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1月19日上午,伴着冬日暖阳,济水中心校西片低语工作坊暨中心教研组活动如期进行,西关学校、南街学校、西街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师齐聚西关学校开一场思想火花的碰撞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课异构——课例展示</p> <p> 李潇缘老师和齐新老师同课异构《画》第一课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潇缘老师执教《画》一课。</p> <p>环节一 图文结合,揭示课题</p><p>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引出“山、水、花、鸟”4个字,随即呈现古诗,师范读古诗,揭示古诗课题《画》。</p> <p>环节二 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p><p> 首先引导学生自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再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强化正音:翘舌音“春”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惊”。最后通过同桌互读古诗,相互评价,加强练习。</p> <p>环节三 归类识字,了解诗意</p><p> 1.找出诗中的反义词,识字学古诗。</p><p>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3组反义词:远一近;有一无;去一来。运用反义词,联系画面情境说话,理解反义词以及古诗的意思,再把反义词送回古诗里读一读。</p> <p>2.借助偏旁识字。</p><p> 首先出示“远一近”,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组反义词的共同点,随即出示新偏旁走之,引导学生认读。再展示偏旁走之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走之下面的捺像是奔走中的人的腿,含有走之这个偏旁的字表达的意思多数和走路有关。</p> <p>3.多种方法结合识字学古诗。</p><p> 引导学生通过生字“色、听、声”,认识新偏旁斜刀头。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找生字,回归诗中巩固识字,并及时引导学生组词,说话。</p> <p>环节四 关注笔画,指导书写。</p><p> 出示生字“去、不”,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生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范写“去、不”,学生跟着书空,注意笔顺。在生书写练习后,教师利用星级评价:★能把生字写正确;★把关键笔画竖写在竖中线;★认真书写,字体端正,引导学生自评、互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新老师执教《画》一课。</p> <p>环节一 猜读谜语,引发兴趣</p><p> 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谜语诗,让学生齐背,然后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引出本课——《画》。</p> <p>环节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p><p> 通过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引出这首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初读,然后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赛读、对读、齐读,加深对古诗的熟练程度。</p> <p>环节三 归类识字,理解字义</p><p> 1.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p><p>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三组反义词,读读认认。</p><p> 联系生活,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通过一名学生的动作演示,使学生直观理解“来、去”。利用图片认识“有、无”。</p> <p>2.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字</p><p> 通过“远、近”这两个字引导学生认识,新偏旁“走之”,然后利用其形状引导学生了解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再通过找出诗中另外一个带走之的字,巩固这个偏旁。</p> <p>3.结合生活组词造句</p><p> 先引导学生给“色”字组词、造句,在充分认识这个字之后,通过“色”这个字引导学生学习新偏旁——“⺈”“斜刀头”。</p> <p>4.换一换识字</p><p> 利用以下三组字,引导学生通过换一换的方法加深对以下三个生字的认识。</p><p> 天一无 听一近 爸一色</p> <p>环节四 利用游戏,巩固生字</p><p> 打地鼠 生字开花</p> <p>环节五 再读课文,补充古诗。</p><p> 引导学生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然后指导学生依据填空,补充古诗。</p> <p>环节五 书写指导 </p><p> 通过一看二发现三对照(一看占位,二发现字的哪些笔画或位置需要特别注意,写完后对照)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书写“水”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座展示</p> <p> 王英霞老师今天的讲座是《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她利用不同学段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制定目标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目标必须清晰,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目标来进行。</p><p><br></p> <p> 🍀观看议课</p> <p> 课后,两位老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感悟进行了阐述 。</p> <p>激烈的议课也是精彩纷呈。</p> <p>西关学校的老师们热烈地讨论着……</p> <p>西街、南街学校的老师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p> <p> 议课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两位老师优质课堂点赞,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p> <p>听后反思</p> <p>备课单</p> <p> 每一次工作坊活动都是一次成长之旅,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就是一次次教学的成长,其间收获颇丰,对每个人以后的教学都大有裨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