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章:学习新的一课</b></p> <p><br></p><p>12岁的玛雅因为不愿去参加聚会与妈妈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孩子的情绪爆发让母亲也陷入了情绪的狂潮。忘记了用平和关爱的方式交流。</p><p> 这种盲目无理的方式使孩子反感和关系疏远。而这一切来源于家长的“自我”(EGO)</p><p>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来源于“自我”,而非家长真实的自己。“自我“是通过他人的意见来认识自己,渐渐的我们把这个幻象当成了真实的自己。</p><p> “自我”来源于恐惧,对孩子过分夸张的愿景、担心或失望都来自于恐惧。当恐惧开启,成熟和理性荡然无存。教养孩子所产生的的问题都是恐惧产生的,这一切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也让家长产生了许多令人讨厌的行为。把无助和焦虑发泄到孩子身上让他成为了自己的代罪羔羊。</p><p> </p> <p>觉醒的家长改变的是自己的“自我”,让自己不被恐惧支配,在理解孩子需求的前提下用最恰当的方式习惯性地区分“自我”引起的应激反应,让自己处于更平和更公正的状态。只有在觉醒的意识下,我们才能对孩子行为作出更精准的回应。</p><p>孩子是我们的“唤醒者”,当我们不成熟时孩子会将不成熟反馈给我们。让家长看清自己的不觉醒。新的一课让我们学会关注自身的行为根源,通过反复自我检视,成为真正的好家长。</p> <p><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章;我们的文化如何导致家长失败</b></p> <p><br></p><p>一对接受辅导的母女,妈妈总是无止尽的指责</p><p>14岁的女儿唐雅。这并非女儿的问题,而是妈妈的恐惧导致的。妈妈童年的焦虑变换成对女儿的控制,从而阻碍了女儿的发展,当妈妈放弃了对女儿的控制时,女儿开始变得主动,成为了妈妈希望的样子。</p><p> 家长与子女冲突的根源是“时间概念”的不同。家长以未来为导向,孩子是“活在当下”。孩子对感兴趣的事全神贯注,作为家长不应按自己的期待规划孩子的未来,而是应该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天性。</p><p> 孩子需要的是被家长“看见”,孩子本来就是觉醒的,摒弃错误的观念尊重孩子,让他展现出与生俱来的活力。当家长用行动向孩子证实他们多么值得被爱时,孩子会召唤出强大的自己,成功的伴随孩子一生。</p> <p><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章:看不见的反应触发点</b></p> <p>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导致他们愤怒,其实孩子只是在做他们自己,并没有兴趣惹家长生气。触发家长情绪的是自己未解决的情绪问题。成年人背负着成长过程中的痛苦,敏感的内心受到某些特定的刺激就会被调动起来,觉醒式教养让家长不把情绪建立在过去的创伤上,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反应,真正的为孩子的需求投入。通往觉醒式教养之路,是由强烈和坚定的好奇心所发掘出来的生活经验,没有人能把另一个人变得更觉醒。</p><p>传统教养孩子的“七大迷思”:家长的情绪被触发通常是被这“七大迷思”中的一条或几条控制了。这些迷思定义了我们的孩子“应该有的模样”,而这些模样通常都与孩子的真实自我大相径庭。看清育儿迷思就看到的孩子本来面目。让孩子想成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社会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基于孩子独特的气质、需求、问题和欲望来理解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