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自我管理包括了个体在动作、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控制、调节和适应的能力,体现在幼儿家庭生活和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幼儿来说,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在生活、学习等各种习惯上,如能否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按时洗漱睡觉等。这看上去是一种要求极高的能力,然而,能否逐步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顺利完成学前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并顺利升入小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入学准备的重要核心。</p> <p> 特邀嘉宾杨元魁老师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脑科学视野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p><p><br></p> <p> 小三班的家长朋友们收看了专家讲座,下面请看小三班家长的学习心得吧!</p> <p>李梓忻妈妈学习心得:</p><p> 今天观看了杨博士《脑科学视野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讲座,收益颇多。幼儿时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不论是在行为管理还是在情绪管理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必将给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家里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从点滴中做到自我管理,从行动、情绪、时间等多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小主人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管理。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也尽量做到不要事事包办,允许孩子尝试,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过分压制,也不可置之不理,告诉孩子什么是“可”和“否”。在孩子之间相处,有时也难免会有意见不同,甚至会有小冲突,也同样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让我们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学会自我管理。</p><p> </p> <p>董逸辰妈妈学习心得:</p><p>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中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好的言行举止也会养成孩子好的言行举止,逐渐培育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孩子去实践,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不直接告诉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孩子就能快速的积累他自己的经验,从而很好的完成认知和自我能力管理。对孩子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与责任感。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多带孩子去参加有意义的志愿活动等等教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p> <p>黄家祥妈妈学习心得:</p><p> 父母也是需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不管是孩子的情绪、认知还是行为习惯都是需要父母有计划地科学耐心引导,以前也明白这些道理,今天学习讲座才发现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做的并不好,比如设置目标分解、帮孩子理解时间、好好说话等等,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高质量陪伴孩子需要跟随孩子一起参与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成长,不断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帮助孩子多尝试新事物适应新环境,不能因为孩子尝试几次都没做好就显露不满情绪,常拧自己大腿告诫自己控制情绪尽力做到不急、不吼、不催、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更要让孩子珍惜父母的陪伴和自由学习玩要的时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尽全力坚持吧,为孩子成长护航本来就是我们父母的责任!说着这些感受一下子感觉自己都有活力了,设置计划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p> <p>王浩鸣妈妈学习心得:</p><p> </p> <p>刘莯祎妈妈学习心得:</p><p> 今天听完杨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又有案例,我觉得对我们家长来说非常受用。</p><p> 首先,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天生气质就不同,关键是要接纳孩子的气质,根据孩子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期望、协调亲子间的相处模式,孩子也就会更少犯错,我们也就会更少生气。</p><p> 其次,作为家长我们都曾失去控制,对自己的孩子吼过。虽然只是偶尔为之,但是已经给孩子带来了毒性的压力。我们不是不知道吼叫的不好,但怎么才能控制得当,成为温和体贴而又原则坚定的父母。对于孩子,可以让他感觉自己对生活有掌控力,他就不太会做出跺脚、打架、哭闹等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同时加强他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存在是有意义的。</p><p> 最后,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给他全部的注意力,一心一意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和自己身上。在单独相处的时间里,让孩子做主选择做什么事或者玩什么游戏。带着好奇心看待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仔细听他讲故事,不提建议或者说教,只是倾听。</p><p> </p> <p>周凡琛妈妈学习心得:</p><p> 今天观看了杨博士《脑科学视野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讲座,感悟很深。</p><p>首先从人脑生理解剖认知,人脑是终身可塑的,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可塑性不一样,幼小链接3-6岁为人生重点时间阶段,进入小学前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培养重要时期,是动作记忆、情绪记忆、能力、行为习惯培养保持终身的重要年龄段。</p><p>其次家长给孩子建立融洽家庭环境。由于工作及家庭生活的种种压力,有时家长不良情绪、语言不善、提高声音分贝,干扰孩子大脑发育,这些负面压力会损害孩子海马结构与功能,皮质醇激素释放影响额叶功能发育,形成恶性循环,给孩子生理心理造成影响,可能会影响一生,因而我们要对孩子好好说话,这是融洽家庭环境核心。</p><p>另外帮助孩子学会认知管理,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学会目标分解,培养孩子多长时间做什么事情,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父母以身作则,做好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注意力发展与好奇心一样需要保护,做为孩子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素养,不要急,不要吼,不要催,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孩子与家长共求进步。</p> <p>马子熙妈妈学习心得:</p><p> 学习杨博士《脑科学视野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讲座感悟颇多。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让孩子能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解所难。陪伴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用语言和行动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讲绘本、编故事、角色扮演等跟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前因后果,还可以随时利用周围的人和事物分析引导。教给孩子如何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作为家长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此处要做自我批评,采纳杨博士的建议用掐大腿的行为告诫自己控制情绪,今后我定努力做到“不急躁、不吼叫、不催促、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好好说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接纳和顺应他与生俱来的气质,杜绝“别人家的孩子”,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与自己的情绪分开,自己的劳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决,不做不合理的衔接。</p> <p>王泽瑾爸爸学习心得:</p><p> 我的职业是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也一直忽视对孩子执行能能力的培养。通过观看杨元魁博士《脑科学视野下幼儿执行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使我了解到什么是孩子的执行能力以及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执行能力。杨教授提出,在动静结合的游戏中提升幼儿的执行能力,通过游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满足孩子心理需求是提升幼儿执行功能水平的最佳方法。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和一些生活习惯的小计划,让孩子能够自觉的去完成,掌握时间,也是对的执行能力的一种培养。几节课下来令我反思,王泽瑾很让家人省心,我们也沉浸在“老二当猪养”模式中,我意识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今后,我一定多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p><p> </p><p><br></p> <p>饶睿智妈妈感想</p><p> 今天观看了杨博士《脑科学视野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讲座,感悟很深。</p><p>首先帮助孩子学会认知管理,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学会目标分解,培养孩子多长时间做什么事情,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发展与好奇心一样需要保护。其次家长就要做好孩子的知心朋友。专心致志地听 倾听孩子的声音,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去感受体悟。一起共同看。比如看书 ,看电视等等, 然后就和他们去探讨。一起做一件事情。无论是游戏,家务还是做什么,一定要和他们共同分享快乐的时光。那么孩子就是你最亲密的伙伴,与你就是知心朋友,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幸福的。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很少或是坚持这样做,而是忙起自己的工作或是没完没了的应酬,而忘掉陪孩子了。做为孩子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素养,不要急,不要吼,不要催,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孩子与家长共求进步。</p> <p>李锦泽妈妈学习心得:</p><p> 父母的行为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教育。以身作则是对父母最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孩子心里播下善良和爱的种子,给他自由,让他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跑。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努力生活。如果爸爸妈妈都没有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过,又怎么能要求你去追求梦想呢?</p> <p>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又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宝贝的成长,每一位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在以后的日子,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