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一幼大二班主题课程之《探秘斑衣蜡蝉》

燕子

<p>  前记: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喜欢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并常常为周围的事物所吸引,驻足观看。</p> <p><b>♥♥主题的由来</b></p><p><b>☞☞好奇引领</b></p> <p>  早上来园,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户外活动,突然,杜子强在地上发现了一只昆虫(斑衣蜡蝉),于是叫了起来:“看,这是什么?”</p><p> 瞬间,孩子们围了上来,纷纷围绕这只虫子聊了起来。</p><p> 李知晓:好大的虫子!</p><p> 赵一辰:这是什么,我第一次见。</p><p> </p> <p>  “我也是!”“哇塞!”伴随着一声声兴奋的叫声中孩子们讨论起来这只“陌生的虫子”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p> <p>☞☞提出问题:</p><p>1.什么名字?</p><p>2.眼睛在哪里?</p><p>3.腿在哪里?</p><p>4.头在哪里?</p><p>5.翅膀有几个?里面红色的也是翅膀吗?</p><p>6.会不会飞?</p><p>7.有没有毒?</p> <p><b>♥♥活动过程</b></p><p><b>☞☞分析问题——猜想</b></p> <p>  孩子们对这只陌生的虫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满足孩子们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年龄特点,带孩子们拿上放大镜🔍走进户外寻找、观察。</p> <p>  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种虫子呢?孩子们纷纷提议到后院有好多的树🌲🌲🌲🌲,去那里找找看。</p><p><br></p> <p> 果真,在后院的香椿树上真找到了,孩子们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p> <p>  孩子们这只虫子热情高涨,问题繁多,于是这只“初次见面”的昆虫出现在了班级微信群中,邀请亲子共同认识这只陌生的昆虫,并提议家长带上放大镜供幼儿观察昆虫,教师着手收集昆虫的有关资料。</p> <p><b>☞☞观察调查——解决问题</b></p> <p>  候沐希:老师,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在百度上搜索了,咱们昨天发现的虫子叫“斑衣蜡蝉”。</p><p> 李尚恒:它还有别的名字,花姑娘。</p><p> 赵一辰:它是一只坏虫子,它专门给树搞破坏。</p><p> 李知晓:它没有毒。</p><p> 许馨元:它会跳,虽然它长着翅膀,但飞不高。</p><p> ......</p><p> </p> <p>  孩子们纷纷交流着在家与爸爸妈妈搜素到的信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引发了</p><p>★★新的问题:</p><p>1.嘴巴会咬人吗?</p><p>2.有鼻子、牙齿和舌头吗?</p><p>3.有触角吗?眼睛和触角到底在哪里?</p><p>4.触角和眼睛有几种颜色?</p><p>5.屁股在哪里?能拉便便吗?</p><p>6.身上有没有刺?</p><p>7.头上鼓起来的包上面长东西吗?</p><p> 老师及时记录了孩子们在谈话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并把相关问题发到了家长微信群中,邀请家长利用周六日根据孩子所关注的兴趣点和孩子搜集相关资料带来幼儿园分享。</p> <p>  在家长的帮助下,图书区投放了关于昆虫的有关书籍,供幼儿翻阅了解。</p> <p>  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除了斑衣蜡蝉还对其他昆虫和动物感兴趣,主题如何进行?如果对多种昆虫的研究同时进行,线索较多、较杂。通过我班的老师进行班级研讨后,保持幼儿对所有昆虫及动物的好奇,所有昆虫和动物的经验分享继续,老师课程设计和亲子活动暂时针对斑衣蜡蝉,先沿着这一条线索进行经验梳理。再进行其它昆虫的梳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p> <p><b>☞☞交流分享</b></p> <p>  孩子们在家长的辅助下,尝试用记录表整理自己的发现和查资料的结果记录。</p> <p> 周新牧和爸爸制作了斑衣蜡蝉制作的标本,并提供了微型电子放大镜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观察斑衣蜡蝉的身体结构进行分享交流。</p> <p>  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极大兴趣,他们来园分享交流着关于昆虫的有关话题,问题继续延伸:</p><p>1.是害虫还是益虫?</p><p>2.怎么生宝宝?(胎生还是卵生)</p> <p>  教师帮助孩子们对斑衣蜡蝉的所有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制定详细的主题课程计划并实施。</p> <p><b>☞☞总结经验,提升能力</b></p> <p>网络图</p> <p>活动目标及课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实录</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美术:《蜘蛛🕷️网🕸️上的故事》</p> <p>  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变化,赋予角色,模仿各种昆虫的动作。</p> <p style="text-align: right;">音乐《益虫和害虫》</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美术《斑衣蜡蝉》</p> <p>  斑衣蜡蝉的动态各不相同,有的双翅都展开的,有的展开的一双翅膀,还有把翅膀收起来的,幼儿仔细观察了虫子的各种形态后,才能把斑衣蜡蝉创作的多姿多彩。</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手工《斑衣蜡蝉》</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手工《昆虫大聚会》</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科学《斑衣蜡蝉的成长过程》</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数学《数的组成》</p><p style="text-align: right;">数学《10以内的单双数》</p><p><br></p> <p> 在透明的过塑膜上画出斑衣蜡蝉后,有的孩子,为了不让别人找到斑衣蜡蝉,在角上只画了一条腿,或者在不经意的地方只画了半个脑袋,绞尽脑汁。投入在《寻找斑衣蜡蝉》的乐趣中。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中学习点数,兴趣特别高。</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美术《透明画斑衣蜡蝉》</p><p style="text-align: right;">数学《数一数有几只》</p> <p>  孩子们拿着透明画《寻找斑衣蜡蝉》和手电筒在皮影区玩儿影子游戏,在游戏中体验物体与离光源的关系。</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科学《寻找斑衣蜡蝉》</p> <p>♥♥借助斑衣蜡蝉向其他昆虫拓展</p> <p>☞图书区书籍的二次投放</p> <p>  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结合前期经验和发现进行分析,整理。</p> <p>☞依据已有经验向其他动物扩展</p> <p>  在了解斑衣蜡蝉的同时,孩子们也交流着对蜘蛛、蝎子、蚰蜒、蜗牛的观察和了解,那它们是昆虫吗?</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科学《是昆虫吗?》</p><p><br></p> <p>  在孩子们的细致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知道了昆虫的身体结构,学会了判断是否什么是昆虫。</p> <p style="text-align: right;">科学《昆虫的自我保护》</p> <p>  通过孩子们的发现、交流、讨论,孩子们总结到自己认识得昆虫有:斑衣蜡蝉、蚂蚁、螳螂、蜜蜂、蝴蝶、蛾、蚊子……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记录本的填写。</p> <p>  随着孩子的深入了解,孩子们知道了蜈蚣、蚰蜒属于节肢动物门;蝎子、蜘蛛属于蛛形纲,蚯蚓、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动物界有太多的奥妙等待孩子们去发现。</p> <p>每人一本属于幼儿自己的《昆虫记》</p> <p>幼儿将零散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p> <p>主题墙随着活动的展开不断变化</p> <p>♥♥感悟</p><p> 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紧紧围绕着激发、探究与认识,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在“自主教育理念下”主题活动的开展,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教师适宜适度适当引导,孩子们提出了将近60个问题。幼儿真正的探究始于问题答案的追求,幼儿的探究实际上就是对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寻求答案的过程。幼儿真正感兴趣且能够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适宜的探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榆次一幼 大二班</p>

蜡蝉

斑衣

昆虫

孩子

幼儿

虫子

探究

问题

交流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