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古韵润课堂 教海探路促成长 ——伊宁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十七

<p>  古诗文是历史的沉淀,是时空的穿越,是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是中国文化形式的精髓,我们徜徉古诗文长河,怀古如斯,聆听古风长韵。</p> <p>  初雪盈盈,寒意浅浅,继上学期伊宁市第一小学州级课题《小学语文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研究活动后,为进一步推动课题理论与教学实践融合发展,巩固积累的实践经验,一小语文课题组于2020年11月20日——12月1日 ,举行了课题研究研讨课和评课推进活动。</p> <p>  此次活动打破以往模式,分两阶段进行全校试授。阶段一由校课题组成员刘静和秦燕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两节由年级组和授课教师个人研磨的古诗文教学课例。</p> <p>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刘静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脉络清晰,可以看得出年轻教师的用心与进取;秦燕老师执教的《江南春》把一袭春意一缕温暖带入课堂。两堂课共性问题在于目标把握不够到位,方法策略较为单一青涩。</p> <p>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首次讲课结束后课题组负责教师:罗海燕、高俊英、张晓英、黄晓燕、唐海霞、杨敏、彭诗雪老师趁热打铁围绕“小学语文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对这两节课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提出古诗文教学要在多诵读、多吟诵中加强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两节课的重难点从细节上一一指导,鼓励两位教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刘静、秦燕老师再次重整旗鼓进行组内范围的试讲,年轻教师锲而不舍“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精神让人称赞!</p><p> </p> <p>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骨干教师和市级名师的引领指导下,第二阶段向全校试教的《伯牙鼓琴》和《江南春》让人眼前一亮:古韵悠长,一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情怀让人久久回味,刘静老师的课堂情境创设灵动绝妙,朗读指导入木三分;姹紫嫣红最是烟雨江南让人沉醉,秦燕老师由江南美景图导入,初读先感知,朗读晓诗韵,美读悟诗情,品读引虚实,由浅入深,有静有动,有景有情。</p><p> 两位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悟,层层递进,以读代讲,以生为本,字字珠玑的课堂生成让人甚喜!此次试教较第一次试教有了质的进步:语文目标稳扎稳打,方法和策略新颖独特,有效指导了学生如何进行古诗文学习方法的积累,突出了语文学科性特点和语文要素的渗透,让古诗文的艺术魅力沁人心田,听课教师收获颇多!</p><p> 课后语文组立即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评课,听评相长让教师的生成延续,让课堂的灵动彼此启迪、彼此共勉、彼此共生。</p> <p>  活动圆满结束是语文组所有教师的倾力相助,倾情指导,团结一致的结果。</p><p> 我们一起走过那艰难的磨课涅槃……</p><p> </p> <p>  组内老师的倾力支持让两位老师在研磨的过程中温暖前行;学校语文团队的智慧力量强大,六位校级骨干教师和一位市级名师的巧拨妙点让两位授课教师醍醐灌顶,第二次全校研讨试教让全体语文老师收获满满!</p><p> 集体的力量让我们一起碰撞思维,彼此借力,团结共进!</p> <p>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次次的推敲一次次的磨砺,成长的是我们整个语文团队,打破以往模式不断蜕变革新,我们一直在成长;诗意语文与经典相随,我们一直在路上……</p> <p>编&nbsp;&nbsp;&nbsp; 辑:马小乐</p><p>责任编辑:黄卓</p><p>审核编辑:田锦霞</p>

语文

古诗文

教师

老师

试教

刘静

秦燕

课堂

指导

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