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 ——长安西周文化研究会专题报告会侧记

长安居士

<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22日长安西周文化研究会在韦曲街道长兴南路社区举行专题报告会。会议邀请原细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业余作家、诗人、陕西省金牌婚庆主持人、国家级婚礼主持人、婚庆策划师、80岁高龄的张生文老师做了题为《周礼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专题报告。(报告附后)</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首先从“规矩”入手,引出周礼的产生以及周礼的内容和发展,重点讲述了礼的组成,礼的要求和礼的核心价值观,然后,联系中国社会发展现状、新一代领导人一系列治国理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阐述了周礼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印证了周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这一命题。张老师的报告主题鲜明,逻辑性强,能引经据典,联系实际,阐述观点,讲述时而感情激昂,时而语重心长,使人听得清楚,记得明白,灵魂得到洗礼,心智得到启迪,受到与会会员的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  张生文,男,现年80周岁,中国共产党党员,2000年辍耕于原细柳区教委副主任之职,教育生涯40年。</p><p class="ql-block"> 业余作者、诗人,长安作协第一、二届理事,2009年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了诗集巜晚霞的诱惑》。从事西安地区礼俗文化创作和实践近20年来,创作婚礼、开业典礼、葬礼、祭礼、寿礼等5个脚本;近几年来用手机写发了各种诗文300余篇首。获陕西省金牌司仪大赛“最佳司仪”称号,主持了西北五省首届婚博会开幕式;近20年共主持各种礼俗1003场次。执证国家级“婚礼主持人”和</p><p class="ql-block">“婚庆策划师“;入赘《陕西省文化名人录》一书。</p> <p>张老师在做报告</p> <p class="ql-block">长安西周文化研究会会长葛仲卿先生(右)和西北大学讲师王文超(左)亲临研讨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长安西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郭安民先生(中)主持研讨会,左为张生文老师,右为闫军民老师</p> <p>研究会会员专心听讲</p> <p class="ql-block">研究会会员认真做笔记,前排左起为韩康生、张宽绪老师</p> <p>研究会会员进行讨论</p> <p class="ql-block">附:</p> <p class="ql-block">  周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 </p><p class="ql-block"> 张 生 文</p><p class="ql-block"> 一丶浅谈周礼。</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言谈举止在一定的范围内大家认可的规矩规范下,表现出应具有的生存姿势:遵天理、讲道理、入情理,为人类做贡献,生活的阳光,人生才有价值,生命才有意义!这种规矩起源于周礼。周礼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1、什么是规矩?</p><p class="ql-block"> 规矩的规就是园规,矩就是直尺。具体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一定的标准、尺度、规则、程序或套路。二是指处事合乎标准和常理,行为端正老实。总的说都是遵守法度。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以规和矩组合而形成的。是人类诞生后逐步认识自然界后为物像各个取名的,这便是人与日月同存,与大自然为一的道理。由此看来,规和短就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了一一礼义、礼节之类了,它起源于周礼。</p><p class="ql-block"> 2、周礼的产生</p><p class="ql-block">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蒙昧时期,礼是不存在的,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为了协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部落首领们将人们的风俗习惯进行改造,上升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样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后来随着国家的出现,礼逐渐得到了完善,如夏朝有夏礼,商朝有商礼。到了西周时期各种礼仪逐渐成熟,特别是中原一带谦让遵礼慰然成风。周武王克商后,周武王弟弟周公旦采取了分封制,共分封了70多个小国,有效地行使了周人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以原周礼为蓝本,在吸取夏丶商礼仪的基础上制定了周礼。</p><p class="ql-block"> 3、周礼内容及发展</p><p class="ql-block"> 周礼包括礼、乐、法三大部分。礼:主要是对人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乐来缓解社会矛盾。法:主要强调嫡庶划分、爵位和财产继承权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这里着重讲礼这部分。礼是所有制的基础和前提。礼由吉礼(祭礼)、嘉礼(吉庆活出)、宾礼(日常社交)、軍礼(軍队)、凶礼(丧葬灾变)等五礼体系构成。涵盖了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百姓饮食、起居、祭礼`丧葬等社会日常方方面面。这五种仪制又细分为:冠、婚、朝、聘、丧、葬、宾主、乡饮、軍旅等九种礼事,各种礼事又各有具体的仪项和繁杂的仪节,潜移黙化地规范人们的行动。</p><p class="ql-block"> 礼严格规定了人们必遵守与践行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对庶人以上的社会成员其人生行程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要求和细节。</p><p class="ql-block"> 礼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贵贱,辨等级"即维护等级制度,保障统治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使整个国王朝成为秩序井然和谐之邦。如青铜器的使用是等级制度最有力的说明(举例)</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灭商后,周公分封诸侯,于是周人走向全周,周礼当然推行全国,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观念,得以维护西周政权近300年稳定发展。</p><p class="ql-block"> 周礼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最初内容,形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域的统一观念。周礼以“尊祖、孝亲、保民、尚贤、重教、贵老、慎罚、明德"的核心价值观来改造社会风格,使各种社会关系相对和谐,达到春风化雨教化于民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里,我们的周氏祖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具大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创立了周礼文化。</p><p class="ql-block"> 周文化是一种以天为世道的信仰,以德为做人的价值观原则,以尚和为社会行动准则,以重礼推行文明礼仪,以笃行拼搏为实现理想,取得成功。所以周礼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鼻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是后来孔孟及整个儒家文化的渊源。如圣贤们留下的格言名句:“善为寿相,德乃福根",“人而不义,不死何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无不是周礼所内涵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周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睿智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还是渊博的自然科学家和才华横溢的诗人。周文化注塑了伟大的周公,周公以楷模行为弘扬了周文化。</p><p class="ql-block"> 二丶周礼文化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周礼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条脉络轴线。</p><p class="ql-block"> (一)、用现代眼光看待周礼文化。</p><p class="ql-block"> 周礼文化是一套上行下效的治国之道,一方面要统治者明德尚礼,廉洁守法,採用儒法兼容、德主刑辅的执政方针,通过勤政与科学管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另一方面要求国人尊礼仪、重道德、守规矩、讲诚信、知廉耻、崇孝道、维持君臣、父子、妇道等生活规则。具体讲它是以天为精神信仰,以德为价值观原则,以法为治国之根,以和为社会准则等完整而协调的古代文化财富。</p><p class="ql-block"> 总的看来,周礼文化是以礼立序,以乐治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自强不息,忠诚无私,举贤任能,礼让为先,尊老爱幼等规矩。</p><p class="ql-block"> 看看当今国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表现出的:〈1〉以人为本的社会准则,〈2〉忠诚无私的高洁品质,〈3〉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举贤任能的用人之道,〈5〉礼让为先的道德风范等,无不打下周礼文化的深深烙印。这些内涵已成为我们当今社会治国理政丶民族复兴的瑰宝!回忆一下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以人为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治国治軍,反腐抗疾取胜一细列方针政策,无不体现出继承发揚民族优秀古文化与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伟大正確的结晶!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周礼核心价值观对比一下,我们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和惊觉,(周礼:敬天、尊祖、孝亲、保民、尚贤、重教、贵老、明德、慎罚。当今社会:富强、民主、文明、法治、自由、平等、公正、和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是在周礼继承发展之上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p><p class="ql-block"> (二)周礼文化育养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规矩都与周礼有关,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规矩都来自周礼。</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刻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规范自已的行为,人生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也要靠一整套大小规矩来治理,这个国家才能强大,这个民族才能兴旺,这个党才能英明正确。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根本,人对周礼文化在现社会发展承继所产生新的规矩认识遵守的情况如何,决定人素质的高低。明确地讲:人人都能以各种规矩严格要求去做人做事,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必将是平凡伟大的人生!整个民族如是也,国家必强大起来,民族复兴梦必将实现!</p><p class="ql-block"> 周礼是中华优秀古文化的鼻祖,在其传承发展的几千年过程中,它育养规矩出了人生存的轨迹:这就是人从父母的烟亲出发,即遇到血亲和旁亲,这便是“三亲”;然后迈步走进“三情"(亲情、友情、爱情);接着接受“三理”(天理、道理、情理)最后形成一个人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不同的三观是相应的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姿态和作为。正确的三观是遵纪守法,坚定信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了解治国之道,明确做人之本,做现时代知礼之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社会奉献。做优秀古文化的继承发揚者和被育养者,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p><p class="ql-block"> 20200722</p> <p class="ql-block">内容延伸:</p> <p class="ql-block">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p><p class="ql-block">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p><p class="ql-block"> 这些制度规范《周礼》分为六类职官,《天官·大宰》谓之“六典”:</p><p class="ql-block">“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天官·小宰》谓之“六属”:“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其分工大致为:</p><p class="ql-block">天官冢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种职官,负责宫廷事务;</p><p class="ql-block">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种职官,负责民政事务;</p><p class="ql-block">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宗族事务;</p><p class="ql-block">夏官司马,大司马及以下共70种职官,负责军事事务;</p><p class="ql-block">秋官司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罚事务;</p><p class="ql-block">冬官百工,涉及制作方面共30种职官,负责营造事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特别感谢韦曲街道长兴南路社区提供场地支持</i></b></p> <p class="ql-block">撰 稿:长安居士</p><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长安居士</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长安居士</p><p class="ql-block">时间:2020年11月20日</p> <p class="ql-block">长安居士简介</p> <p class="ql-block">  长安居士,实名李建仓,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3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曾任长安区某农村小学校长15年、长安区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教育学会会员,曾获长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西安市骨干教师、西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西安市师德标兵称号,2001年12月撰写的教学论文《一箭双雕》编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中小学学习问题研究”科研成果《中小学学习问题研究丛书》《导法精选》一书,2016年9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共同颁发的“从事乡村教育满三十年”荣誉证书。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陕西分会会员、西安天嘉书画艺术有限公司昆池书画院书画协会会员、沣西新城墨林书画家协会会员、长安国学书画院会员、长安西周文化研究会会员、长安区朗诵协会理事。2019年在西安报业集团举行的“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大型全媒体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方言诵读作品多次在长安头条《颂您一个长安》栏目发布,其中方言诵读《家乡味道:腊八面》、《长安葫芦鸡》和《长安臊子面》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所撰《夜市摆摊人》组诗和《难忘的2020》诗歌在中艺诗刊文学、中华诗艺社公众号平台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