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行渔沥村 今天“您” 惊艳了我

大力牛

<p>11月17日上午渔沥村接受了考评专家组市级美丽乡村的验收。</p> <p>渔沥村位于庄行镇最北端的黄浦江畔,是奉贤农艺公园的核心区和先行区之一。村域面积4.54平方公里,27个村民小组,857户农户宅基,3900多本地人口,村内水域面积34万平方米,林绿覆盖率30%,人均绿化面积 170平方米,生态环境优势无法比拟。</p> <p>昆阳路大桥南端浦卫公路门户处“奉贤农艺公园”的几个大字醒目又震撼!“起于农、承于艺、归于园”是农艺公园建设的主旨。</p> <p>“汇余力 惠渔沥”很好的总结了渔沥村的工作宗旨,为提炼总结者点赞!</p> <p>徜徉在林间小道,伴随着清脆的鸟语声,阳光穿透树叶缝隙照射在道路指示牌上,渔沥新的篇章正在徐徐展开……</p> <p>美丽生态离不开美丽经济。渔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上,致力于“三园一总部”的大力发展(公园、庄园、庭院),已建成的英科企业总部已入驻办公,同时给村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收益。此外,总部的建筑物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线,很好的诠释了“农村是有温度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建设理念。</p> <p>企业科研办公的区域,房~水~林~绿浑然一体!</p> <p>渔沥林盘建设是充分利用宅基地资源,打造总部集群。</p> <p>新江南风貌的建筑主体,目前房屋主体建筑已基本完成,明年春节后将全面呈现。</p> <p>农户宅基房通过穿衣戴帽的改建,为村民打造一个功能齐全且富有特色的“生活驿站”</p> <p>归隐于树林丛中,白墙黑瓦,临水而居的农户宅基房。</p> <p>宅基房的背影也很美!</p> <p>“初心井”名字取得很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小时候就一直在接受这样的教育,至今没有忘记。</p> <p>“鱼骨桥”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和赋名,“鱼”与“渔”谐音。桥还是原来的水泥小桥,只是在桥栏杆的外侧作了一些装饰,但效果很不一样。很好的体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精简节俭的建设原则。</p> <p>夕阳下生活驿站的侧景</p> <p>坐在生活驿站的凉亭旁,沏上一壶茶,听听戏、唠嗑、发呆、沐浴阳光那是多好的享受啊!</p> <p>农村特色竹桌竹椅,农家的茶壶泡着家乡的水。</p> <p>喝着家乡的茶,看着农家的房,打开记忆的思绪回忆儿时的乡愁!</p> <p>累了困了可以在后院走走。</p> <p>房虽老,但景还在。平坦的路、规整的园、有生命的树和菜!</p> <p>沃野千里~精细极致,金黄色的稻谷到了丰收的季节!</p> <p>采用有机质种植的蔬菜,每天为上海的菜篮子工程默默的做着贡献,要知道今年疫情期间他们发挥了重大作用。</p> <p>“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三园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重点工作。</p> <p>渔沥村的水是灵动的,翻转的水车戏水奏响着美丽的音符,远处的乌篷船等待着远方的客人……</p> <p>渔沥村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全村村民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12条美丽乡村配套河道建设也于2019年全面完成。</p> <p>站在渔沥村黄浦江畔,远眺10月28日建成通车的黄浦江上第13座桥——昆阳路大桥。</p> <p>极目往东远眺,闵浦二桥依稀可见,双桥飞跨浦江两岸,浦江之珠为渔沥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p> <p>水岸联动,勾勒出宜居宜美的生态环境</p> <p>美丽乡村河道配套整治工作带来的成效</p> <p>路旁的农宅和菜园</p> <p>路旁口袋公园内的绿地和小景也散发着浓浓的农村气息</p> <p>全村建有农村公厕8座,切实贯彻厕所革命要求,高标准建好管好农村公厕,公厕的建筑也注重景观性</p> <p>南沙港闸桥的前方就是黄浦江。</p> <p>涵养林中的林与水,那些树和草正在悄悄的换上秋的衣裳。</p> <p>渔沥村的路平坦且曲径通幽,无处不展现着宁静和春华秋色的迷人色彩!</p> <p>涵养林里的路。</p> <p>同盛路</p> <p>渔汇路</p> <p>北横路,一条名副其实的网红路、生态路、林荫路……</p> <p>北横路旁的花草</p> <p>渔汇路旁的花草,走累了就在路旁的长廊里坐一坐……</p> <p>路旁的水杉树树叶正在变黄变红!</p> <p>涵养林一景</p> <p>涵养林中的树</p> <p>涵养林中偶遇正在恋爱中的一对野生梅花鹿,或许打扰到了他们,于是拍个照片迅速离开!</p> <p>通往农户家的小路。</p> <p>宅基旁的彩虹小道</p> <p>“渔”耀浦江,汇“沥”前行,谢谢您“渔沥村”今天您惊艳了我……相信明天您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当明年金秋开园之时也是我们更感动之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