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p> <p>据介绍,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p> <p>晋祠公园的照壁重建于2007年的,高5米,宽8.4米,须弥座上东向有"福、禄、寿"图,西向为"群仙会"图。</p> <p>飞龙阁重建于2007年,四角攒天顶,二层三檐,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回廊,整体建筑坐落在假山石洞上,有登高远眺之意,游人又可穿行而过。</p> <p>龙兴太原雕塑</p> <p>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样别致。是晋祠建筑的佼佼者。</p> <p>胜瀛楼是明末清初所建,为重檐歇山顶式楼阁建筑,楼高17米,上下两层。瀛洲是中国传说的东海仙山之一,而胜瀛楼自然有胜似东海仙山之意。</p> <p>金人台又称莲花台,(金人就是铁人和铁汉)。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西南隅的铁人为北宋绍圣四年(1097)所铸,至今明亮不锈,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p> <p>对越坊是一座造型别致、结构精美、雕刻玲珑的牌坊。坊额正中有两个鎏金大字"对越",意思报答宣扬神明恩德。"对越"二字为明代大书法家高应元所书,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游龙,为晋祠三匾之一。</p> <p>献殿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享堂。献殿面阔三间 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整体结构轻巧稳固。晋祠的献殿建于金代,是国内同期的古建中所独有,颇具代表性和历史价值。</p> <p>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也是晋祠三宝之一。</p> <p>圣母殿是晋祠主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处。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其形制、规格、沟筑方法是宋代建筑的典范。</p> <p>宋代遗物的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这些木雕龙盘踞在宫殿的柱子上,历经千年任然栩栩如生。</p> <p>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殿内泥塑侍女为"晋祠三绝"之一,代表了宋朝高超的泥塑水平。</p> <p>周柏唐槐——周柏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唐槐为唐朝所植,但是古柏和古槐至今依然浓荫疏影,苍劲挺拔。古柏向南倾斜45度,形似蛟龙,又称卧龙柏,为"晋祠三绝"之一。</p> <p>难老泉有"晋阳第一泉"之称,泉水自悬瓮山下的岩层中涌出,潜流十多米,从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龙口注入溏中,泉水温度恒温为18℃,冬温夏凉,碧玉般清澈,不分不涝,奔涌不息,是晋祠的三绝之一。</p> <p>真趣亭建于民国,单檐歇山顶凉亭,平面呈长方形,四壁敞空,亭四面皆有匾额题字,分别为"清潭泻翠"、"真趣亭"、"挹爽"、"迎旭"。登临亭中,凭栏观赏,尽显晋祠之优雅别致。</p> <p>唐叔虞祠又称晋王祠。是奉祀晋国开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姬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始封为唐侯,亦称唐叔虞。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扩建,主殿为元代建筑。</p> <p>钧天乐台清乾隆年间建。"钧天"取自《列子·周穆王传》"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前部为三面开敞的元宝箍头顶建筑,后部为单檐歇山顶,结构简练,雕绘精细,为祠内清代建筑代表。</p> <p>昊天神祠由玉皇阁、三清洞和关帝庙三部分组成。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扩建。</p> <p>文昌阁</p> <p>"晋祠之铭并序"碑(复制碑)。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驾幸晋祠,亲撰铭文,刻石立碑。此碑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之先河。具有史学、文学、政治、书法等综合研究价值,是我国文物宝库之珍品。(原碑在贞观宝翰亭内)</p> <p>老爷阁</p> <p>晋祠环境优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参天的古树,崇楼高阁闻名于世,有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说"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有遗憾"。因此朋友们如到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哦。</p> <p>到这篇《晋祠》止,我的晋陕尽美独具一帜晋陕游美篇全部结束了,谢谢朋友们的分享哦。11天的旅行只能粗略的看到晋陕的古村古镇、蛇曲弯道、绝壁栈道、边关重镇、鬼斧神工地形地貌,但晋陕独特的典型风情风貌已深深的铭刻在我心里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