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暖人心—记我的搭档南京支教人王健老师

且听风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唐荣</div><div> 秋意冷凄凄,人间暖盈盈。</div> 11月20日,丹凤县武关镇梨园小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来自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教科室主任王健老师。在他的联系下,南京市的学校和一群热心人为这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孩子们送来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在这个秋叶飘零的秋季给山区孩子送去了无限温暖。 王健老师是我的搭档,也是苏陕扶贫路上的一位普普通通支教人。2020年,他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丹凤县这座小县城从事扶贫支教工作,被安排到第一小学任教。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安心支教,他把自己的儿子也从南京市转到丹凤县第一小学上学,开启了父子相伴的支教路。据和他同行的老师透露,他来支教前还和主治医生打趣地说:“医生,你给我把‘子弹’备足了,我准备去战斗。”他的旅行箱除了衣服、书籍,还有的就是这些提前开好的药。 王健老师是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学校支教后,他及时研究教材,制定教育教学方案,成立教研组团队,多次举办讲座、亲自带头上示范课、深入课堂听课,面对面、手把手的给同事们指点迷津。他把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教学方法,毫无保留的传递给我和我的同事。 一次我们在无意交谈中,我提及到了自己母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人们生活清贫,全校仅有56名学生,学校校舍比较少。这些情况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当他知道我准备去母校看看的时候,他对我说:“我也想去看看这些孩子,也让我为这个学校和孩子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我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书包、文具之类能用的上的东西,勉励他们好好学习。” 听到王健老师的这番话的时候,我的心为之感动,也十分高兴的欣然答应。接下来的几天,王健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联系了南京自己的几位热心公益的好朋友,把他了解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起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事。他的号召,得到了朋友们的积极响应。 11月20日清晨,迎着第一缕朝霞,王健老师和共同支教的樊曦老师,共同踏上了前往我的母校武关镇梨园小学。车行驶在曲折的山路上,满山的红叶和清清的武关河,让人神清气爽。一个多小时,我们抵达了目的地,见到了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王健老师详细的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同行的朋友,把书包和文具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上。两位支教老师也应学校老师的邀请,为学校老师和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上完课,王健老师得知有几户生活困难的贫困户需要帮助,他有带领着他的朋友,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并一对一开展帮扶。 王健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自己拖着病体,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丹凤这个小县城从事教育扶贫工作,没有一丝丝优越和高傲,脚踏实地的教书育人,勤勤恳恳的工作,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关心,这让我由衷的敬佩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育扶贫贡献这自己应有的力量,也谱写了新时代支教人美好篇章。感谢他,也替山区的孩子们感谢他。感谢所有像他一样的支教人。

支教

老师

王健

孩子

学校

扶贫

丹凤县

南京市

小学

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