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记2020年江西省高中音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优秀课例展示</b></p> <p> 乍寒还暖初冬候,心有繁花自芳华。由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的2020年江西省高中音乐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于11月18日至11月20日在江西省余干第一中学举行,新余市音乐教研员艾志强携十余名新余市高中音乐教师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全程通过余干电视台直播平台进行直播。</p> <p> 此次教研活动分两天进行,既是全省高中优质课展示,也是评比。授课老师们从三个指定课题中自选一个,并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展示与评比。第一天,共9位老师进行了优质课展示,讲授的课题均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欣赏》一书,授课内容分别是《鼓乐铿锵——锦鸡出山》和《高山流水志家国——广陵散》。他们的课堂各具特色、亮点纷呈、设计精巧,语言精练,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积累音乐文化的空间。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授课教师们的精彩表现吧!</p> <p> 《鼓乐铿锵——锦鸡出山》之一</p><p> (授课教师:萍乡 刘 凤)</p><p> 拉开此次展示课帷幕的是来自萍乡的刘凤老师,刘老师以现场演奏萍乡春锣的方式导入课程,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打击乐器的魅力,从而引发进一步探寻并学习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打击乐器的兴趣。</p> <p> 《鼓乐铿锵——锦鸡出山》之二</p><p> (授课教师:南昌 蔡易池)</p><p> “艺术源于生活”是蔡老师送给学生们的第一句话。他结合日常生活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巧妙地从人文、艺术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打击乐器之美。他的教学极具个人风格,教态大方、语言幽默,始终以平和的教态感染着学生。最后他还寄语学生们,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p> <p> 《鼓乐铿锵——锦鸡出山》之三</p><p> (授课教师:九江刘思怡)</p><p> 刘老师的课堂始终紧抓音乐要素,围绕节奏、速度、力度等展开教学,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从音乐要素上对湖南土家族的鼓乐与山西绛州鼓乐进行了对比。</p> <p> 《鼓乐铿锵——锦鸡出山》之四</p><p> (授课教师:丰城 鄢 敏)</p><p> 这堂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富有感染力的导入演唱、精准的问题设置和PPT演示中光标与色块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设计新颖的音乐欣赏课。</p> <p> 《鼓乐铿锵——锦鸡出山》之五</p><p> (授课教师:鹰潭 戴 玮)</p><p> 湖南土家族的摆手舞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戴老师在上课伊始,便给大家展示了一段湖南土家族的摆手舞。课中结合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学习了溜子谱的节奏型,通过师生配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了作品中多种打击乐器的配合的演奏乐趣。</p> <p> 《鼓乐铿锵——锦鸡出山》之六</p><p> (授课教师:吉安 胡淑华)</p><p> 胡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作品中出现的“螺蛳结顶”和“对偶”等民族音乐创作手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递进,使得学生的音乐体验不断加强,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堂课学生和老师配合默契。</p> <p> 《高山流水志家园——广陵散》之一</p><p> (授课教师:赣州 卢 斌)</p><p> 一曲广陵散,悠悠千古韵。来自赣州的卢斌老师在课程导入时,巧妙的创设情境,将古曲与古文吟诵相结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让在座的学生和老师们眼前一亮,整堂课辅以丰富的视频资料并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们始终沉浸在知识的求知与探索当中。</p> <p> 《高山流水志家园——广陵散》之二</p><p> (授课教师:抚州 潘 琳)</p><p> 来自抚州的潘琳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示范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从“乐”字的演变导入课程,详细地介绍了古琴的起源、音色,讲解了古琴的演奏方法并让学生上台体验,将古琴演奏与钢琴演奏进行比较,增强了学生对古琴演奏的印象。她深入挖掘教材,从不同的人文角度剖析教材,使得整堂课学生们都兴趣盎然。</p> <p> 《高山流水志家园——广陵散》之三</p><p> (授课教师:上饶 张蕾敏)</p><p> 课堂伊始,张老师就给每位同学发放了一张“音乐知识卡”,卡片中隐藏着一些课堂中的问题线索,学生们可以通过深入探究去寻求到问题的答案。她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p> <p> 交流研讨 </p><p> 一天的听课活动结束后,听课教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共同研讨,针对课例精彩之处,商讨吸收运用之道;针对课例可商榷之处,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思维在一起碰撞,能力在共同增长。</p> <p> 《丝竹相合——娱乐升平》之一</p><p> (授课教师:景德镇 王亚华)</p><p> 广东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而广东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王老师用粤语向同学们问好,并与学生共同演唱粤语歌,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独特的课堂情境。整堂课内容充实,问题导向清晰而准确,通过对比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了解了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异同。</p> <p> 《丝竹相合——娱乐升平》之二</p><p> (授课教师:宜春 朱 茜)</p><p> 从粤语小调演唱《彩云追月》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们对广东音乐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朱老师在学习了《娱乐升平》作品主题旋律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在课堂拓展环节,还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敲击乐器——竹琴,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展示了一小段琵琶与竹琴的合奏片段。</p> <p> 《丝竹相合——娱乐升平》之三</p><p> (授课教师:余干 陈颖莹)</p><p> 陈老师的课堂处处充满生机,运用简洁精炼的课堂教学语言层层深入,从听(音响)—看(外观)—摸(体验)—验(联觉)多方面让同学们进行音乐感知,教学环节的设置充满着教学智慧。</p> <p> 《丝竹相合——娱乐升平》之四</p><p> (授课教师:新余 肖 源)</p><p> 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的肖源老师代表新余市高中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整堂课,肖老师思路清晰,始终抓住教学重难点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通过游戏pk环节来检验课堂学习成果,运用现在全省都在提倡的希沃制作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一较高下。最终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富有创新的课堂设计荣获比赛二等奖的第一名。</p> <p> 无心与有意</p><p> 13节精彩的课例展示后,江西省音乐教研员杨文立老师对本次高中音乐优质课展示活动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还对本次参赛的13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她说到:本次比赛的选题完美避开了老师的专业特长,触及了老师的专业盲区,对所有参赛教师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她强调:老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还要始终关注“音乐审美”和“文化理解”,并将这两者做到平衡有度;她要求:音乐课堂要落实音乐课标中“立德树人”和“以美育人”的理念,关注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p> <p> 承办此次教研活动的余干一中组织有序,余干县教研室和音乐教师志愿者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了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为全省的教师提供了展现风采的机会,同时也搭建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p><p> </p> <p>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次活动得到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表示,这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相信此次教研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参会教师们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切实提高全省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助力。</p><p><br></p><p><br></p><p> 撰文:新余市所有参与听课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