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国营9225厂不能忘却的记忆

李震

<p class="ql-block">01:代号9225,被淡忘的硝铵炸药厂</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阿城区平山镇的小三线军工厂——国营第九二二五厂。</p><p class="ql-block">这家属于黑龙江的小三线炸药厂,完成了她应有的历史使命,已被历史渐渐淡忘。</p><p class="ql-block">在一些战友的帮助下,我们记录下这个厂的前世今生,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生产硝酸铵炸药的小三线厂的历史。那个年代中国又反帝又反修,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根据国家安排在各省都建设了地方小三线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团以下轻武器,保证战时本省地方部队需要,一般配套的武器有:班用轻机枪、半自动步枪、子弹、迫击炮、迫击炮炮弹、手榴弹、炸药。那时军事工业是国家的重点行业,各行各业都为其开绿灯。到外地办事用工厂的介绍信到省国防工办换成国防工办的介绍信,到哪儿办事都是一路绿灯。亲朋好友一听说在军工保密厂工作都非常羡慕!但是他们哪里知道其中的艰辛</p><p class="ql-block">02| 55号信箱:离铁路线最近的黑龙江小三线军工厂。</p><p class="ql-block">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延川大街附近,至今有被称为松峰糖果厂家属区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这家曾经生产奶糖,菠萝豆的糖果厂,他的前身是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黑龙江小三线——国营第九二二五厂。</p><p class="ql-block">国营第九二二五厂筹备于一九六六年,始建于1967年,对外厂名为:黑龙江省国营工农合成厂,军工代号为9225,通信地址阿城55号信箱。主要生产产品为2#岩石硝铵炸药。</p><p class="ql-block">最初的选址位于现黑龙江省阿城县平山镇松峰山风景区太平沟附近,距离滨绥铁路四公里,是上个世纪黑龙江省辖八个小三线军工企业中,离城市和铁路最近的军工厂。</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作为小三线军工厂的工农合成9225厂没有像其他兄弟工厂一样被安置在远离城市的大山深处,而是选择这个离城市和铁路相对比较近的位置呢?主要原因是工厂原材料及产品进出量比较大,每年都有几千吨。考虑方便运输的原因,因此工厂建在距离铁路比较近的地方,工厂同时租用平山储木场的场地,修建了一个周转仓库,临时储存原料和成品。</p><p class="ql-block">03| 溯源1967:五百“好人好马”造炸药</p><p class="ql-block">工农合成9225厂的建设始于1967年,从1970年开始正式投入生产,设计年产民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两千吨,平时主要应用于开山铺路、开采煤矿、地球物理勘探等,战时可用于装填地雷、手榴弹;</p><p class="ql-block">工农合成9225厂建厂初期,生产车间按照军队连、排、班设置,当年也是各路人马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进驻平山镇太平山中,人员有五百人左右。</p><p class="ql-block">人员主要来自:</p><p class="ql-block">1、建厂初期厂级领导是黑龙江省机械局的顾国震、二轻局的姚忠斌、以及军转干部高焕卿,后来相继有方忠、卢连生、齐左清、程天赋、刘庆义、王锡贵、杨成勇、关景和、翟启发等军队和地方领导!</p><p class="ql-block">2、技术骨干及中层技术领导是从援建厂国营475厂(对外厂名国营龙江合成厂)调入;主要有:基建科长姜柏庸(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毕业)生产计划科长李玉林、机动科长陈贵生、供销科长陆显臣、工会主席刘君、生产一线连长王忠顺、吴耀臣、会计主管潘行震</p><p class="ql-block">3、中层行政领导是从地方调入(公安局、劳改队、省建三公司、税务局、商业局、银行)。保卫科长马云、组织科长谭俊、财务科长李云阁、后勤科长孙占武、基建科科长董显文、刘文生、五七战校姜发、劳资科长朱光才、卫生所长王永信、宣传科长肖明、驻哈办单树廷、技术科长张德才(哈军工毕业)、还有大学生杨廷祥、工艺员樊宝善。后来又分配一批大学生;郑志勤、康健、菊淑英、白丽敏等</p><p class="ql-block">4、一线工人则是1967年和1969年在阿城招收的学徒工以及双城籍转业军人,后期还有在黑龙江省宾县修建保密军用机场(代号8192工程)停建后转来的部分人员。在黑龙江小三线建设者的回忆中,当年八个小三线工厂都分配了这部分人员。并且还颇有些记录的价值,请大家读完此文即可了解。</p><p class="ql-block">04| 布局与生产:延绵数公里,生产区分布四条山沟沟</p><p class="ql-block">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三线厂是必须按照分散、靠山、隐蔽的原则建设的,因此工农合成9225厂也绝不会例外。</p><p class="ql-block">工农合成9225厂的布局分为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从生活区到生产区延绵几公里,中间还夹杂着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大队,这种在当时被称之为:“工业村落化”。</p><p class="ql-block">从公路转入工厂专用道路后就是职工家属宿舍,然后是办公区及生产区,办公区设有办公室、组织科、政工科、劳资科、财务科、技术科、生产计划科、后勤科、保卫科、机动科、供销运输科、基建科等管理科室并设有医院、食堂、幼儿园、招待所、广播站、电话交换台。</p><p class="ql-block">还有家属组织的“五七”战校(主要围绕工厂做一些辅助工作,以及搞些为职工服务的副业)。</p><p class="ql-block">有一条公路进入山里的生产区,生产区为了防爆分布在四条山沟里,分为一区产品生产线,有靶场、球磨、破碎、碾混、装药、成品车间、沥青房、机修房、化验和检验室,每个车间之间筑有防爆墙。二区辅助生产线有纸筒、切纸、计量室等。三区贮存原材料。四区贮存成品,有一个班的警卫人员二十四小时持枪守卫。</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父辈的历史历程</p><p class="ql-block">05| 艰苦创业的干打垒与副食品保障</p><p class="ql-block">工农合成9225厂初期生活设施包括职工家属宿舍、独身宿舍、广播站、医院等都是干打垒建筑,生产厂房是苏式砖混建筑。</p><p class="ql-block">当然还少不了一个所有山中三线兵工厂都有的政治文化中心:三合一大礼堂。9225厂的三线前辈告诉我们,工农合成9225厂的食堂被赋予文化宫的使命。</p><p class="ql-block">关于工农合成9225厂的副食品保障,由于初期的生活物资是由省里负责重点供应,副食供应还是比较充足,后来改由县里供应就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据三线人的回忆,当年生产一线工人粮食定量每月44斤,一半粗粮一半细粮。根据岗位不同还有保健费,甲级保健每天0.45元,乙级保健0.35元,丙级保健0.28元。这个应该是化工行业都有的,9225厂一线工人的职业病是肝炎。一线工人清洗工作服需要用亚硫酸钠,清洗衣服后的水像血一样是红色的,还带着一股怪味!</p><p class="ql-block">林海雪原深处的兵工记忆</p><p class="ql-block">05| 发展与变迁:从硝酸铵炸药到菠萝豆</p><p class="ql-block">工农合成9225厂自1970年正式投产后生产硝铵炸药,累计生产炸药两万余吨,产品曾出口到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p><p class="ql-block">在八十年代军转民过程中,于1984年转产生产高档奶糖——玉兔牌大白兔奶糖,同时工厂名称变更为:黑龙江省国营松峰糖果厂。</p><p class="ql-block">1986年工厂搬迁到阿城,也就是前边提到的松峰厂家属区位置,企业名称也变更为黑龙江省国营松峰食品厂,生产糖果、菠萝豆、糖浆以及可捻性单向拉伸塑料薄膜”。俗称仿玻璃纸食品包装膜,是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p><p class="ql-block">1996年随着黑龙江省国营松峰食品厂的破产,黑龙江省国营工农合成厂(9225厂)的历史印记彻底消失,成为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06| 关于475厂与8192工程的两点延伸阅读:</p><p class="ql-block">一、 关于援建方:国营475厂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工农合成9225厂的技术援建方:国营475厂(对外厂名国营龙江合成厂)的历史也颇有记录的价值。因为来自三线前辈的回忆中475厂为奋斗化工厂,这里我们不免要赘言几句。</p><p class="ql-block">国营475厂源于1947年,我们在东北建立的生产无烟火药的老牌兵工厂——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一厂。</p><p class="ql-block">当时由东北军区参谋长伍修权带队,在密山县连珠山镇,利用原日本关东军的修械所厂房场地,建立起了这座兵工厂。</p><p class="ql-block">1967年,在工农合成9225厂建厂的同时,475厂迁至辽宁凌源县,更名为“国营辽宁向东化工厂”,密山原址大部分被牡丹江奋斗化工厂利用,小部分被生产建设兵团四师216厂和乐器厂占用。</p><p class="ql-block">二、 关于8192工程的人员的题外话</p><p class="ql-block">在黑龙江小三线建设者的口述中,黑龙江小三线厂都有来自8192工程的建设人员,我们三线编者也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8192工程建设人员大多数是来自哈尔滨,原定在8192工程完工后在哈尔滨市内分配工作。</p><p class="ql-block">当年他们分配到黑龙江省辖各个小三线厂后,很多人没几天就因为条件艰苦,以没有按照原来约定:在哈尔滨城内分配工作为由,很大一部分人不辞而别。</p><p class="ql-block">【特别鸣谢】</p><p class="ql-block">原9225厂: 李震、王忠义、栾凤彬、祖殿云、刘莲花、郭桂芝等三线人对本文资料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只为了不遗忘!</p><p class="ql-block">附67-69届战友名单;</p><p class="ql-block">67届战友名单:栾凤斌、费国安、赵贵、孙强、郎荣河、于学忠、高铁民、宫庆柱、谢长江、李天文、赵常礼、赵颜明、冯瑞、王喜生、姜荣、陈庆财、吴凤清、佟力、常兆国、唐德志、杨瑞君、张玉明、赵福楼、张青、苍亚波、温庆余、任春信、唐树伦、孔祥文、孟繁荣、姜万良、杨福林、张宏范、苏宪恒、曲忠良、谭宝成、单立文、高英贵、汪长林、高为民、赵玉林、吴光绪、王秀峰、吴志军、刘志华,李玉芳、刘成家。李桂贤、张凤兰、马景贤、宋淑清、张文茹、朴品贤、朱玉芬、赵卉娟、梁玉华、钱桂茹、齐桂芹、郝秀荣、李玉琴、曹燕玲、于春芬、贾淑芬、徐桂芳、宋云霞、尚淑贤、王萍</p><p class="ql-block">69届战友名单 </p><p class="ql-block">继电器中学(26人)</p><p class="ql-block">郭桂芝 苏凤芝 张淑华 李玉兰 殷晶华 孙玉清 陈桂芝 韩淑清 张森 李震 刘军 李强 张宝玉 李英德 关胜斌 于洪亮 刘伟 关亚力 关亚兴 高峰 汪福民 付志良 刘泽利 佟景清 孙金荣 佟殿阁</p><p class="ql-block">二中及三中(38人)</p><p class="ql-block">董影 张淑清 姜翠英 姜翠莲 王忠义 韩明海 胡锁银 王吉林 臧福忍 田洪斌 付中赫 王树清 马国栋 黄友 徐克 吕延 单吉 夏喜林 祖殿云 荆克相 汪海洋 纪国斌 徐俊儒 张胜利 李佩金 魏宝森马云伟 孔祥琴 郭潮海 韩继文 赵锁成 王庆发 胡世平 谷万富 林景泉 于泽富 张健 王荣</p><p class="ql-block"> 本厂子弟11人</p><p class="ql-block">刘莲花 刘明玉 马晓华 王荣华 李鹏艳 肖洪平 倪翠云 栾忠君 黄连柱 滕艳华 徐作新</p><p class="ql-block">下面用一组照片回忆已经逝去的青葱岁月!那时的我们年龄最小的参加工作时只有15岁!!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许多当年的战友已离我们而去!愿健在的我们好好享受眼前的美好时光! </p> <p>这是1975年1月在老独身宿舍前的篮球场拍照的,1974年先进集体与先进工作者集体照,虽然照片有些不清楚,但照片中共有83名员工,是工厂近六分之一员工的合影。隐约可以看出工厂领导有军代表方忠、高焕清、翟启发。</p> <p>这张照片应当是1974年生产车间先进工作者的照片,从上排左起陈庆忠、赵贵、李玉芳、韩明海、常凤学、常柏树、高峰,中间排左起臧松滨、王国义、方忠、翟启发、齐桂琴、梁文华、下排左起王树芝、郭树艳、刘莲花、姜树云、苏凤芝,拍照地点大概是在老独身宿舍后面的篮球场。</p> <p>这张照片好像是欢送保卫科侯科长调转工作到松花江地区公安局,上排左起王世平、?、王国祥(王电影)、张效谦、赵福楼,下排左起李云阁、侯科长、史国才、刘君</p> <p>67届大姐姐们:上排左起李桂贤、张凤兰、马景贤、宋淑清、张文茹、中排左起朴品贤、朱玉芬、赵卉娟、梁玉华、下排左起钱贵茹、齐桂琴、郝秀荣</p> <p>这是67届四位老大哥风华正茂帅气的照片,上面是栾凤斌、下面是齐广岩、左面是常兆国、右面是佟力</p> <p>这是欢迎李强、刘军1970年调许昌后,1974年回阿城探亲时的照片,上排左起宫庆柱、马国栋、李天文、姜荣、关亚兴、高峰,中间排左起李英德、解长江、王忠义、单吉、佟殿阁,下排左起赵贵、李震、刘军、李强、郭朝海、胡索银</p> <p>1974年初欢迎李强、刘军回阿城探亲上排左起苏凤芝、韩淑清、张淑华、姜松滨(刘军夫人)中排左起关亚兴、佟殿阁、李震,下排左起李英德、李强、刘军、高峰</p> <p>1970年欢送刘军去许昌:李震、王忠义、黄友、刘军、郭朝海,俺们全都带军帽,那时候就时兴这个。我记得我的第一顶军帽是从我姨家大表哥要的。他从沈阳入伍部队在满洲里,他参加铁路军管又来到尚志火车站,我和李强乘火车到尚志找他,要了一顶军帽回来。</p> <p>欢送李康伟:黄友、胡索银、田洪滨、李康伟(原8192学员)李震</p> <p>韩继文(69届最早去世的)他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会滑冰,参加工作时我们都在成品车间一次包装,后来调工厂学校当体育老师;佟景清也是我们成品车间一次包装的。</p> <p>上排左起王树芝、王荣华、滕艳伟、中排姜翠莲、滕艳华、下排苏凤芝、王秀云、刘莲花</p> <p>1972年左右在独身宿舍附近拍照,上排左起臧福忍、郎荣河、孙金荣、下排王庆发、李震、佟景清、汪福民</p> <p>纸筒车间合影:上排左起滕艳华、殷晶华、姜翠莲、张淑华、刘伟、孙金荣,中排左起张淑清、李鹏艳、郭桂芝、孔祥琴、姜翠英、下排左起齐桂琴、李玉兰、刘泽利、夏喜林、朱玉芬</p> <p>姜翠莲、张淑清、苏凤芝、赵卉娟</p> <p>上排左起赵卉娟、刘莲花、马小华、孙国华、下排孙丽华、苏凤芝、王荣华</p> <p>上排左起佟景清、郭朝海、李震,下排左起韩继文、王忠义、于学忠在工厂附近拍照</p> <p>上排左起费国安、韩继文、栾凤斌、下排佟景清、王忠义、李震在工厂附近拍照</p> <p class="ql-block">工厂财务、人事、办公室人员合影上排左起单吉、冯瑞、李震、钟庚臣、唐宝镇、中排左起张秀英、张文茹、曹淑霞、呼志华、王红梅、下排左起卢殿树、郑志勤、李云阁、朱光财</p> <p class="ql-block">1978年左右财务科全体在办公室门前合影,上排左起张文茹、李震、杨春林、薛锦花,下排唐宝镇、潘行震、李云阁。我是1974年从化验室调到工厂财务科工作,当时科长是李云阁,会计主管是潘行震,会计唐宝镇,出纳员田兵,田兵调走后张文茹做出纳员,后来杨春林、薛锦花先后到财务。那时办公室烧炉子取暖,当时我住独身宿舍,每天很早就来到办公室把炉子点燃,将办公室打扫干净,等科里的同事来到时屋子里已经又温暖又干净,后来我又养了几盆鲜花,办公室显得更加温馨。</p><p class="ql-block">我1981年调到省国防工办后,曾经看过李云阁科长三次,最后一次是在2017年,现在他已经去世了!说起来潘行震应当是我做财务工作的老师,他是从密山475厂来我们厂的,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中国最早培养财务人员的学校),业务能力非常强。我1974年到工厂财务科工作,他1976年患胃癌在哈尔滨平房242医院做手术,我曾护理过他。后来他回上海继续治疗,没想到又查出鼻咽癌。但是他非常坚强和豁达,说上天判我死刑,我要争取缓期执行!最终他战胜了病魔!他退休后回到家乡宁波居住,我2008年去上海办事,抽时间去宁波看望他及夫人。那时他有些半身不遂,拄着拐杖去车站接我!当时他的双耳已经失聪,我只好用笔和他交流。2010年我再打电话给他,他夫人说他已经去世了!2005年我在阿城与张文茹大姐和吴国华、李云阁在一起相聚!一晃也有15年没见了!前些天与她视频通话,知道他们全家都在保定定居。杨春林与薛锦花一直没有再见过,但是最近与春林通过电话,知道他在威海退休。他父亲也在那边定居,身体还不错。2016年我去看望王忠顺时,听他说唐宝镇也已经去世了。</p> <p>财务科张文茹、李震、杨春林在工厂办公室门前照片。张文茹后来调牡丹江工作,李震1981年调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工作,杨春林后来上大学毕业后到威海工作。</p> <p>左起付忠赫、王忠义、韩明海、张凤云、苏凤芝几位工农兵大学生在北京颐和园</p> <p>张凤云、王吉林、韩明海、王忠义在北京颐和园</p> <p>冯春燕、王忠义、韩明海、在北京颐和园</p> <p>上排左起王焕灵、张雪梅、呼志华、中排张效君、下排刘秋菊、刘淑琴、苏凤芝、张娟在女宿舍门前拍照</p> <p>1970年左右工厂组织去鹤岗煤矿炸药厂实习后,王庆发、臧福忍在佳木斯留影。67届老学员是到济南实习的。</p> <p>照片中的人是69届王吉林,照片中的建筑是后来建在塔头垫子中男独身宿舍,宿舍北侧是人工修建的养鱼溏。我最初就住在进门右边第一个寝室,我们同宿舍的有李震、郭朝海、胡世平、王忠义、韩继文。由于厕所离的较远冬季许多人夜间就在房头大小便,每年过年回来暖气经常冻裂,由于暖气排气孔就在我们寝室的外面,暖气水排到地下经过冷冻,把墙体都冻裂了!寝室的门也关不严屋子里非常冷,有时需要穿着衣服带着帽子睡觉!此前我们69年刚入厂时,宿舍是干打垒的土房,是在走廊烧炉子靠火墙取暖。每天由家属工烧炉子,她们经常半夜偷懒把炉子用煤压上,就不知道跑哪儿睡觉去了。我们半夜经常会被冻醒!</p> <p>参加齐桂琴大姐婚礼,上排左起姜翠莲、刘莲花、?滕艳华、董颖、张淑华、下排左起朱亚凤、王荣华、王树芝、郭桂芝、齐桂琴、苏凤芝、巩桂芝、徐燕玲、韩秀珍</p> <p>1978年李震去天津公出在北京与王忠义合影,那时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可以走上去参观。</p> <p>1978年李震去北京公出在颐和园留影</p> <p>1971年李震组织朋友及工厂同事去松峰山游玩儿,那时的松峰山海云观遗址破败不堪。工厂参加的人有李震、胡索银、郎荣河、赵常礼、胡世平、王忠义、王树清、韩继文、田洪滨、阿城的朋友孙继辉、何明谦、刘绍清</p> <p>胡索银、胡世平、王忠义在松峰山,那时胡索银与8192的谢广禄在学习武术,图中他在表演武术动作。</p> <p>赵常礼、李震、王树清、田洪滨、王忠义、韩继文、胡世平、孙继辉、刘绍清在松峰山</p> <p>郎荣河、胡世平在松峰山,他们二人已经去世了!</p> <p>这张照片是2019年郎荣河儿子与儿媳给她妈妈过生日时在海南家里拍照的。郎荣河去世后我与他家人一直有联系。去年国庆期间知道郎荣河夫人李会文(孙强的干妹妹)胃癌手术,并在北京医治,我们电话约定在海南见面。今年1月我给她打电话、发微信都联系不上她!我心中隐约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直到今年四月份才辗转联系上她的儿子,并证实她妈妈已经于2020年1月份去世了,享年68岁!</p><p>郎荣河是67年入厂的,他去世的比较早。他的夫人后来一直一个人带着一儿一女生活,辛苦了一辈子攒下千万偌大家业,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就撒手人寰!不能不让人惋惜!</p> <p>参加苏凤芝婚礼,上排左起姜翠莲、张淑华、苏凤芝、王荣华、郭桂芝、下排左起张淑清、韩淑清、齐桂琴、张淑琴、孔祥琴</p> <p>军代表程天赋政委、夫人周春英、儿子与女儿,他们一家后来调回马鞍山工作。</p> <p>军代表程天赋政委的夫人周春英,现在生活在马鞍山,这大约是2016年拍照的</p> <p>王萍、姜翠莲、齐桂琴、苏凤芝、赵卉娟、曹燕玲在陆显臣、杨桂英家里</p> <p>参加陆显臣女儿婚礼,左起;吴亚兰、孔祥琴、姜翠莲、巩桂芝、赵卉娟、杨桂英、齐桂琴、陆显臣女儿、韩秀芝、苏凤芝、程玉娥。照片右侧后面隐约看到陆显臣。</p> <p>照片是84年或86年几位69届的战友在平山工厂门前拍照的,后排左起高铁民、张宝玉、关亚利、李英德、黄友、前排左起马国栋、郭桂芝、王立平、苏凤芝、张淑华</p> <p>这张照片是王庆发去世后,从他姐姐那里得到的,左起我猜是庆发的妹夫、庆发的弟弟、庆发的姐姐、庆发的姐夫、王庆发、汪福民。在工厂时我与庆发关系比较好,由于他家离火车站很近,每次回工厂侯车时都会去他家里坐坐,后来我调到哈尔滨工作就一直没再见过他,记得好像是在2005年左右,我回阿城时偶遇关胜斌才知道他已经去世!我感到非常难过!后悔这么多年没能抽出时间与他见上一面。</p> <p>马国栋、苏凤芝、杨瑞军、王会忱(不是我们厂的)、赵贵、齐桂琴、高铁民、冯春燕、关胜斌、王荣华、黄友、孔祥琴、下排姜翠英、郭桂芝、殷晶华、张淑华、倪彩云参加赵贵、张淑华儿子的婚礼后合影</p> <p>1997年春天王永信厂长到哈尔滨,王小兵组织在哈的战友聚会,后排左起王振东(司机)、王世美(医生)、黄敬华(技术员)、孙福兴(老师)、李震、王小兵(医生)、王新斌(驻哈办),下排左起;呼志华(秘书)、杨福贵(宣传科干事)、王永信、牛树岭(老师)、滕秀英(医生)</p> <p>2016年部分战友回工厂故地重游,这是在工厂一区与二区岔路口拍照的。参加的人员有李震、高铁民、徐俊儒、刘莲花、苏凤芝、孙丽华、伊德山、王荣、高峰、倪彩云、周晓峰、李强、王世安、张国平、刘光君、谷纪斌、赵贵、张淑华、殷晶华、郭桂芝、姜翠英、姜翠莲、董颖、赵锁成、齐桂琴、赵艳明、王荣华、周晓峰、赵山、滕秀英等30余人</p> <p>2016年回工厂故地重游,从工厂大门处走向生产车间的路上,苏凤芝、姜翠莲、张淑清、孙丽华、齐桂琴、滕秀英</p> <p>建厂初期的工厂平面图,由徐俊儒手绘。图中的209是后来新建的生产线,东西走向横跨一区和二区。这条生产线将所有过去分散的工序连在了一起(见下图)。图中四区是储存炸药成品的仓库,1979年工厂准备向巴基斯坦出口炸药,由于需要一次性出口几百吨炸药,当时库房已经装满炸药,其余的都露天堆放,不知什么原因突然炸药失火,好在是露天存放没有发生爆炸,只是烧毁了几百吨炸药。当时分析炸药不会自己着火,应当是有人破坏故意点燃的,但是最终没有破案。</p> <p>这张照片是徐俊儒当年拍照的,唯一一张工厂生产车间的照片,因为出于保密的原因当时是不准拍照的。1972年碾混车间爆炸后,工厂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将原来分散独立的几个生产工序集中到一起,建立了这条新的生产线起名叫209。这个厂房从东到西横跨一区和二区。见前面手绘的工厂平面图。</p> <p>2016年拍照工厂与家属区之间的道路,照片中的房子是原职工食堂兼文化宫,以及后来新建的办公室。工厂搬迁后已经出售给个人,现在看照片的房子是已经翻修过的原食堂与办公室</p> <p>2016年拍照,这是原通向一区的路,一区生产线从远到近;山坡后是靶场(我在化验室工作时检验员是吴福新,大家都叫他吴小妹,在部队当过侦察兵,一个非常好的人,不幸在1972年的一次爆炸中牺牲。我与他经常一起去做炸药循爆与猛度试验)、然后是球磨、破碎、碾混、装药、包装车间,及沥青房,我工作过的化验室与检验室也在一区的半山坡上(见前面手绘的工厂平面图),就在一区1972年2月12日碾混车间发生爆炸,李仁实、候文友、吴福新三位战友遇难!并长眠在那里!现在照片中的这条路就是原一区的位置,工厂搬迁到阿城后,将原址出售给个人,这个人经过整修后做养貂厂。</p> <p>这是2005年回到阔别25年的工厂遗址拍照的,后面的小山坡就是原成品车间与沥青房的遗址</p> <p>2016年拍照,远处是南山脚下后建的家属宿舍</p> <p>2016年拍照这是在食堂西侧后建办公室的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2016年拍照,这间屋子就是过去的财务科办公室中的一间,拍照时已经作为饲养牛羊的地方了。我曾经在这里办公,另外对门还有一间存放财务档案办公室,我后来就从宿舍搬到这里来住了。</p> <p>2016年拍照当年办公室走廊,在这里办公的有财务科、劳资科、生产计划科、技术科、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武装部、工会、后勤科、基建科、厂长、书记办公室</p> <p>2016年拍照,这是工厂后来在原食堂西侧几米远的地方,新建带有暖气的办公室(原来的办公室是烧炉子取暖),工厂搬迁到阿城后,已经出售给个人,照片上这是翻修后的办公室,外观上看比当年阔气,房子现在的主人把西侧改造成住宅,东侧作为饲养牲畜的地方。</p> <p>2016年拍照,这是当年的食堂兼文化宫,刚入厂时演出文艺节目都在这里,照片看到的是后来出售给个人翻修过的。记得当时在食堂工作过的有:孙强的父亲、王俊清的父亲、柏德江、李云梅、孙国华、齐左清儿子、张世江(原8192学员后来参军了)等。</p> <p>原8192的四位战友左起;谷纪斌、王世安、张国平、刘光君。记得应当是在1969年秋天,工厂分配一批原宾县8192工程建设者近百人,8192工程原来是一座军用机场,由于工程泄密而下马!人员分流到省属8个小三线军工厂。当时在哈尔滨招工时承诺,工程完工后回哈尔滨分配工作,记得把他们接到工厂已经是夜间了,好多人看到这里的环境后,当天就回哈尔滨了。但是也有部分人留了下来,能记得名字的除了上面四位以外还有;郁树山、李康伟、张世江、谢广禄、高树海、孙广祥等几十人。后来这部分人也都按照招工时的承诺回哈尔滨分配工作,最终只有老黄牛孙广祥留了下来!还有一位姓杨的学员分配在装药车间,由于不小心把腿卷入螺旋因公殉职,与爆炸牺牲的吴福新、侯文友、李任实及因公牺牲的栾祖芳长眠在那里!</p> <p>这是在原宿舍去生产车间的路上拍照的,后排左起齐桂琴、苏凤芝、张淑华、郭桂芝、殷晶华、姜翠莲、董颖,前排左起姜翠英、孙丽华、张淑清、王荣华、滕秀英、刘莲花、倪彩云</p> <p>在原工厂大门口远眺工厂后建的文化宫,建厂时用职工食堂作为文化宫,当时没有建文化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隐蔽!不能建高大的建筑物。后来职工家属越来越多,无论刮风下雨电影只能是在露天放映,后来经国防工办批准才建了这个文化宫,但是直到我1981年初离开工厂,也没有在里面看过一次电影,现在看到的是文化宫部分建筑,电影放映机就从二楼向外放映,大家就站在文化宫门前观看电影,后来工厂搬迁阿城,这个房子已经出售给当地农民做住宅了,原观众坐席的部分已经拆除,只剩下二楼放映室。</p> <p>祖殿云2020年11月15日拍照的,老文化宫背面目前的样子</p> <p>这是我2005年回工厂拍照的,看到文化宫的全貌了吧。有一部分已经拆除了。</p> <p>这是祖殿云2020年11月15日拍照的工厂原大门处现在的样子,还能看到大门柱子和门卫室。工厂搬迁后这些房子都已经出售给周边的农民。</p> <p>这是祖殿云2020年11月15日拍照的工厂原老家属宿舍,工厂搬迁后都已经出售给当地的农民。</p> <p>祖殿云2020年11月15日拍照的,这就是过去我们常说的山头,从国道转向工厂专用公路的路旁,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包,后来改成采石厂了。</p><p><br></p> <p>祖殿云2020年11月15日拍照的,原来工厂的学校。</p> <p>2016年回工厂故地重游后,到猫儿山游览。左起张淑清、郭桂芝、李震、姜翠莲、董颖、殷晶华、倪彩云</p> <p>现在的平山镇,当年我们每周都要从这里乘火车回家休假</p><p><br></p> <p>这段视频是战友祖殿云于2020年11月15日拍摄的。视频中是我们9225厂遗址现在的状况!五十多年前,我们为了祖国的国防军事工业,曾经战斗和生活在这里!</p> <p>这张照片是2016年部分战友去平山工厂后,送别程天赋政委的侄女儿周晓峰拍照的,后排左起刘光君(8192学员)、黄鹏举(他的夫人王老师已经去世)、王荣、李震,前排孙丽华、姜翠英、周晓峰、倪彩云、张淑清</p> <p>2017年部分战友相聚在阿继上排,左起赵贵、李震、黄友、关胜斌、高铁民、栾凤斌、张宝玉、解长江、关亚利、中间排左起祖殿云、马国栋、杨瑞军、李强、王吉林、赵锁成,下排左起郭桂芝、苏凤芝、张淑清、张淑华、姜翠英、董颖、殷晶华、冯春燕、孙丽华、赵颜明</p> <p>2017年部分战友相聚在阿城,上排左起赵锁成、黄友、关胜斌、李震、王吉林、马国栋、下排左起郭桂芝、苏凤芝、冯春燕、张淑清、孙丽华、姜翠英、董颖、殷晶华、张淑华</p> <p>2017年老友重逢,关胜斌与栾凤斌二人都是工厂篮球队的主力。</p> <p>2017年拍照左起王吉林、魏宝森、赵贵、栾凤斌、解长江、赵锁成、赵彦明、关胜斌</p> <p class="ql-block">2017年拍照,67届的几位老大哥左起栾凤斌、赵贵、高铁民、赵颜明、杨瑞君、解长江</p> <p>这是2017年王荣在阿城看望老连长王忠顺,王忠顺是沈阳人,在密山475厂工作,后来9225厂筹建时来到本厂,现在应当有80几岁了。</p> <p>这是王忠顺的老伴儿,年轻时身体不好,现在身体还不错!我在2017年也去他们家看望过她们老两口。</p> <p>这是我在工厂化验室工作时的师傅金灿实及丈夫李东学。金师傅是从密山475厂调到我们厂的,她的丈夫在哈尔滨工作。当时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小红及儿子广风, 现在这两个孩子全家都在日本。这张照片是2018年我去哈尔滨星光耀她的家里看望她们拍照的。</p> <p>左起张秀英(办公室打字员)、张效君、徐占荣(护士)、赵平(会计)</p> <p>2017年李强在哈尔滨宴请,王世安(原8192学员)李震、谢广禄(原8192学员)</p> <p>2018年6月10日部分战友在阿城聚会,这是餐后在阿什河畔留影,具体人员名单见下面两个照片说明</p> <p>2018年6月10日部分战友在阿城聚餐后排左起苏凤芝、董颖、姜翠莲、殷晶华、滕艳华、王树云、郭树艳、刘莲花、下排左起张淑华、张淑清、姜翠英、齐桂琴、王荣华</p> <p>2018年6月10日部分战友在阿城聚餐上排左起;于学忠、刘光君、常兆国、王忠义、李震、黄友、赵贵、赵锁成、马国栋、杨凤林、下排左起祖殿云、杨瑞军、夏喜林、田洪滨、赵彦明、徐俊儒、安本</p> <p>67届贾淑芬大姐现在的舞蹈爱好者</p> <p>2020年夏季在阿城拍照的,67届战友张文茹、李玉芳、李桂贤</p> <p>李玉芳、吴国华、张文茹在李玉芳家</p> <p>67届战友李桂贤、朱玉芬、朴品贤</p> <p>王伟冰(学校英语老师)夫人赵志平,与女儿一家在北京</p> <p>2020年11月胡索银、董凤芹及女儿</p> <p>2020年10月赵贵、高铁民夫妇到哈尔滨看望金灿实夫妇</p> <p>2020年在哈尔滨董晓平家拍照,后排左起李云杰(李云阁妹妹)、王秀云、郭树艳、董晓平(董新人女儿),下排孙小梅(孙守俭女儿)、陈建华(陈贵生女儿)</p> <p>来一组本人的成长照</p> <p>来一组本人的成长照</p> <p>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迪士尼乐园</p> <p>1994年在美国得克萨斯休斯敦参观美国宇航中心</p> <p>1994年在美国得克萨斯休斯敦参观美国宇航中心</p> <p>2015年赴美国参加儿子博士毕业典礼</p> <p>儿子与儿媳从哈工大毕业后,一起赴美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二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硅谷做高级工程师。</p> <p>这是2016年整理的部分战友联系电话,估计现在有些已经变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