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给这次战役打了满分

兵学鼻祖(卢石德)

<h3>身经百战的元帅,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家,一代名将刘伯𠄘一生创造了无数经典战例,那么是那一场战役博的刘帅高度的赞扬呢?这次战役就是志愿军第三次战役中突破临津江的战役,临津江是朝鲜中部的一条大江,全长二百四十五公里,河宽达到百余米,两岸高山蜿蜒走伏,有一段正好在三八线上,这里也是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首先要突破的地段,志愿军左纵队把突破临津江的重任交给了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师长汪洋,政委石瑛经过精心部署决定走一步险棋,将突破点选择了易守难攻蜿向敌军的万象,同径一带,理由是地形对我非常不利,但敌人必然疏忽防范,更为大胆的是一一六师还打算提前把全师七千五百余人和七十门火炮潜伏在距敌前沿一百五十米到三百米左右,(一九五零年的十二月二十号),人员和武器利用雪并进行严密伪装,当一一六师做出这个作战方案时,就连贯出奇招的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都吓了一跳,在军作战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后,军长吴信泉最后拍板同意,战斗打响后,一一六师七千五百多将士从表面上看起来空无一人的雪原上忽然跃起,南朝鲜第一师被志愿军的忽然出现在面前,惊慌失措来不及反应,一一六师的三四六团的两个连五分钟就渡过了临津江,随后一一六师各部在十三个小时前进了十二至十三公里,全歼南朝鲜一千余人顺利完成了突破临津江的任务,战后被俘的南朝鲜第六师的军官再供词中一连用了三个没有料到,没有料到你们再难以攀登的新旦途经突破,没有料到你们集中了那么多的炮火,更没有料到你们那么快就站领了我们的前沿阵地,一一六师突破临津江的战斗经验,受到了志愿军司令员和金日成首相其它高级将领的高度赞扬,志愿军副司令员陈庚将此战役总结为三险三奇,一是突破囗选的险但很奇,敢于把突破口选择在蜿向敌人的地段一反兵家常规,出奇不意而制胜,二是进攻出发点选的险但很奇,即大胆的把将近八千人的进攻部队和武器提前一天运到进攻出发地方而没有被敌军发现,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三是把炮兵阵地选的险但很奇,即大胆的把五十门火炮设置在三百米处进行直射,准确的摧跨了敌人的工事,因此一九五七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元帅称赞,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部署突破口选择是正确的应该给满分,后来总参谋部将这次战斗做为师进攻的典范,印发材料供院校和部队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