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师•典•诗(21期)

石竹居士

<p>  大家好!今天是《一师一典两诗》第21期,本期重点讲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以及他的典故《整饬风俗》。之后,写了两首诗,一首是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另一首是宋朝郑思肖的《寒菊》。还是那句老话,仅供大家参考,期望能在练字方面给您一丝帮助与启发。</p> <p>  颜真卿,生于709年,卒于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是司徒颜杲卿的堂弟。公元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人称他“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人也称他“颜鲁公”。公元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的死在当时造成轰动,嗣曹王李皋gǎo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当初拍板将颜真卿送进贼营的唐德宗李适也为他废朝五天,追赠司徒,谥号“文忠”。</p><p>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他对二王、褚遂良、怀素等书法笔法都曾深入研究,博采众长,他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也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其字体人称“颜体”。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学者黄锦祥这样评价:“学习楷书者多重颜崇柳,筋骨刚正,乃君臣之气节也!”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体沉着,点画飞扬,在双王之后为行草书法开辟出了一种崭新的气象和境界。他大气磅礴的书法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高度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他的书法代表作有 《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等。其中,代表作《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是他晚年得意作品,与早年作品相比更显浑厚大气。他不仅擅书法,还善诗文,但诗文作品均已散失。</p> <p>典故【整饬风俗】</p><p> 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但家境贫困,不被乡里所了解。他的妻子因他挣钱太少,向他要休书改嫁。杨志坚写了一首诗赠予她:“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如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着诗,到州里办手续。颜真卿了解后做出批示:“杨志坚早年钻研儒学,很有作诗的天赋,心里虽向往考取功名做官成大业,但却屡考不中。愚昧的妻子却因他无俸无禄,竟生不再与他一同生活之念,如此败坏道德教化之事,若不严加惩诫,怎能制止这等伤风败俗的轻浮行为?此等妇人应打二十大板,任凭她去改嫁。秀才杨志坚,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军暂时任个职务。为正风饬俗,抚州之地的妇女要学习冀缺之妻,协助丈夫成就事业。”四面八方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