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错养正 立德树人——听华应龙校长报告纪实

若水三千

<p><b> 婉转流年,秋已远行,冬已来临,转身回眸,在季节这条路的尽头,冬的美好,正在等待着我们。</b></p><p><b> 2020年11月18日上午,带着几分激动和几丝憧憬,河南省小学数学骨干班的同学们在初冬微寒中,怀揣着对教育的炽热之情,迎来了仰慕已久的华老师。</b></p><p><br></p> <p><b>  首先华老师的讲座以“为什么学生们不肯下课”——《以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为例展开。</b></p><p><b> 华老师从惊叹国庆阅兵之美入手,引导学生寻找美在哪、为什么这么美,激发孩子探究美的兴趣。以破解六米之谜、海军方阵、东风41三个故事为线索展开教学,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给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生命和灵性。华老师的课堂孩子思考空间大,不仅仅是一节优质的数学示范课,更是一节震撼的道德品质课。通过算出方阵通过检阅区的时长(84.2秒),华老师不失时机地讲述了参阅官兵背后训练的故事(用了5个月时间,每天苦练10小时,平均每人磨坏了1.5双皮靴……)。从这一系列数据中让孩子深刻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课堂末尾,华老师再次询问阅兵之美美在哪,首尾呼应。通过阅兵之美(数字美、力量美、精度美、速度美),引导孩子联想到中国精度、中国速度和中国力度,巧妙借助数学课堂、数学语言、数字数据歌颂祖国,完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b></p> <p><b>  华老师说:“上数学课,我是带着孩子们玩儿,但玩儿里有我对数学课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传授知识,第二层面是启迪智慧,第三层面是点化生命。”</b></p><p><br></p><p><b> 华老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想错了,却对差错“视而不见”、将错就错,带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再将其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体会豁然开朗的学习顿悟。</b></p> <p><b>  接着华老师以《化错育人,成长自来》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在倾听中,我们感悟到华应龙老师对数学教学富有灵动与睿智。他认为,教是因为需要教,教是为了不教。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化错”,深刻论述了“为什么化错”,并从“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三个维度具体充分说明了“怎样化错”。他还认为,人生自古谁无“错”,学生尤甚,把错化开,方是好学;把错化开,成长自来。</b></p> <p><b> 课堂上温暖地化错,与其说是方式方法,不如说是策略智慧,他是在真爱数学、喜欢学生。爱学生,就要容许学生犯错、容的下学生的错误,如果学生没有了错误就没有了教育存在的价值。华老师的化错课堂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价值也是在真爱数学、喜欢学生、心存感激中创造的。正如华老师所说——“‘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在我们前行的路上,不要惧怕“错误”,坦然面对,每次“错误”,都是自己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让我们在一次次“错误”中化解错误,获取更多力量,助力我们走的更远。</b></p> <p><b>部分学员与华老师合影</b></p> <p><b>学员分组进行热烈讨论</b></p>

老师

学生

课堂

化错

数学

错误

阅兵

孩子

层面

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