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复盘

Yu老师de心晴小窝

<p>《活法》精读会,继续进行中。</p> <p>第二章,稻盛先生带我们学习了十三个决定我们的事业成功与否、人生幸福与否的原理原则。</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一:</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span></p><p><br></p><p>怎样单纯?</p><p>——“作为人,何谓正确?”人生也好,经营也好,用这作为判断基准,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始终。</p><p><br></p><p>如今的社会,其实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懂当时儿童时代父母教育我们的做人道理,可是把所有的道理都做到了的人好像并不多。即便偶尔意识到了又做到了,又不受大环境影响,不随波逐流的更是少之又少。</p><p><br></p><p>举个最简单的事例,比方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我们在幼儿园就学过“红灯停,绿灯行”。这句话,我刚满两岁的儿子都会说。可是实际呢?摆在人们面前的现状就是,凑齐了一波就可以过马路了,红绿灯是个摆设。比方说“开车插队加塞”,我们从小被教育“先来后到”,幼儿园就学要排队有秩序。可是红绿灯面前,总有插队加塞的,更有甚者,觉得别人都那么插队,自己不插队就跟吃亏变成傻子了似的。所以在道理跟原则面前是否能坚持真理,不被周围的环境左右是更难的一个环节。</p><p><br></p><p>但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则,正当性的规则被制定,便有被遵守的必然性。如果游离了规则之外,或许一两次称之为“幸运”,侥幸不被规则惩罚,但是一直都不在规则里行事就不会一直都那么“幸运”。因贪一时之快冲红灯、开车互不相让,结果事故横生,严重者赔上性命,不单没快成,还惹下不必要的麻烦和惨痛教训,这样的事例多不胜数。</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二:</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是把自己当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这一经营的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三:</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即使蒙受损失也必须遵循的哲学,明知吃苦也甘愿承受的觉悟,心中有这种哲学和觉悟,不管出现什么潮流,都能做出正确判断。</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四</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凡事“知易行难”,它也很容易被忽视,不时刻用它来诫勉自己,就会被束之高阁,原理原则必须以坚强的意志贯彻落实才有意义。</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五</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条人生方程式期望取得最大值,“思维方式”必须朝正向、保持正值发挥。</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六:</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每一天都极度认真——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无论何事都认真面对,正面迎击,有时这等于把自己逼入背水一战的境地。就是说,遭遇困难时决不逃避,抱一股憨气傻劲正面迎击。</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七:</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体验重于知识,“知”未必等于“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知识只要读书就能明白,但按照这种理论去做却不一定得到希望的结果。因为只有在现场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把握其中的要领。凡事都需要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会”,在这之前不过是“知”而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一点,在学习大鹏老师的绘画心理课程中有比较深刻的体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心理分析的理论课,一千几百个意象,很难记住,也很难把握,就算是理解了,也只是知识理论层面的认知,很多时候还是一知半解。通过做作业,自己去探索去反复求证,慢慢的就逐渐开始有感觉,随着实践的次数多了,对意象敏感度、解读和把握就越近准确。这也就是“实践见真知”。</span></p><p><br></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八:</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完整地过好今天,就能看到明天。”无论你设定的目标多么远大,没有每一天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日积月累的业绩,就没有成功。伟大的成果都来自于辛苦努力的积累。</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九:</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烧型的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稻盛先生提出:</p><p>物质分为三种类型:  </p><p>1、靠近火就燃烧的可燃性物质;  2、靠近火都不能燃烧的不燃性物质;</p><p>3、本身就可以产生燃烧的自燃性物质</p><p><br></p><p>这段话让我沉思很久,我把它理解为,人可以分为三种特质的人群:  </p><p>1、适应环境的生存型人群;  </p><p>2、抱怨、消极的毁灭性人群;  </p><p>3、积极创造环境的建设型人群。 </p><p> </p><p><br></p><p>这三者意识上的差异导致过程和结果都完全不一样的人群,在身边都有屡见不鲜的案例。平时一直认为自己应该是第三种人群,但有时看也会出现第一种的现象。通知这次阅读学习,再次警戒自己,一定坚持、自律的做积极创造并改变环境、保持乐观向上的思维、影响并帮助身边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可能自我的力量有限,但是继续长期坚持,我想一定会符合自然法则规律,会给自己、孩子带来鲜活案例的榜样力量。</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十:</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诚实地、认真地、拼命地工作。</span></p><p><br></p><p>“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是因果循环的关系:因为喜欢就会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喜欢。</p><p>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十一:</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抓住本质,直奔根源,复杂问题简单化</span></p><p><br></p><p>改变观察的角度,提高一个层次重新审视问题,摆脱私心、利己心的束缚,走出利害和执着的圈子,从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发,答案往往简单明了。</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十二:</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事情该怎么办,就应该怎么办。只有真挚、诚实的态度才能为对方接受。</span></p><p><br></p><p>稻盛先生身为日本人,举出了日本应该对慰安妇问题及日本的侵略屠杀中国人的行为真诚道歉的例子,让人很深刻。他认为做了不对的事情要道歉是最基本的规则和正义感,纵然有国家轻易道歉会影响国家尊严之类的外在表象,但是最根源的本质,做错了要道歉的规则不变。其次,稻盛先生作为土生土长受日本教育的日本人,能不受身边大环境大舆论影响依然坚持做人的最简单最根本的原则,没有被污染被随波逐流,也恰恰应对了他前面谈到的“绝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的理念。</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生法则十三:</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当性”重于常识。</span></p><p><br></p><p>只要在道理上站得住脚,就应该堂堂正正坚持自己的主张。</p><p>随时都要扪心自问,判断的基准是不是放在“作为人,这么做究竟对不对?”这一点上。</p> <p>到此,《活法》第二章学习完毕,获益良多。</p><p><br></p><p>稻盛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人生真理,为我们解开了成长中的许多心结,解答了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成长问题,以上是我的一些读书感悟,希望在此与各位小伙伴共勉。</p><p><br></p><p>让我们一起全身心投入书的海洋,在你付出智慧与汗水的同时,你也将会收获成长的快乐,享有一个幸福洋溢的充实人生。</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