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新貌之吴兴寺

火烈鸟

<p>周末时分,忍不住走走转转,今日去何处?</p><p>忽然记起嘉北的吴兴寺,走起。</p> <p>吴兴寺,坐落在嘉定区外冈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初建时,占地10余亩,分东西两院,东院崇福,西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宝殿、大悲阁、文昌阁等建筑100余间(民间流传有5408间),因香火旺盛而成江南名刹,位列江南三大寺内。</p><p>重修后的吴兴寺山门,由赵朴初题写寺名。</p> <p>吴兴寺是上海地区现存最早的寺院之一。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明永乐九年(1411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寺院多次重修。</p><p>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打上海,该寺在战火中被毁。《浦有成吴兴寺怀古和王云凛》诗:“梵王宫殿草离离,经始犹传天监时。破衲不缝僧乞米,断碑无字客题诗。云沉远树群鸦乱,日冷山门落木悲。曾记鼠姑花放后,与君吟眺夜归迟。”</p><p>解放后,寺内建筑仅存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十二间及大悲阁等建筑。</p><p>1958年以后,寺庙逐渐被占。文革期间古寺仅有的大悲阁拆毁殆尽,幸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修寺所立“重修吴兴寺碑记”石碑。</p><p>现在的吴兴寺,于1993年筹资重建,199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p> <p>天王殿左右钟鼓相伴。</p> <p>1996年重修的大雄宝殿。</p> <p>银杏,似乎是寺院的标配之一。</p> <p>幸存的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修寺所立“重修吴兴寺碑记”石碑,已被列入嘉定区文物保护点。</p> <p>已经平整待开工的场地,及堆积的建材,古寺的新貌还有待时日。</p> <p>站在盐铁塘的春及路桥上,远观吴兴寺塔。</p> <p>附:外冈漫步</p><p><br></p><p>冈,原意为山脊、山梁,这里是指远古的海岸线遗迹(冈身),外冈,早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是上海成陆较早的地区。远古海岸线遗迹即古冈身就在外冈,冈身外就是浩瀚的大海,所以得名外冈,因此,外冈也有“上海古外滩”之称。</p> <p>出吴兴寺山门,正对着外冈北街。沿北街向南,开始外冈镇的漫步。</p><p>北街的南端交于春及路,这是外冈镇的主要街道。</p> <p>沿春及路向东,有一幢老宅,其后的三层楼建筑现在是外冈旅馆。</p> <p>老宅屋顶的双龙戏珠,及房屋侧墙上的雕凤,应该是有些年代了。可能是这里的保护建筑吧。</p> <p>春及路的东端是横跨盐铁塘的桥,过桥就是外冈东街。</p><p>这是东街的民居。</p> <p>东街不长,走到底回头沿春及路往西,过嘉松北路后,拐入平行春及路的小巷,这就是外冈西街。</p> <p>这里的西街却被新建“碧水豪庭”住宅小区阻断,无法通往外青松公路。只能绕道前往。</p> <p>这里是外青松公路旁的外冈西街西端。古树古祠就在这里。</p> <p>圆洞门内就是古树古祠保护区。</p> <p>两颗编号为60,61号的古银杏,在老练祁河畔屹立了500年。</p> <p>如今,人们为它们竖起了避雷设施,设立了保护措施。</p> <p>保护区的另一侧,就是钱氏宗祠。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族中的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咸丰十年(1860年)毁,同治五年(1866)重建,因战后族人四散,至光绪七年(1881年)竣工,历时十五年。</p><p>解放后,这里先后为外冈卫生院、外冈粮管所及民居,1987年祠堂后厅被改建为外冈工业公司招待所。现仅存门屋三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i>谢谢浏览!</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