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8年1月3日,在华北驻军某部靶场,习主席向全军发布了开训动员令。通过电视镜头,当我看到曾经熟悉的靶场,那是我军旅生涯梦开始的地方,心情十分激动,一桩埋在心底50年的往事涌上心头。</p> <p>中间为笔者</p> <p>1970年10月的一天,一辆北京121吉普车,急速行驶在北京通往河北高碑店的公路上。车上坐着总参通信兵部、总后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四男三女7个少男少女,总后的小刘年龄最小只有13岁,我刚满15岁。我们虽然穿着没缀领章帽徽的军装,也难掩年少的稚嫩。此行是到38军112师当兵去。几个小时后,吉普车停在了112师办公楼门前,随行的参谋办理了有关手续,我们被临时安置在师医院等候分配。几天后,我们四个男生都被分到334团,我被分配到一营三连。当时连队在北京大兴施工,三排九班留守,我就分配到了九班。</p> <p>一个多月后,连队完成了施工任务返回营房。连队回来的那天,我在东门站岗,一个中等身材的干部从营房出来,我赶紧立正致持枪礼,他一边回礼一边冲我笑,笑得很特别,是舌头舔着上唇的笑,没说什么就直奔猪圈去了,这是我第一次见连长GS。</p><p><br></p><p>不久,连长带着我们几个“后门兵”打靶,想摸摸我们的底。打靶前,他讲了射击要领,“准星缺口压住靶中心白圈的三分之一,屏住呼吸扣动扳机,有意瞄准,无意击发”。对打靶我很自信,从小就玩气枪、打弹弓,轻车熟路。按照要领瞄准,一百米外四号胸环靶靶心的圆圈看得很清晰,很快打完了5发子弹。我们焦急地等着公布自己的成绩。连长逐个靶子讲评,对我提出表扬,5发子弹脱靶一发,另外4发2个10环2个9环,弹着点偏右上但非常集中,他不时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p> <p>连队的战备、训练、学习生活非常紧张,时间一晃到了1971年6月。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团里决定举行“庆八一射击比赛”,要求连营两级,自下而上选拔参赛选手,参加团组织的射击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战士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连队让班排推荐人选,先参加连队的选拔赛。我因为平时射击成绩好,荣幸地上了推荐名单。</p><p> 连队选拔赛共有十多人参加,规则是距离100米,目标4号胸环靶,立姿、跪姿、卧姿各三发子弹,取环数高的前三名参加营的选拔赛。我满不在乎地走向射击位置,装弹射击。报靶员逐个报告成绩,轮到我,“脱靶两发57环”。我真怀疑是不是报错了,怎么可能?随着连长看靶的口令,我一溜烟飞奔到靶前,认真地数着弹孔,恨不得抠出9个弹孔。我沮丧地坐在地上等着打靶结束,心想别说参加团射击比赛,这回连参加营比赛的资格都泡汤了。文书把射击成绩单交给连长,连长在队前宣布了推荐参加营射击比赛的三人名单,当听到我的名字时,我非常吃惊,万万没想到我的成绩差成这样,连长还推荐我,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连长对我的信任和期望。</p><p>参加营组织的射击比赛的情形,在我脑海里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当时没有马上公布成绩。我心里一直在打鼓,打得怎么样?过了一段时间,营召开军人大会,才揭开谜底。营长李群英,在大会最后讲到射击比赛,“第一名是三连的李新洁,83环,我也打了九发子弹,84环。”他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我心里松快了些,但后面还有更严峻的考验等着我。</p> <p>八一建军节那天,团靶场红旗飘舞,崭新的靶子一字排开,“庆祝八一建军节射击比赛”的横幅格外醒目,各营参赛代表队队列整齐,陆续入场,赛场上空弥漫着紧张热烈的气氛。比赛规则有新变化:四号胸环靶改为半身靶;三种射击姿势改为一种卧姿;并增加速射要求,不仅要打得准,而且要打得快。比赛开始,我信步走上靶位,卧倒、出枪、装弹、报告:“5号靶射击准备完毕”,“开始射击”,随着指挥员的口令,四号靶位打响了第一枪,干扰了我的瞄准,我赶紧屏住呼吸重新瞄准击发,第一枪9环,第二枪10环,第三枪10环,报靶杆横向晃动让我信心大增,顾不上看报靶接连射击,最先完成射击。 最终我以84环,用时最短的成绩,夺得比赛第一名。没有辜负连长对我的信任。</p> <p>射击场上崭露头角,使我获得了尊重和荣誉。作为训练骨干,连队把我调入训练先行班一二排5班;参加了112师射击集训队;代表团参加38军军事三项比武竞赛,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和锻炼,为今后的军旅之路奠定了基础。</p><p>连长,当年你给我的一次机会,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懂得了信任的珍贵,在我情绪低落时,信任给了我自信和力量,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使我更加自尊自信,在成长进步的征途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最友善、最温暖的关系,弥足珍贵,让我终身难忘。二十年后,我也走上了领导岗位,在管理教育部队的实践中,坚持诚信为本,以德带兵,培养锻造出了一批人才,带出了先进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p><p>连长,你在哪里?现在还好吗?不论怎样,你在我的脑海中,永远是充满朝气,精明强干,走路生风的良好形象。当年的小李子还欠你一声谢谢!一个军礼!</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