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老家山东兰陵来

葛春光

<p>  日前,山东省兰陵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万欣会长、秘书长孙启发l一行专程自驾到达武夷山,追寻父辈的足迹,寻找父辈当年在南平时期的战友及后人。同时,与生活在福建省的兰陵藉的革命前辈和红色后代联络,开展兰陵红色历史文化研究。</p><p> 到武夷山之前,他驾车从兰陵县出发,先后拜会了杭州、宁波、舟山等地的从兰陵县(原苍山县)走出来的老军人及兰陵藉的革命后代。在武夷山期间,他与生活在福建省的山东兰陵县的革命后代探讨了参与兰陵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等事项。希望革命后代们挖掘整理父辈的革命历程,研究父辈在鲁南的战斗经历,为兰陵红色历史文化增添丰富内容。</p><p> 在武夷山期间,万欣会见了部分生活在福建的山东兰陵藉的革命后代,拜会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的老战士。</p><p> 在武夷山期间,万欣一行还参观了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游览了武夷山风景区秀丽的山水。</p> 从福州市专程赶来会面的山东南下干部的后代盛爱民的祖辈与万欣的祖辈是兰陵县的知名人士,他们的父辈和我的父辈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同在沂蒙老区鲁南大地上浴血奋战。会面中,共同回顾了父辈们在鲁南时期的艰难历程和南下福建后的工作和生活。盛爱民感慨赋诗:千里武夷会,浓浓家乡情,当年父辈情,吾辈当继承。 探望南下福建,支援福建林业的老兵王福振。<div>  王福振,山东单县人,1948年12月至1954年曾在三野七兵团后勤部通讯队任通信员。1954年转业回乡,1958年响应号召南下支援福建林业。</div> 南下老兵王福振为兰陵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书写点赞。 南下老兵王福振闻知万欣的前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家中还有父辈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提笔写下了这幅字。<div>  万欣的祖父万春圃是兰陵县大炉乡的大地主。拥有200多亩良田和500多亩山场。20年代初在本村组织民团,担任临沂县第七区联庄会会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建起一支抗日队伍,并献出枪支、粮食、猪羊,装备和支援抗日部队。这支部队被编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控制的人民抗日义勇队。1943年,万春圃领导的边区县游击支队与苏鲁支队合并,编为鲁南军区五团,他被任命为鲁南军区副司令员。新中国建立后,万春圃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div><div> 1939年2月,中共鲁南特委机关在大炉突遭日伪军500多人包围,万春圃主动率部阻击敌人。战斗中,他的19岁的儿子万国英不幸中弹牺牲,万春圃强忍悲痛高声呼喊:“国英是为国家民族解放而死的,死的光荣,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万欣的父亲和家族中多位长辈都在八路军队伍中英勇战斗,抗击日寇,直至中国革命的胜利。</div><div> 1939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到达抱犊崮山区,司令部设在万春圃的家中,万春圃献出自家的粮食和木材供应军需,并向至亲好友筹集粮食十几万斤和银洋300元,支持抗日。</div> 参观茶博会。 游览武夷山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