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全始终位兼将相 有才有德有识有量 —— 千古一人郭子仪

<p>  提起郭子仪,印象中还是小时候听父亲讲戏曲《打金枝》片段,说过这个人。只记得其名,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也没有去研究过。上周听一个讲座,南京师范大学郦波老师讲到郭子仪,说他是人臣中的完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子婿贵显而人不非”,这才知道这个人厉害。最近两天在读《曾国藩养生秘诀》,书中写了郭子仪的一些故事,引起了我对他的兴趣,收集整理,以飨读者。</p><p>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武举高第,累迁至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令等,后册封为代国公。</p><p> 郭子仪一生历经了唐朝的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子孙满堂,名满天下。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60多人后来皆为将相。郭子仪生前享有令名,去世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p><p> </p> <p>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今内蒙包头地区)太守。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迎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为唐肃宗。随后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后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p><p>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发生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今陕西咸阳地区)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了关中。</p><p> 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次年,郭子仪去世,赐谥忠武,追赠太师。</p><p> 从扶肃宗灵武登基,成为新朝廷的头号大功臣起,郭子仪都备受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猜忌,屡屡被褫夺军权。既便如此,他都能凭借对唐王朝的忠诚和超人的军事才能,屡仆屡起,奇迹般的拯救了唐朝。更为难得的是,他深知功高震主,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如履薄冰,终以寿终。唐代名相、著名史臣裴垍对郭子仪是这样评价的:“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为什么郭子仪能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呢?看一些郭子仪的轶事典故就明白了。</p> <p> 单骑退敌</p><p> 永泰元年八月,叛臣仆固怀恩诱引回纥、吐蕃入寇,郭子仪率兵屯驻泾阳。敌军围城,郭子仪率甲骑二千亲自上阵。回纥人奇怪地问:“这个人是谁?”得知是郭子仪后吃惊地说道:“郭令公还在吗?仆固怀恩说大唐天子已驾崩,郭令公也去世,中国已无主,所以才跟从仆固怀恩入侵。如今郭令公健在,大唐天子还在吗?”得知皇帝健在后,回纥人道:“我们被仆固怀恩给骗了。”郭子仪派人对回纥人道:“过去你们不远万里,来帮助我们平定叛贼,收复了长安、洛阳,我和你们共过患难。现在你们忽然抛弃旧友,帮助一个叛臣,何其愚蠢?况且仆固怀恩背主弃亲,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回纥人回答道:“我们本来以为郭令公去世了,不然怎么会来这里。如果令公活着,我们能见他一面吗?”郭子仪便要出城相见,部下纷纷劝阻:“戎狄之心,不可信,请不要去。”郭子仪道:“敌军是我们的几十倍,我们无法抵敌,我要用诚意感动他们。”诸将道:“请选五百铁骑护卫。”郭子仪说:“多了反而有害。”遂命人传呼:“郭令公来了!”起初回纥人有疑心,持满弓矢等待。郭子仪解除甲胄仅率几十名骑兵徐徐出城,并单骑面见回纥首领,说道:“诸位安好,我们曾一起共患难,怎么如今把这样的交情给忘了?”回纥人纷纷放下兵器,下马齐拜道:“果然是我们的父辈。”郭子仪就与他们一起喝酒,送绸缎结交,发誓和以前一样友好,接着说道:“吐蕃本是与大唐和亲的国家,无端侵略,是不认亲人。吐蕃的马牛布满几百里地,诸位如果反戈攻击吐蕃,就如同拾取一样,这是上天的恩赐,不能失去良机。况且逐走异族获取实利,和我国继续友好,不是一举两得吗?”回纥人听信了郭子仪的劝告,准备反击吐蕃。吐蕃知其计谋后,连夜奔逃。郭子仪就是这样大胆机智,凭借自己的威慑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化解了一场敌众我寡,战则必败的军事危局。</p> <p> 大局为重</p><p>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以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p><p><br></p><p><br></p> <p> 感化政敌</p><p>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月,郭子仪击败了再次进兵的吐蕃。就在他即将凯旋还朝时,他父亲的坟墓被盗,盗贼却一直未抓获。因为备受恩宠的宦官鱼朝恩素来与郭子仪不睦,所以人们普遍怀疑是鱼朝恩指使的。大臣都担心郭子仪会大怒,甚至举兵造反,由是满朝战栗。没想到郭子仪入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他,他反而流泪道:“我长期在外带兵,不能完全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这番话一出口,朝廷人心才算安定下来。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部下也都要着甲胄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去。鱼朝恩问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他。鱼朝恩感动得哭道:“令公如果不是忠厚长者,怎么能不起疑心呢?”正是郭子仪的宽厚心怀,感化了他的政敌鱼朝恩,从此不再与郭子仪作对。</p> <p> 强藩畏服</p><p> 大雄军节度使、雁门郡王田承嗣割据魏州时,跋扈不逊,骄横无礼。但当郭子仪遣使至魏州时,田承嗣却向西朝着郭子仪所在的方向跪拜,并指着膝盖对使者道:“这个膝盖很久没向人下拜了,今天要拜一拜郭令公。”</p><p> 李灵耀占据汴州时,不管公私财物,只要经过汴州,一律扣押没收。但郭子仪的财物经过他的辖区时,李灵耀非但不敢扣留,还派卫兵护送出境。</p><p> 郭子仪麾下宿将数十人,都是贵为王侯公爵之人,郭子仪却可以颐指进退,就像对仆人一般对待他们,而他们对郭子仪则是必躬必敬。这说明,郭子仪的威望,足以慑服天下。</p> <p> 树立榜样</p><p> 郭子仪处处做士兵的榜样。他领兵打仗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当时,连年战争,农村经济破坏,农民生活困难,负担很重,筹集军粮确实不易。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不顾自己年迈力衰,亲自耕种。在他的带动下,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动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p><p> 郭子仪不仅得军心民心,事奉圣上也很忠心勤谨。无论是手握强兵,还是方临戎敌,诏命他何时入朝,他从未迟延过。在他被幸臣鱼朝恩谗毁,削去兵权后,仆固怀恩率10万大军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急,朝廷恢复和加封他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他上奏说,自兵乱以来,纲纪破坏,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就由自己开始实现。他还说,自己早已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惧怕盈满之患。等到秩序安定,仆固怀恩被擒,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经过他再三恳让,才辞掉了太尉之职。</p> <p> 辞尚书令</p><p> 唐代宗任命郭子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我,违背重要规定。而且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几职,贪图升官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无奈,只得应允,并将他辞谢的事迹交给史官,记入国史。</p> <p> 不徇私情</p><p> 郭子仪曾严令禁止军营内无故骑马。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的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候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到他面前哭诉,指责都虞候骄横,郭子仪将他们斥退。次日,郭子仪将此事告诉幕僚们,并叹道:“我的几个儿子,都是当奴才的料。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反而痛惜母亲奶妈的儿子,不是当奴才的料又是什么!”</p> <p> 囚子请罪</p><p> 郭暧曾和升平公主发生了口角,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公主大怒,回宫告诉父亲。代宗道:“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命公主回家。郭子仪得知后,将郭暧关起来,自己去向皇帝请罪。代宗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郭子仪回来后,将郭暧杖打数十。</p> <p> 为人低调</p><p> 郭子仪洞悉世情,以雅量荣天下。他的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前来拜访的官员可以直接进入,甚至直达郭子仪的卧室。有一次,官员前来拜访,竟看到郭子仪在给妻子梳头,给女儿洗脸。之后,官员们对郭子仪说这不太符合大将军的形象,郭子仪却不以为然,他自称:“我已经做惯了这些事情,所以,没有什么好顾虑的。</p><p> 郭子仪的儿子也多次劝告,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的马吃公家草粮的有500匹,我们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稍略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这才恍然大悟,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p> <p> 识人避祸</p><p> 郭子仪功高至伟,前后获皇上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如山,不可胜数。退休家居的郭子仪,为避功高震主之祸,总喜欢在外人面前显示自已纵情声色,尤其是从前的同事、下属来看望他的时候,他都会让无数的歌伎舞女在客厅里一字排开。有时候来了兴致,郭子仪还会让小歌伎坐在自己的腿上,一边爱抚,一边和客人拉家常。对此,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了。</p><p> 有一次,郭子仪病了,朝廷大小官员都来探望,郭子仪还是和以前一样,一边搂着舞女歌伎一边谈笑会客。但一个叫卢杞的年轻下级官员前来拜访时,郭子仪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样子。他让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回避,自己行礼如仪,坐在案前和卢杞攀谈。卢杞走后,家人和歌伎不解,问:“平日接见客人,不论多么重要的人物,您从来都不让我们退避,为何今天一个后生,您却如此慎重?”郭子仪叹了口气,幽幽地说:“我一生什么场面,什么人没见过?刚才那个后生,别看现在官不大,将来一定会爬上高位。但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的长相极其吓人,半边脸是青的,你们女人见了会吓着,甚至会发笑,这会伤了他的自尊。等他得了势,你们和我的儿孙就会有灭顶之灾了。岂能不防?”</p><p> 郭子仪的判断是正确的。果然不久之后,被《新、旧唐书》列入奸臣系列的卢杞当了宰相,凡过去轻视过他,得罪过他的人,都被他一律寻事处死了。而对郭子仪,他却十分尊敬。他经常私下对人说起对郭子仪的敬意,认为郭子仪对他有知遇之恩。</p> <p> 教子有方</p><p> 郭子仪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教他们习武和兵法,特别注重良好品德的培养。他共有八子八女,几个儿子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勇于作战、不怕牺牲,为大唐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郭子仪的八个女儿个个貌美如花,且兼顾修身,是古今中外难得的奇女子。史料记载,郭子仪有七个女婿是朝廷大员,个个有权有势。</p> <p> 结交李白</p><p> 在郭子仪初出茅庐,担当小军官时候,因为不小心犯了军法,而被扣押。这件事情被李白知道了。李白早就非常器重这位少壮军官,一听到消息,就来找到郭子仪的长官说情,这个长官也是李白的朋友,因此就从轻处置,平安无事。等到后来安禄山造反以后,天宝十五年,李白在江西浔阳,却和另一位李家的帝子——永王李璘相识,拉他参加幕府。永王名义上是起兵勤王,实际上也想趁机上台当皇帝,因此而违抗肃宗的东巡诏命,结果兵败于丹阳,李白也受到牵累,在浔阳坐牢,后来又要被流放到夜郎。好在郭子仪已收复两京,名震一时,功劳又大,他知道李白受到牵连致罪,就拿他的战功极力保奏,李白才蒙赦免。这件历史故事记载在唐人的诗话中,是否真实,我们不讲考据。不过一个名士和名将的知遇结合,却是人们情愿相信确有其事,而且也显见古人长厚,好人好事的一报还一报,很是痛快淋漓。因此昔日女诗人汪小蕴,在论史诗中有关郭子仪的名句有:“一代威名迈光弼,千秋知己属青莲。”</p> <p>  郭子仪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智慧的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p><p> 建中二年,郭子仪得了重病,皇帝派遣舒王到他的府上传旨探望慰问。郭子仪不能起床,叩头谢恩。死时八十五岁。皇帝为他哀悼痛惜,五天停止上朝。下诏书让群臣前往吊唁,随同吊丧所需要的东西都从官府领取。等到安葬时,皇帝亲自到安福门为他哭丧送行,百官陪位伤心落泪。皇帝赐给他谥号叫忠武。</p><p> 郭子仪不愧人臣中的完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未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享受封建帝皇之下的最高待遇,此乃古今罕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