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强化教学能力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

小溪

<p>  为期八天的“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强化班”已经课程过半,先后有八位知名教授来到课堂为学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培训,讲座主题涉及思政课程、混合金课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反思、教学方法与技巧、逻辑思维与表达、本科教学改革等,课程内容集结了各位专家教授长期教学和科研的丰富案例和深度思考,理论观点鲜明,讲授方法引人入胜,触发了每一位学员的认真思考,拓展了视野,激发了能力提升的自主性、积极性。</p> <p>  11月19日上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学习科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艳教授为骨干教师带来了“智能时代高校教学面临的挑战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主题讲座。</p> <p>  李艳教授结合疫情前后高校教师面临的不同挑战分析,提出了智能时代教学应转向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思考,同时结合数据积累和文献分析了全球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新趋势,指出面对智能时代的新挑战,骨干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并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为骨干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策略建议。</p><p>&nbsp;</p> <p>  课间休息期间,教师们就智能时代对于传统教育体系的冲击等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李艳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热烈讨论。</p> <p>  贾辉老师代表全体教师分享了培训收获。她说李艳老师教学风格独特,极具个人魅力。通过李老师的深入解析,大家对智能时代的教学形式、实现方式、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一些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非常感谢李老师就教学能力提升所做的分享,这些宝贵经验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改革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现代科技冲击下,没有一份职业是一劳永逸的,传统教师在未来也会面临失业的风险。科技改变了时代,教师应该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在变化突然到来时,成为站在浪潮之颠的那批人。</p> <p>&nbsp;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意犹未尽,一路紧追着李老师在走廊里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和探讨。</p> <p>  19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纪国家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小年教授为全体学员带来了“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题讲座。</p><p> 李小年校长对高等教育使命与教学本质、立德树人与本科教学改革、创新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作了全局性全方位的深度解读,让大家获益匪浅。他认为大学之道在于精神引领,大学教育与国家使命密切相关,为国育才,必须价值引领。通过激发学生情怀,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变,从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自身力量,是高等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本科教学改革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李小年教授结合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真实案例,深度分享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制度改革、人才使用、专业建设、条件保障等内容,强调指出大学及高校管理者及教师应该从大爱出发,从培养美感,启迪智慧,塑造心灵入手,才能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建设者。</p> <p>  课间休息期间,学员与李小年教授就人才培养中的困惑展开了深度沟通交流。</p> <p>  刘春英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培训感受:感谢李小年校长跟我们分享他关于高等教育和大学管理的深度思考,“悠然见南山”的期待,有了“情怀、信念、操守、使命、责任”的加持,就会产生化学催化反应,成为“登高望南山”的理想。李校长的倾囊分享,让每一位老师倍感“浩气驱昏烟,雄风两腋生”,在学校强化质量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的路上,唯有奉献大爱,才能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自己才能引领我们抵达更美好的未来。</p><p> 史春越老师表示:李小年校长的讲授让我们深知大学教育的核心是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上善若水,厚德健行。”小年校长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人茅塞顿开,引起深层的思考。一名教师要有情怀、快乐、健康、追求。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学生的引领者,把“立德树人”真正做到实处。</p> <p>  李玉红老师分享说:李小年校长向我们分享了对教书育人的深厚的见解和情怀,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教育的实质,激发了作为大学教师的使命感。希望我们每一位山工院老师都能将李小年校长传递的这份精神和培训心得内化于心,潜心学习,刻苦钻研,通过教学把这种情怀和热忱传承给我们的学生。</p> <p>  19日晚间6:30,30名教师分为三个研讨小组,分别在西大楼三个会议室展开了阶段小组研讨。总结、分享四天来的学习感悟,同时学以致用,结合个人教学、科研工作探讨交流了下一步工作打算。</p> <p>  第一小组10位学员在西大楼243室召开了小组研讨会。会议由组长秦旭教授主持。学员们针对周日即将进行的教学模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大家献言献策。结合从教经验,大家从教学方法、教学仪态、教学构思等方面各抒己见。接下来学员们针对PBL教学模式展开了热烈讨论。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大家通过热烈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示会在以后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尝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p> <p>  第二小组研讨会在203会议室召开。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现阶段,高校教师教学和师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强化此次培训的文化管理,快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提高团队战斗力,首先举行了”凝聚力量·砥砺前行“的团建活动。然后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对四天的紧张学习进行了认真梳理,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感悟。通过交流和碰撞,真正意义上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大家都一致表示:接下来的学习会把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去,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明天贡献自己的智慧!</p> <p>  第三小组在组长房元勋老师带领下,在303会议室做了认真的阶段性总结,10位老师从不同学科和专业出发结合学习感悟进行了相互切磋交流。</p><p> 房元勋老师表示,这四天的学习,收获颇丰、受益良多。这既是一次系统的培训,更是一次职业生涯的再升华。非常感谢并珍惜学校党委、行政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感谢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的精心安排与组织。通过听取浙江大学黄华新、朱柏铭等几位教授关于《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等课程的讲授,自己对教学技巧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很多思考。张良教授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的反思与评价》,对我校实践实验课程的完善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整体而言,这四天的课程质量非常高的。</p><p> 房老师表示,本次培训既有益老师们践行OBE教学理念、为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秉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教”的原则,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在培训结束后,将所学所见、所思所感带进学校、带进专业、带进课堂。</p><p> 刘春英老师结合教学和企业咨询服务,用几个关键词分享了自身的感想:首先是充实,刘老师表示本次培训收获颇丰、启迪良多,无论是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还是职业素养的提高都有醍醐灌顶之感。其次是成长,四天的培训让大家领悟了“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向名师学习,潜心教学研究,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实现自我地不断成长。第三是“接地气”,参与此次授课的都是浙江大学的优秀教师,他们既有鲜明的授课特色,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业务精熟,具有名师风范,同时非常的“接地气”,生活中平易近人,有问必答,授课通俗易懂,课程思政与专业无缝对接,润物无声、精彩纷呈。第四是敬畏,刘老师认为教师要始终秉持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职业、敬畏教学、敬畏科研,同时要向浙大名师学习,讲热爱讲合作讲奉献。第五是创新,刘老师结合《管理学》授课经验,探讨了创新对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p><p> 王功帅、霍改华等几位老师,也就“科研与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强”这一主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p><p> 针对明晚即将进行的结构化讨论和未来的小组说课,组员们也做了认真讨论。</p>

教学

教师

李小年

老师

学习

分享

培训

教授

学员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