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轻时候去过的百泉吗?老马识途为你呈现的百泉摄影作品,带你走进回忆之中

老马识途

百泉景区 百泉景区位于新乡市区西北25公里处,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位于辉县市中心西北五华里的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贯珠,又名珍珠泉。百泉由苏门山和百泉湖组成。苏门山是太行山的一道支脉,是万仙山根部向东延伸到这里形成的一座山头。而太行山中的各道水系延着万仙山的石隙缝间向东挤压而来,到达苏门山时,从山南麓的石窦中向上仰天喷出,就形成了这碧波荡漾的百泉湖。这一山一水,交互相映,就形成了美丽自然的山水风景区。被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面积3.4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 百泉因百泉湖而命名。它远溯于三皇时期,盛名于殷商时代。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劳动人民就已由衷地唱出了赞美百泉的诗句。《荀子.儒效篇》云:“武王伐纣,暮宿于百泉。”有力地证明了百泉早在3000多年前就是风光怡人的旅游胜地。著名学者朱有介在《关于园林概念的形式、发展、性质及对美学的特殊功能问题的思考》一文中也称百泉风景区。3000多年前已是“可供游钓的准风景区”。以后历经劳动人民的整修、改造,使百泉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建筑达90多处,其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清新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加上美丽的自然山水,被人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 百泉景区 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水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米,经常流量四至五个,最深处达三米,水温常年二十度左右,冬暖夏凉,湖水四季碧绿,清冽纯净;湖内鱼来蟹往,荇藻交横;湖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曲桥相接;湖周古柏参天,绿柳婆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千百年来,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百泉因百泉湖而命名,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加上美丽的自然山水,被人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 百泉湖畔,遍布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寺祠院殿,始建于元的清军阁,四周翠柏环绕,雄伟壮观。"涌金"、"喷玉"、"灵源"、"放鱼"、"洗心"、"下马"诸亭沿湖而立,设计古朴,造型玲珑剔透。其中:以"涌金亭"为最,亭中嵌有碑刻五十余块,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佑年间游览于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书体楷行柔中藏锋,游人称赞不已。 百泉宾馆大门 好多年没有来百泉了,今日重游百泉,心情格外欣喜,当我举起相机给战友拍照时,战友情不自禁地心花怒放,灿烂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洋溢在他的脸上。 百泉是新乡市的后花园,百泉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经常去游览的景区之一,那时候,还没有南太行景区,百泉就成了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当时的团支部活动,经常组织骑车去的景区,在百泉景区游山玩水,爬山比赛,是无比惬意的活动,如今的百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些新的景区大量涌现,百泉被人们遗忘和冷落了,今日重游百泉,心情感慨万分,表达心情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相机记录了百泉的当今映像,希望我的一幅幅摄影作品,能让朋友们在照片里找到你的回忆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