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1月18日,风轻云淡,来自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中学物理、体育健康、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和学前教育等学科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共200多人参加活动。广西参加培训的人员共19人,其中小学语文3人,初中语文2人,高中语文4人,小学科学5人,体育健康5人。大家如期而至,拉开了2020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员能力暨粤桂中小学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的序幕。</p> 开班仪式 <p> 开班仪式上,广州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振超介绍了广州工商学院的概况,并代表学校对前来培训的学员表示欢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傅湘龙院长介绍了培训班开班的背景和本次培训的重要意义。他对研修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二是提高政治素质。三是做好师德引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提高专业素质,做好智力引领和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进一步做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工作。他还要求教研员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本次研修,创造性开展教研工作。“同饮一江水,同是岭南人”,广西教育研究院旷乾院长回顾了粤桂教育协作协议签署以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广东各级教育部门对广西教育的帮扶活动,并对广东省教研院的大力帮扶表示衷心感谢!旷院长要求广西研修组的组员珍惜学习机会,多向广东的专家学习;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服从管理,展现良好风貌;他还热情邀请广东专家到广西传经送宝。</p> day1 开启研修之旅 <p> 18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胡小勇教授给我们作了《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创新》的专题讲座。</p> <p> 胡教授从解读国家政策出发,畅谈教育信息化新趋势,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引领我们思考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智慧教育?针对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新发展的要求,胡小勇教授提出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最近一公里现象和最后一公里需求,建议从面向核心素养、问题思维、应用驱动和系统考虑等方面推进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创新。他指出“互联网+”的新型教学要将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师、学生相结合,应关注技术环境、课程资源、教师发展、学生变化、学科实践和教学效益六个维度,并强调智慧教学更需要智慧的教法和学法,应适需、适时、适量和适度地使用技术,基于明理念、学方法、巧设计、坚持做的原则推动智慧教学应用。</p> <p> 下午,分学科组进行研讨交流,八个学科的研讨活动在各个培训室同时开展。各学科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相融合”展开热烈的研讨。</p> <p> 各学科组围绕主题进行深度的探讨后派代表分享了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服务的成功案例。大家在研讨与分享中达成了共识: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能快速提升学科教学效果。</p> <p> 晚上,广西领队彭春华、潘覃文两位老师组织召开广西参会人员短会,强调了本次培训学习的要求,传达了广西教研院给各学员布置的任务,并提醒学员做好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西教育研究院旷乾院长与研修活动第一期全体学员合影</p> day2 技术赋能教研 <p> 11月19日,上午培训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晓军老师主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研究院陈锦波老师作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设计策略》的讲座。</p> <p> 陈老师从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出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并指导学员操作UMU互动平台。</p> <p> 下午,各学科分场进行研讨,初、高中语文联合研修,一起聆听了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孙健老师题为《任务群视野下的微课教学应用与极简微课制作技术》的讲座。孙老师从东莞信息化教学取得实效引入,讲述了什么是“微课”,然后结合当前实际寻找适合语文教学的微课路径,最后对极简主义微课录制技术进行了指导。</p><p><br></p> <p> 孙老师用很多优秀微课案例播放,讲座内容丰富充实,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随后各小组集中讨论,研课磨课,分享交流,大家在互动与反思之中,提升了个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研工作的水平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组根据学科主题,分组深入研讨</p><p><br></p> <p> 当天的培训干货满满,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借技术东风,创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研修,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明确了今后智慧课堂的目标。大家表示一定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巧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day3 信息促改,立德树人 』</span></p> <p> 11月20日,又是明媚与充满活力的一天,老师们继续带着问题参与学习。</p><p> 新课改的深化和推进离不开数字化的助力,数字化教材将为一线的教学带来怎样的新变革?我们该如何利用好数字化教材呢?一系列的问题,从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教学服务高级主管王珊老师处得到了解答。</p> <p> 王珊老师,曾担任河南省焦作市高中政治教研员,有十多年的思政课程教学教研经验,加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来,在数字教材事业部担任数学科主管,主要负责道法学科数字教材的策划以及具体实施工作参与,参与澳门教材《品德与公民》纸制教材以及教学参考编写工作。她带来讲座《数字教材介绍及应用建议》,主要从研发背景、整体设计、资源介绍、教学应用等四个方面与我们进行了介绍与分享。</p> <p> 王老师结合语文与道法学科做数字化教材具体展示。数字教材注重学生体验,创设了很多的学科情境、问题情境、生活场景,辅助老师们达成教学目标。</p> <p> 交互的动画,知识的构架,素材的提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发,问题的思考,课外的拓展……有了数字教材的研发,有了人教数字出版社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的基础资源、基础链接和基础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我们的课堂将更加精彩灵动。</p> <p> 下午的实践活动,我们乘车前往肇庆市凤凰三立学校(国学示范校)参观交流,聆听梁锦涛董事长的专题讲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p> <p> 梁锦涛先生谈了自己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首先是把人培养成人,进而培养成有素质(优秀)的人,再成长为有益于国家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凤凰三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正是源于此,即“立德成人,立身成材,立志成功”。</p> <p> 梁锦涛先生动情地向我们介绍孩子们的成人礼、感恩礼;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捉鱼、挖番薯时欢快的笑颜,造红薯窑、劳动丰收时活泼的舞姿;盛情地为我们准备了好吃的番薯饼。</p> <p> 在梁锦涛先生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建造的孔子堂,并在这座依照中国传统四合院设计而成的孔子堂前完成了大合影。</p> <p> “至要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当教育迈入信息2.0的时代、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时,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守正创新”的要求。我们通过此次研修学习,观念获得更新,眼界得到开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课堂上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引入数字化资源,助力新教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魂育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day 4 课例欣赏,实践研讨 』</span></p> <p> 秋已至,满目穰,纷纷坠叶飘静香。在秋风送爽的深秋季节,粤桂中小学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习班迎来了第四天的研修活动。各学科小组研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p> <p> 来自湛江市麻章区教研室的许立川老师以《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现象与思考》为题,从信息技术悄然进入教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甚至倒逼教育思想更新、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言易行难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当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方面的情况与做法。</p> <p> 肇庆市高新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黄萍老师作汇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教与学探析”,分享如何正确、科学、合理作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黄老师介绍了她所在单位创建的可供家长辅导学生开展课余学习的公众号“微云课堂”,该公众号有电子教材、配套练习(能自动评分并生成学习反馈)、文化知识介绍等板块,能有效帮助肇庆市高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在业务时间辅导子女学习,既经济便利又实在地帮助教育困难家庭。听汇报的老师们纷纷打开手机,现场查看公众号“微云课堂”的各项功能。</p> <p> 广西教育研究院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潘覃文与广东各地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简要分享广西的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部分情况。一、以广西中小学语文主题教研片区活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研的具体做法与效果:片区教研活动全程同步直播并支持回放,让无法到现场的老师实现远程同步观看与互动交流;广西中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的成员按区域组成小组,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研协作、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带动小组成员所在区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步,帮助推动整个自治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二、以开展了19年的广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为例,介绍广西自2000年以来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成果。三、分享广西玉林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及学术检索工具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实例,介绍广西的语文老师如何教学生善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p> <p> 初中和高中语文组则进入百年历史的岭南名校三水中学教室,听了段斌老师上的《故都的秋》。段老师以一个“美”字建构《故都的秋》的课堂,整节课分为品读美、品味美、思考美、留住美四个教学环节。目标设置符合新课标核心素养和学情,达成度高;以学习任务为中心,设置学生活动情境,情境创设真实有效;在自主研习、互助学习中,由对作品中郁达夫情感的把握上升到对民族审美心理的探究,是一堂颇具探索精神的教改课。</p> <p> 老师们的点评,立足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着眼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关注学生获得。从教学内容设置,到阅读策略选择,再到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融合等诸多角度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与会老师大有醍醐灌顶之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p> <p> 佛山市顺德区德胜学校刘平辉老师和大家分享《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家庭作业平台建设与应用》,从研发背景等六个方面阐述布置家庭体育作业的做法势在必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小组内展示研修优秀课例</p> <p> 各组的教学设计理念,高度体现了新课改精神以及本次培训的顶层设计,即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关注新教材主线,紧扣新课标,体现学生主体,重视学习资源的提供,以及学习效果的多维评价。各组成员群策群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教研人员的责任和担当。可以说每一份优秀成果与每位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p> <p>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充电的机会应该牢牢把握。为完成任务,大家卯足劲拼全力,研修第四天,干货多多,收获满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day5 成果汇报,大放异彩 』</span></p> <p> 11月22日,紧张而扎实的研修活动步入了成果汇报的阶段,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吴晓军老师、施美彬老师、李英老师和余耿华老师全程指导。汇报议程由高中语文教研班的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教研员王军主持,整个过程才思如涌,让会场流淌着思想交流的精彩乐章。</p> <p> 小学语文的设计层次清晰、风格活泼,现场展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充分运用;初中语文组的设计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突出了团队的丰富智慧;高中语文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紧贴新课标理念,展示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微课,大气而厚重;中学物理巧用信息技术解读科技奥秘,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体育组展示了信息技术对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与素养的成果;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组幽默风趣,给会场带来了别样的快乐。</p> <p> 下午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前教育研修班汇报研修成果。小学科学运用数据技术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向小学生打开科学的大门,学前教育的代表以亲和力极强的语言将学前教育中的游戏如何与信息技术携手活泼地传递给我们。</p> <p> 听完各学科的研修成果汇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施美彬老师就整个研修活动进行了小结。施老师对八个学科围绕专题进行研修谈了自己的体会,认为这次活动有政策高度,凝练为“三全两大一提高”;有丰富形式,如单元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利用等,各科展示成果的方式多样;各科研究的成果丰富,体现了各科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的理念……施老师的小结可谓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总结并肯定了各科成果的个性特色,并对将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自然融合指出了更长远的研究方向。</p> <p> 紧张而扎实的成果汇报之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吴晓军老师、余耿华老师、李英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捧着这张证书,学员们不由露出了笑容,为今日的冬阳增添了不一般的温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优秀学员代表</p> 广西学员精彩剪影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积极发言,认真研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享我们广西的做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认真学习,探讨交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维导图,巧用信息技术研修</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填词一首,直抒胸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果展示,激情四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优秀学员,收获颇多</p> <p> 七天的研修过程,学员们深感充实而丰盈。学员们白天聆听讲座、参与研讨,晚上制作微课、准备课例设计稿、制作美篇,忙得不亦乐乎。但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每个人都收获多多。在研修过程中,广西学员与广东同学加强了交流,收获了友谊。学员们深深感谢广西教育研究院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为本次研修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广州工商学院为本次活动提供的住宿和学习环境。学员们表示,将把本次学习的收获运用到未来的教研工作中,助力广西基础教育不断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p> <p><br></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来源:</i>2020年粤桂中小学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第一期全体学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广西第一期学员名单:</i>彭春华、潘覃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梅梅、谭桂珍、韦凤华、李 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丽娜、陈军宁、严小伟、孙世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庆生、翟都都、陆岸香、韦莲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兰清、刘 翔、周奕慧、宋业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志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文排版:</i>陆岸香、韦莲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责任编审:</i>彭春华、潘覃文</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