前的这摞信封,并不普通,因为每一个信封里面正静卧着数张红面大钞,这些钞票都是客人在魏腾达的父亲八十大寿寿宴上奉送来的“礼金”。 用信封装“礼金”,是魏腾达的“匠心”之举。之前,青天市人习惯用礼簿“记礼”,以方便查阅送礼客及其礼金数额;而魏腾达“独辟蹊径”,用心良苦。 “498,499,500。”当信封的个数终止在“500”时,魏腾达心满意足地伸了伸身子。魏腾达深知:这一个个信封就是关系网上的一个个网结;还有,尽管许多信封上的名字他不很熟悉,而拿捏信封,手感却很厚实;更主要的是,这些信封,体现着他的身份、地位、人脉等。 </p><p> 魏腾达摩挲着这一沓厚实的信封,脑海里浮现出寿宴上宾客如云的盛况,不禁想起自己的人生“奋斗史”。 </p><p> 魏腾达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山村离小镇有二三十里。那时,初中、高中都开办在镇上,所以,魏腾达上中学时,早出晚归,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尽管上学路途遥远,尽管学习十分辛苦,但是在魏腾达心里,学习却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情。 </p><p> 魏腾达家兄妹六个,那时都未成人,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父母的身上;加上当地田少山多,庄稼多靠天收,所以魏腾达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魏腾达兄妹六个放学回来后都要帮着干一些家务活或农田活,繁重艰辛的农活常常压得体弱多病的魏腾达喘不过气来。魏腾达在稍稍懂事后,就梦想着跳出农门。这一念想深埋在魏腾达的心中,就像潜伏在地底的火山,在寻觅出口待机喷发。 魏腾达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十足,加之,有点小聪明,学习肯吃苦,所以最终考取了一所师专,成为那时远村近寨的第一个大学生。 </p><p> 魏腾达的“中举”,让全家笑逐颜开。他的父亲在犹豫了好一阵后决定宰杀那头用来过年的肥猪,来摆席宴客。 </p><p> 魏腾达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贺喜来宾才七八桌,收到的礼钱才一两千,有了这些实际上是“凑份子”的礼钱,加上家里卖粮的钱款,魏腾达才勉强读完了师专。 </p><p> 魏腾达如今也清楚地记得,临上师专的那夜,木讷的父亲反复跟他念叨着:“伢呀,咱们乡下人都晓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后,咱们这一大家子都指望你了。”那时,望着满面沧桑的父亲和满头白发的母亲,魏腾达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 </p><p> 魏腾达背负着家人的重托来到师专后,勤学不辍,学业优异,因此,在临近毕业分配时,学校分给他一个在省城中学任教的指标,谁知,这一名额在自己离校前却落进了同系别班的一个同学的囊中。这个同学在师专读书时,日搓麻将夜进影厅,差点连文凭都没混到,可是由于他当镇干部的父亲精于世故,硬是通过戳关系夺去了本属于魏腾达去省城工作的机会。魏腾达听说后,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从那时起,魏腾达就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混出个人模人样来!” 魏腾达最初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尽管当时才一两百的月工资让他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教学中。三五年后,他在教学上崭露头角,于是被调到了镇中。在镇中,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钻研教学,勤恳工作,并且还被光荣地接纳进了党组织。付出逐渐得到了回报,“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证书在丰盈着他书桌的抽屉。 当事业小成之时,魏腾达的终身大事又迫在了眉睫。当时镇教育组组长看到魏腾达很有上进心,于是决定将自己的女儿郑兰芬下嫁给他。在魏腾达成婚之日,岳父母再三叮嘱他:“我们看好你!现在把宝贝女儿嫁给你,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日后别委屈她,别让她受苦受累。”魏腾达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能做到,一定能做到。”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的终结,对魏腾达来说,既是动力,更增压力。尤其是孩子的出生,魏腾达的日子开始紧巴起来。迫于生活的压力,魏腾达只好“下海”。别个老师下海是“停薪留职”,而自己因岳父罩着,却能“内外兼修”,魏腾达的心里有些小得意:有一个当权的岳老子,真好! 在沿海私立性的贵族式中学执教的日子里,魏腾达“大开眼界”:一是私立性学校对教学的十分专注。这些学校对外地党员教师的党费上缴、党员生活会、党员活动等不闻不问,只是一门心思促教师抓教学;二是贵族式学校的学生家长对教师的高度重视。贵族性的私立学校里的学生伢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在外经商的老板,这些家长一回来,就忙着去学校请孩子的科任老师“吃海鲜”。那时上高级酒店吃海鲜喝名酒叫“正档节目”,饭前派发每人一包或一条高档香烟叫“助兴节目”,饭后进歌厅去桑拿叫“保留节目”,临别时人手一个红包叫“压轴节目”。这样的一次宴请的花费,往往成千上万,抵得上当时内地的一个教师一两年的工资,学生家长在买单时却连眼皮眨都不眨一下。这样的场景,魏腾达起初很惊诧,不适应;到后来,被请吃收红包的次数多了,就习以为常了;甚至,如果有段时间没被请吃冇收红包,心里还有点失落。 </p><p> 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查吃空饷”的形势骤紧,加之,岳父即将退休,魏腾达赶紧回到了镇中。由于有沿海打工的“见识”,魏腾达一回来,就马不停蹄地四处“拜访”,加之岳父暗助一臂之力,他被调到了城区一所中学。来城区执教,是魏腾达人生的转折点…… </p><p> 沉浸在往事里的魏腾达被一阵急促的手机来电铃声拉回了现实中。 </p><p> 按下接听键,手机里传来一段散发着亲热的话语:“魏局呀,我是贾正清。晓得今日是大伯的寿辰,可是在省里开会,想回却回不了,就只能托人附礼了,实在是抱歉呀!” “一个屋的兄弟,说这样的话就生分了。” “那是,那是。以后有空回来,请你喝酒。” “省城干部来乡下指导工作,该是我们为你接风洗尘的。”魏腾达半开玩笑地说。 “就不跟你扯把子了。我有个外甥孙,这次中考分数不够青天市重点高中线,你有法弄进去吗?” “自家兄弟,好说,好说。” “那就拜托了。” 魏腾达挂断电话时,妻子郑兰芬走进来,问:“贾正清是哪个呀?” 魏腾达有点意兴阑珊地说:“他是我老家邻村的,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和我同班,我考取师专时,他上的是中专。” “那他怎么混到了省城去的?” “还不是有个好老子。那时,他爸是村支书,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跟当时镇里、市里的许多干部都很热络。贾正清本来连中专都冇考上,是他爸通过关系弄到一个‘中专委培生’的名额给了他;毕业时他爸又四处活动,把他戳进了市团委。贾正清这个人读书不么样,但是像他老子,会笼络人,加上他爸一路帮衬,所以现在混到了省建设厅主管工程建设这一块,还是有些实权的。” “你跟他关系还可以吧?看你替他办事蛮热心的。”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卖给他一个人情,是为日后埋伏笔。” “那是,那是。”郑兰芬连连点头后,话锋一转,“胡市长今天也附礼过来了,是不是该找个恰当的时机回礼呀?” “胡市长这个人还是蛮讲感情的,回礼是必须的。” “还不是看在你给他帮了个硕忙的份上。他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你功不可没。” 妻子郑兰芬的话让魏腾达想起搭上胡市长这条线实在是“物超所值”。 </p><p> 魏腾达当初调进的是青天市的重点初中,担任着初一班主任。在新生入校前,魏腾达偶然听说新生中有市组织部长胡向前的儿子,于是决定做个“长线投资”,他想方设法把胡部长的儿子分到自己班上。胡部长的儿子小学成绩一般,为了能获取胡部长对自己的重视,魏腾达在初中三年里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对待胡部长的儿子,像带研究生一样抓胡部长儿子的学习,最终把胡部长的儿子顺利地送进了市重点高中。胡部长全家感激不尽,胡部长爱人私下对魏腾达说:“你以后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尽管来找我老胡,他能解决的一定不会打半个推辞。”当时,魏腾达就晓得自己三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在此前此后,魏腾达实际上获得的好处多多,他心里有数得很。那三年来,胡部长爱人及其他学生家长送给他的名烟好酒和红包,他已记不清数目;那三年来,上级多次打击“有偿家教”,他都有惊无险;那三年来,上面数次严查“推销教辅”,他都涉险过关;更主要的是,三年后,他跟随着胡部长的儿子一同“进步”到青天市重点高中。 胡部长的儿子升上重点高中后,胡部长也升为了胡市长,魏腾达也变成了重点高中教务处的魏主任。 </p><p> 魏腾达成为“魏主任”后,又一次把胡市长的儿子拉进了自己所带的实验班,又一次重复着“初中三年”的故事,又一次助推了胡市长儿子一把。胡市长对魏腾达的印象更深了,看法更好了。“魏主任”不久成了“魏校长”,又不久成了青天市教育局主管人事、校园建设等重大常务的“魏局长”。 </p><p> “发什么呆呀。时候不早了,该去睡了。”妻子郑兰芬搡了搡魏腾达,提醒他。 魏腾达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正待起身,手机又响了,看了一下来电显示,竟然是在美国留学的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魏腾达接通电话后,才知道儿子是来电讨生活费。 </p><p> 想到儿子,想到生活费,魏腾达就不由得头大。 </p><p> 魏腾达就一个宝贝儿子,养得娇惯,学习成绩一直不长进,可是吃喝玩乐倒也能紧跟时代潮流。“小魏”花起钱来如流水,就是一个“烧钱炉子”。有许多次,魏腾达都想好好地“修理”一下儿子,却总是被妻子郑兰芬拦阻着。郑兰芬在魏腾达面前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父母挣钱就是给孩子花的。”在这句话面前,魏腾达常常败下阵来。 </p><p> 魏腾达为了兑现当初对岳父的承诺,为了满足现在妻儿的要求,他就像一部“永动机”在“前途”上不停地奔腾。在市重点初中教书时,办补习班,搞家教,推销教辅,只要来钱,就“奋不顾身”,有好多次都借口生病而推辞去参加党员生活会;在市重点高中当领导时,紧抓“来菜”的学校事务,像招生名额的增补、学校用品的添置、学校食堂超市的“发包”、校舍的维修改造等等,掌控手中,事必躬亲;对于学校的党员主题日活动,常常敷衍了事。这样一来,家庭的钱袋日见充实,儿子在高一时自费出国留学的费用也有了着落。 就在魏腾达为家庭负担的压力减轻而松了口气时,儿子在国外的开销却如一块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头。 (未完,续篇见下一个“美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