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走出国门保家卫国,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边境接壤而且铁路互通,军事运输的重任就落在东北铁路的肩上。部队的大批调动,物资装备的前运,伤病员的后送,铁路运输量骤增,铁路运输组织一度出现了混乱,通往前方的铁路时常堵塞。 <b>铁路军事运输组织一度出现了混乱</b><br><br> 原隶属于中央军委的铁道部刚刚转隶政务院,铁路运输军队、铁路两个方面协调上出现了问题,这成为影响铁路军事运输的主要原因,后勤保障成为志愿军前线连续作战的主要矛盾。为保证部队在铁路上顺利的运输,军委成立了军事交通司令部,东北军区也随即组建了东北铁道运输司令部。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军区联合发文,要求加强铁路军事运输工作。<br> <p class="ql-block"><b>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军区要求加强铁路军事运输工作</b></p><p class="ql-block"><b> </b>东北运司成立后,立即从部队和铁路抽调干部充实、组建驻东北地区和朝鲜境内的军事交通机关,组织抗美援朝的铁路军事运输工作。在国内东北成立了驻四个铁路局和任务较重的丹东铁路分局的五个军事运输处、驻十四个铁路分局军事代表处、驻二十九个车站的军事代表室。</p> <b>部分早期驻铁路军事代表的英姿</b><div><br> 组建了东北运司援朝战勤机构:两个口岸办事处、三个援朝机务段、四个材料厂、一个卫生列车基地;在朝鲜境内组建了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和军管局以及高原、平壤、新成川、定州和熙川五个铁路分局,构建了与国内相适应的运输指挥系统和车、机、工、电、辆的协同作业系统。<br></div> 早期的军事运输会议 <br><div><br> 铁路军事运输组织,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下子组建这么多军交机构,要抽调大量专业人员来补充。当时,干部大部分从铁路调入,并且是实行轮换制,铁路职工革命经历短,军事素质不高,展开工作困难。<br></div> <b>铁路军事运输组织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b><div><br> 从部队调入的干部文化水平不高,铁路专业知识都是空白,有觉悟、有工作热情,但是面对专业复杂的铁路运输组织工作是束手无策。出现了驻交通沿线军事运输各级干部缺额甚多的情况,专业合适的干部没有稳定来源。<br></div> <b>驻交通沿线军事运输各级干部来源不足</b><br><br> 1951年5月军委军事运输司令部与铁道部商定,借锦州铁路管理局中级运输学校的办学条件,创办军运干部学校,并议定两校合办。<br> <b>起初是军方与锦州铁路运输学校联合办校</b><br><br> 8月1日军运干部学校正式开学。学员为总政治部拨给军委军事运输司令部的200多名青年学生。学制1年,培养目标是驻交通沿线军事运输干部。除军事运输业务及军政教育课程由军运干部学校教员担任外,全部铁路课程由铁路技校的老师代课。<br> <b>当年的锦州铁路运输学校,现在的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b><br><br> 9月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锦州军事运输技术学校正式成立,由锦州铁路管理局中等技术学校校长郑焰兼任该校校长。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正规的军事交通学校。10月总政治部任命石森为该校政治委员。<br> 1952年军运干部学校第一批学员毕业,经过近一年的实习,分配到各级驻交通沿线军交机关工作,其中许多同志赴朝参战,大部分同志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方运输工作。军事交通院校培养出来的首批学员,不但为抗美援朝战争的铁路军事运输提供了专业技术力量的补充,同时也为刚刚诞生的驻交通沿线军事代表机构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div> 1952年8月军事运输技术学校迁到北京,开始了部队自己办学的历程。<br><div> </div></div> <b>重庆军事交通学校篮球队员</b> <div><br></div><div><br></div><br> 斗转星移时光逝、沧桑巨变七十年,历史的车轮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岁月,展开铁路军事交通教学育才的历史画卷,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创业历程,是一部饱含探索与开拓的奋进诗篇。<br> <p class="ql-block"><b>铁道兵工程学院军事交通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近七十年时间里,这所学校的几易其名:军事运输技术学校、军事运输学校、铁道兵技术学校军交大队、铁道兵工程学院军事交通系、高级后勤学校军事交通系;军事经济学院军事交通系、运输工程学院军事交通系、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系、到目前的陆军军事交通学院联合投送系、国防交通系。可以说是在风雨中发展壮大、成长进步、现在是雨后彩虹、风光无限、初心未改。</p> <p class="ql-block"><b>铁道兵技术学校军交大队学员在石家庄校区</b></p> <p class="ql-block">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p> 铁道兵工程学院军事交通系80年毕业照 <br><div><br> 这所学校办学地点几经改变:辽宁省锦州市、北京市崔府夹道、河南省新乡市、重庆市弹子石、河北省石家庄市、湖北省武汉市罗家墩、最后到了天津市的东局子。可以说是辗转各地、一路走来,现在是金凤凰附上了梧桐树,新的征程更精彩。<br></div> <b>铁道兵工程学院军事交通系的学习证明书</b><div><br>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立的军事运输技术学校以至后来的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是军事交通干部的摇篮。<br></div> <b>军事经济学院军事交通系</b><div><br> 军交干部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科领域由单一的铁路运输行业,扩展为铁、水、公、空多种运输方式,立体性的大军交的办学格局;专业知识由单纯学习铁路军事运输组织,转变为军事运输与作战、后勤、装备保障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培养目标从培训军交技术勤务初级干部,提升到如今的面向全军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br></div> <b>军事经济学院军事交通系毕业证书</b> 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军交学子,从这里源源不断的走向驻交通沿线军事代表机构,成为军事交通战线的业务骨干,前赴后继、努力工作。 <b>军事代表在严寒条件下组织部队装载</b> 虽然这所学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被撤销,但是军交干部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军交学校毕业的学员成为基层岗位练兵的主要力量,在职教学、言传身教、默默耕耘、十年磨剑,可以说是军交毕业学员就像种子,在交通沿线开花结果,枝叶茂盛。 <b>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向更高层次迈进</b><div><br> 无论是保障作战行动,还是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不论是保障国防建设,还是支援地方经济发展,一代又一代军交学校毕业的学员们都能始终坚持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效的履行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br></div> <b>铁路军代表在装载现场工作</b><div><br> 新的历史时期,陆军军事交通院校全体师生发扬光荣传统、适应新情况、履行新使命,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和部队作战发展的实际搞好教学,提高军事交通人才组织能力和素质,在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上狠下功夫,更多、更好的为交通沿线军事交通机关提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指技合一的人才,增强军事交通行业科学发展的后劲,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部队联合输送、战略投送的能力,圆满完成多样化军交运输保障任务。<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