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河北涉县赤岸村</p><p>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p><p><br></p><p>文/邵勇敏</p><p><br></p><p>129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涉县城西5公里的赤岸村,由129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129师陈列馆组成。八路军</p><p>129师在刘邓的率领下,东渡黄河挺近太行,在赤岸村运筹帷幄,领导华北地区的抗日战争,涉县是华北抗战的前哨,是边区根据地的复心地,抗战时期,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驻扎长达5年之久。</p><p><br></p><p>东渡黄河</p><p>千里挺进太行山</p><p>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在这里燃烧</p><p>八路军总部进驻的赤岸村</p><p>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p><p>却成为华北抗战的最前哨</p><p><br></p><p>129师司令部旧址</p><p>普通的农家四合院</p><p>往西上要经过五个石路坡</p><p>首长们亲切的称为“五道坡”</p><p>就是在这并不宽敞的农舍里</p><p>刘邓等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p><p>八路军的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p><p>初战告捷威震中外</p><p>率居军民浴血奋战</p><p>粉碎了日军的铁壁合围</p><p>展开冀南反顽战役</p><p>令日伪闻风丧胆</p><p>十字岭恶战左权将军殉国</p><p>山河悲土地泣</p><p>边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双双把兵当</p><p>缝军装送军粮支前模范勇当先</p><p>军民共建漳南大渠打蝗灭灾发展生产</p><p>结下军民鱼水深情</p><p>八路军边战斗边生产,民强军囤粮</p><p>奏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凯歌</p><p>太行烽火愈燃愈烈</p><p>披肝沥胆血洒疆场</p><p>八路军取得上党平汉战役胜利</p><p>赢得晋冀鲁豫边区全境解放</p><p><br></p><p>刘邓八路军领导,在这里</p><p>经过5年血与火的战争岁月</p><p>留下了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p><p>和军民结下了情深似海的情意</p><p>那作战室里的灯光</p><p>似乎从来没有熄灭过</p><p>刘邓首长在院子里</p><p>亲手载下的紫荆花和丁香花</p><p>开了又落落了又开</p><p>寄托了“革命人永远年轻”的情怀</p><p>先辈热血染红了华北大地</p><p>英烈的忠魂永远留在了太行山</p><p>人民将永远铭记先辈的不朽业绩</p><p>抗日战争的辉煌精神</p><p>将永远光耀革命老区这片热土</p><p><br></p><p>2020、11、20</p> <p>胜利广场,用八路军曾经住过的房屋、雕塑以及八路军抗战期间工作的雕塑等元素,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p> <p>司令部旧址由三座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北屋正房为会议室,西屋为刘伯承的办公室,东屋为警卫室,院内有刘伯承邓小平亲手栽植的丁香和紫荆。</p> <p>出下院门往西上五个坡就到中院,门上有刘华清题写的“刘邓旧居”匾额,是八路军首长住处兼办公室,南屋是刘伯承邓小平的旧居,东屋为二层楼房,是李雪峰宿舍和办公室,院东南角有一防空洞。上院是司令部作战室,南房五间为司令部作战室,刘邓等首长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31000多次,收复了198个县城。</p> <p>将军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将帅的灵骨,在灵骨安放处镌刻了将帅雕像和纪念碑,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1990年10月,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将军岭”岭名,题写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亭名。</p> <p>陈列馆主要内容是129师将士浴血太行的实物和文字图片资料,再现了</p><p>129师在太行山区抗战的辉煌历史,馆内以时间为顺序,采用图表、沙盘、雕塑及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129师将士在太行山抗战的革命事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向广大观众形象地再现了139师将士当年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p> <p>新中国成立后,从这里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三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p><p>295名少将,先后有近百名129师领导担任了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