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文情 浓浓诗韵香——娄星区2020年中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竞赛

张婷

齐期待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古风清韵,润物无声。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切实提高娄星区中学语文学科古诗文教学质量。在娄星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由娄星区教研室主办,娄底二中承办的2020年娄星区中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于11月19日在娄底市第二中学拉开序幕。</span></p> 开幕式 <p>  娄底二中李永福校长和娄星区教研室的朱国泽书记、童晓文副主任、陈东升副主任、教研员曾恕老师亲临并发表讲话。</p><p> “这次活动来之不易,是语文老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会上的精神,是语文老师在传承中华文化上起的关键作用,是语文老师在教育工作上的深度探究,是语文老师育人工程的深入教研活动。我向同志们能参加这样的盛会表示祝贺!”朱国泽书记动情的总结活动意义。同时来自娄底二、三、四中和先锋学校、培星学校、蛇形中学与金海中学的语文老师也齐聚二中,开启了今天的精彩之旅。</p> 观赛课 初中篇 <p>  踏入课堂,嗅一缕书香袅袅,寻一份古韵悠长,悟一份诗情画意!在19号至20号上午的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来自娄星区各个学校的十位上课教师为我们呈现了十堂精彩的课,真可谓是“各领风骚诗文间”!</p> 《水调歌头》 <p>  来自先锋学校的吴佳老师以优美的歌声导入课堂,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p> 《逢入京使》 <p>  来自培星学校的肖红贵老师在教导学生朗读诗歌的环节通过打节拍来读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欢乐的氛围让老师和孩子们无一不被感染。在最后设置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写诗的环节,幸福而令人感动。</p> 《富贵不能淫》 <p>  来自娄底二中的曾婷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资料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这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提高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板书设计新颖贴切,一个“正”字既形象又生动的总结了全文精神。</p> 《蒹葭》 <p>  来自蛇形中心学的梁滋宇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简单好懂。</p> 《秋词》 <p>  来自娄底三中的许飞飞老师先以《长恨歌》的背诵技惊四座,在对《秋词》的讲解中可看出她对文本的解读十分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从美美听、美美读到美美品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到达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p> 《泊秦淮》 <p>  来自娄底四中的罗玲老师的教学资料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她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p> 高中篇 《登岳阳楼》 <p>  来自娄底四中的沈玲老师那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和慷慨激昂的语势都给学生以振奋,而那不时洋溢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书上各单元学习方法解读诗歌切合要求、恰到好处。</p> 联文阅读 <p>  来自金海中学的李钟毅老师通过《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的联文阅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学生们参与热情高,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最后对于支持陶渊明还是曹操的人生态度的辩论赛激起全场的高潮,学生妙语连珠,老师赞叹不已。</p> 《登高》 <p>  来自娄底二中的朱艳林老师的课堂一大特点是设计了充足的朗读,以读会意 以读悟情,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感染学生。当然她最突出的是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运用到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p>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p>  来自娄底三中的孙茜老师以自己配乐朗读的方式导入课堂,她的声音悦耳动听,朗读节奏、情感的把握十分到位。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资料和情感;师生互动用心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在拓展教学方面使用“飞花令”更是使课堂趣味横生,恰当新颖。</p> 谈感言 <p>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总会在不经意的教学细节给予学生一抹温暖而诗意的成长感动。当一声声上课铃响起,现场听课教师都带着期待已久的掌声鼓励;当一声声下课铃声响起时,我们都带着敬佩之心再次响起掌声。</p><p> 在诗文教学中,我们早已分不清是因为看似道说哲理其实潜藏深情的古诗文动情,还是被各位老师淋漓尽致解读并在课堂精彩演绎呈现的意外惊喜,又或是因为某个自豪朗读的学生当下顿悟进步而高兴振奋,还是因为老师此处因材施教恰如其分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而拍手叫好。</p> <p>  文字间也是有文化的。汉语言文字它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文化心理特征,每一个汉字或者语词都体现汉民族的特质,负载着汉民族的智慧与情怀。</p> <p>  “学习中国古典诗文,与其逐字逐句解释字词,不如唤醒这些字词;与其唤醒这些字词,不如唤醒这些字词背后的人格和心灵。”</p> <p>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和交流者,当面对日常的诗文教学,我们更多的是能够将自身的知识和情感恰如其分地传递给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够领悟到汉语言文学的优美,更加能够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品格与灵魂。当然每一多花儿都有它绽放时独特的美丽,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为教师也应如那一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p> <p>  最后以娄星区教科室曾恕老师的话作为结尾:</p><p>愿此刻停留,于诗歌中涵咏~</p><p>愿终生相约,在文海里徜徉~</p>

学生

老师

娄底

课堂

娄星区

语文

教学

来自

古诗文

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