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里气象站退役战友联谊会

戈壁老兵

<p>美丽的马兰花</p> <p>新疆马兰基地,即21试验训练基地,最早代号0673部队,后改为8023部队,再后改为89800部队,被称为中国核武器的摇篮,曾经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其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p> <p>60年前,在中国核试验基地组建初期,基地领导决定在戈壁深处建立一个气象站,填补该区气象空白,为即将进行的核试验做好准备。</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0年11月7日,一支由4名气象兵与配属的4名警卫战士、2名汽车驾驶员组成的10人小分队进入罗布泊腹地,他们在浩瀚的戈壁滩里搜寻了3天,终于在一片无名的沙坡上找到了预定的建站点。经过2天的连续苦干,他们搭起帐篷,安装好百叶箱,竖起测风杆,调试好仪器,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1960年11月12日早上8时整,他们记录下了有史以来戈壁深处第一份气象资料,使这块沉睡了千万年的土地结束了无气象记录的历史。从此,核试验场区有了气象站。</span></p> <p>气象站建成后,站领导王国元按照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将军“你们要靠毛泽东思想来建设气象站”的指示精神,组织大家学习政治理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戈壁为家,艰苦为荣”的思想观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住帐篷、睡地窑,顶风沙、冒酷热,喝苦水、吃主食,面对生理极限的挑战,在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牢牢地扎根在“鸟飞绝,人踪灭”的戈壁滩上,顽强地坚守在核试验场区第一线观天测云,为核试验提供了精确的气象情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多次立功受奖,建站第六年即1966年2月23日被国防部授予“模范气象站”荣誉称号。</p> <p>荣誉称号授予之后,一批批阳平里气象站的干部战士,戒骄戒躁,不懈奋斗,不断地把阳平里的精神完善丰富,形成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阳平里精神。阳平里精神,不仅仅是阳平里气象站的精神,也是“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马兰精神的基础内涵,是“两弹一星”精神在基层连队的具体表现,是人民军队在新时代光荣传统的发扬和光大。</p> <p>在阳平里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一代代阳平里人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做出了新的贡献。本人有幸成为阳平里气象站一员,与战友们一起,参与了伟大的事业,为此而感到自豪与骄傲!</p> <p>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砥砺共奋进。在阳平里气象站建站60年之际,曾经在阳平里气象站生活工作过的退役老兵,排除疫情、路远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11月13日,从祖国四面八方相聚陕西咸阳,共叙戈壁友情,同话优良传统,以此纪念阳平里气象站建站六十周年。</p> <p>河北邯郸郝东风战友主持联谊会</p> <p>特邀嘉宾8023部队气象总站老站长魏照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p> <p>魏照明老站长在讲话中把阳平里精神概括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p> <p>随后战友们座谈交流</p> <p>合影留念</p> <p>老站长高明书佳作</p> <p>郝东风战友佳作</p> <p>中国核试验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曾在回忆录中对阳平里气象站的历史功绩作了高度评价,他写道:“承担基地气象保障工作的主力是阳平里气象站。他们常年转战戈壁,忍受了比勘探人员和施工部队更多的困难,掌握了复杂条件下观测的技术和气象要素变化的规律。顾震潮称赞他们积累的资料填补了罗布泊地区气象资料的空白,不仅对完成科学试验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气象科学的研究也很有价值。”</p> <p>图片来自网络、战友群,一并向原作者致谢!</p><p>文字参考《东方巨响》《守望风云》,一并向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