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爱心树童书编辑史英男。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套清新、可爱、自然派的绘本——《蚕豆大哥的床》系列。其实这套绘本很多大V公众号都推荐过,因为太火了曾经一度绝版,不少粉丝只好高价入了台版。去年十月,《蚕豆大哥和豆子朋友》套装全五册强势回归,还包括了新书《蚕豆大哥的新床》!五本书分别是《蚕豆大哥的床》《蚕豆大哥和小鱼》《蚕豆大哥和蒲公英》《蚕豆大哥和长豆角》《蚕豆大哥的新床》。大家看书名也能感觉到,这套书故事的主人公是豆子,这在绘本中是非常少见的。</p><p><br></p> <p>蚕豆大哥”在日本销量突破了360万册,而它和我们熟悉的“蜡笔小黑”的作者其实是同一人——人气绘本作家中屋美和。</p><p><br></p> <p>读绘本,是一个和孩子交流的过程。相信家长们讲每一个绘本故事之前,都会引导孩子观察书的封面。尤其对于这本书,我们应该给封面多留几个问题,这对故事的理解很重要。</p><p>这是系列第一册——《蚕豆大哥的床》。主人公是谁呢?作者在封面上只画了一个角色,一颗绿色的美美地睡觉的豆子,那他一定是蚕豆大哥了。床,孩子都知道,是睡觉的地方。那么,豆子的床是什么呢?这需要调动一些生活经验了。</p><p>在这个故事中,豆子的床原来是豆荚。能把豆荚和床联想起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奇思妙想和一颗童心。</p><p><br></p> <p>“蚕豆大哥”的灵感来源,是一次中屋美和跟母亲一起剥蚕豆时,蚕豆荚引起了她的注意:豆荚非常大,里面有一层毛茸茸软乎乎的绒毛,就像棉絮,不禁让她感叹“好奢侈啊”。看着舒舒服服躺在豆荚里的豆子,中屋美和想:“别的豆子的豆荚都比较单薄,唯独蚕豆躺在出色的‘大房子’里,他一定也会感到骄傲吧。其他豆子会不会想‘如果重新托生一次,我也要当蚕豆’呢?”然后,她用彩铅和蜡笔画了一颗胖乎乎圆滚滚的蚕豆,又画了豌豆、毛豆、荷兰豆等各种各样的豆子,“蚕豆大哥”系列绘本里的可爱形象就这样一个个诞生了。[转圈]</p> <p>这是中屋美和在角色设计师时代制作的蚕豆大哥的原型插画~</p> <p>让孩子搞清楚豆子和床的关联,可以开始讲故事了。</p> <p>蚕豆大哥的床,像云朵一样喧腾腾,像棉花一样软乎乎。</p><p>毛豆小弟、豌豆小弟、荷兰豆小妹、花生小弟,都想在这张床上睡一睡。</p><p>“不行,不行。这可是我的宝贝啊。”</p><p>蚕豆大哥护着自己的床,谁也不让睡。</p> <p>谁知有一天,这张宝贝床竟然不见了!😱仔细看下这个场景,有没有发现什么线索呢?</p> <p>这里是原先放床的地方,作者处理得很细致,草被压过的地方会有这样的痕迹。</p> <p>再看这里,蚕豆大哥洗脸的干草毛巾掉到地上了。</p> <p>再看最右边的草被踩倒了,有可能床是从这里被拖走的,或者有人过来的时候踩倒的。呵呵,这样的细节可以供孩子二次阅读的时候发现~继续我们的故事吧[跳跳]</p><p><br></p> <p>蚕豆大哥急忙到处找了起来。“没有,没有。哪里都没有啊——”</p> <p>蚕豆大哥拼命寻找自己的床,可怎么也找不到。大家看到了,都嘟哝着:“谁让他不把床借给我们呢。”不过,渐渐地,大家又可怜起蚕豆大哥来了。“好吧,那就把我们的床借给他吧。”</p><p>毛豆小弟的床——太小了。</p><p>豌豆兄弟的床——太窄了。</p><p>荷兰豆小妹的床——太薄了。</p><p>花生小弟的床呢——太硬了。</p><p>“不行呀,不行呀,只有我那张床才合适。”蚕豆大哥又跑去找自己的那张床了。</p> <p>一连找了好多天,蚕豆大哥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床!一只鹌鹑正稳稳当当地在蚕豆大哥的床上孵蛋。蚕豆大哥只好先搭了个草房子住下了。</p> <p>从那天起,蚕豆大哥就天天守着自己那张床。不过到后来,最让他牵挂的不是床,而是那些鹌鹑蛋了。“这些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呢?”</p> <p>终于有一天,蛋孵出来了!蚕豆朝远去的小鹌鹑们挥挥手。“要好好长大啊!”鹌鹑妈妈回过头来,久久地望着蚕豆大哥。</p> <p>蚕豆大哥高兴地把床搬回了家。最后,蚕豆大哥请大家都睡在了自己那张喧腾腾的床上。“晚安。好好睡上一觉吧。”</p> <p>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书每本书的封底也有一个小彩蛋。故事最后鹌鹑妈妈跟蚕豆大哥告别,蚕豆大哥也远远地祝福着小鹌鹑们快快成长呢!</p> <p>故事的主题,就是主人公蚕豆大哥开始不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喧腾腾软乎乎的床,因为他太宝贝这张床了。结果意外发生了——床不见了。床失而复得之后,蚕豆大哥的想法有所转变,邀请朋友们一起躺到他的床上。关于分享主题的故事太多了。记得我们小时候,小伙伴们一发生争抢,大人们就会提醒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可就算是听了大人的话,跟别人分享了东西,自己心里肯定也老大不乐意。我们学孔融让梨,只是因为我们想做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而不是心甘情愿的分享,其实不算真的学会了分享。</p> <p>孔融太无私太伟大了,孩子没有办法觉得是自己的故事,这就是网上流行的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但蚕豆大哥的故事,孩子听了就会产生共鸣,因为对孩子来说,特别是当他自己还没有充分体验到占有的时候,可能很难做到分享给别人,孩子某种程度上是认同蚕豆大哥的做法的。不愿意跟人分享,是因为孩子和喜欢的东西之间有一种紧密的依恋关系。跟别人分享可能意味着分离和失去,对小孩子来讲是一件特别不想去面对的事情。</p> <p>故事读到“蚕豆大哥护着自己的床,谁也不让睡”的时候,如果和孩子互动,可以问问: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宝贝的东西,这东西有多好,如果某某要用你这件宝贝你会不会借给他……,让孩子发现和蚕豆大哥的共通之处,产生带入感,这个故事就变得和自己有关了。⭕但我们的互动应该避免价值判断,比如,蚕豆大哥这样做对不对,这类的。蚕豆大哥的故事精妙之处在于,他失去自己的床,不是别人要求他让出来的,而是床在客观程度上不见了。在蚕豆大哥执着地找床的时候,他渐渐更加意识到床在心里的重要地位,感受到了拥有的美好,同时也要渐渐地让自己接受没有床睡的事实。但老天关上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让蚕豆大哥看到了PLAN B(另一种选择)的收获和结果。[咖啡]这个另一种选择的收获就是,当你分享和付出的时候,就是在得到。这个得到不光是蚕豆大哥的床没了、其他人把床借给他,而是他看着鹌鹑下的蛋在自己的床上孵化,感受到自己的床有了价值、有了特别的意义,贡献到新生命的诞生。故事不是说教,说你怎么这么自私,你把东西给我,只是在说:多试一试,也许会发现原来分享比想象中的更快乐更轻松。多试了几次,孩子可能慢慢就会明白了——分享是一种互惠。就像蚕豆大哥,他分享了自己的床,就收获了很多的朋友👦👧,就收获了整个天地。</p> <p>如果说第一册蚕豆大哥是从“不愿意分享到接受分享”这样的成长,后面的故事每一本它又都有新的成长。第二册《蚕豆大哥和小鱼》中,蚕豆大哥因为之前的分享,收获了好多好多豆子朋友。但朋友们把床放在河里玩,蚕豆大哥却因为不愿意弄湿自己的床,失去了这项乐趣。但当他发现,只有自己的床可以救迷路的小鱼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给床装满了水!</p> <p>我想他这时候一定想起来鹌鹑蛋在自己床里孵化的那个场景吧~</p> <p>这个故事里,各种豆子们都纷纷用自己的床装小鱼,却发现只有蚕豆大哥大大的床能做到,这时候蚕豆大哥说:“还是我的床最棒!”蚕豆大哥是很棒,但作者中屋美和决定在后面的故事中打击他一下[呲牙],于是创作了《蚕豆大哥和长豆角》。</p> <p>蚕豆大哥遇上了强劲的对手——长豆角,也就是我们吃的豇豆。长豆角的“长”对抗蚕豆大哥的“大”,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比赛。</p> <p>故事中蚕豆大哥从滑雪橇之前自信满满的状态进入到划船时辛苦的模样,他的自信正一步步濒临瓦解。当长豆角宣告赢了两回赛事时,蚕豆大哥的那句:“我的……我的床才是最棒的……”道尽了锐气受挫时的委屈的心情。不过,就像作者所设想的那样,我们应该为他有机会遭逢强敌而喝采,因为这可是成长的绝好契机呀![爱心]</p> <p>作者中屋美和说:“孩子一般都会觉得自己最厉害,连我小时候也一样,与同年龄的孩子交往时,如果谁要是什么地方比自己厉害,就特别难以承认……但是‘承认了别人的优点,才更能进步’,所以我也希望蚕豆大哥变得更宽容。”</p> <p>不过,蚕豆大哥毕竟带有主人公光环~中屋美和深知孩子们怜惜蚕豆大哥的心,故意安排了小插曲,让看似输了比赛的蚕豆大哥这一方有机会搭救溺水的豇豆小弟。他的宝贝床还发挥了照顾的功能,让骄傲的豇豆兄弟们也深深折服。在这个故事中,不仅讲了竞争,还讲了合作。每个孩子,每个人心里都都住着一个蚕豆大哥,像蚕豆大哥宝贝他的床那般的拥护自己所认定的价值,在竞争中我们认清自己没有想象中的伟大,当然也没有想象中的糟糕,于是进而觉悟到每一种价值都有其发挥的空间与意义,于是产生了合作。</p> <p>这是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与他人关系非常重要的过程。</p> <p>不同于欧美的大师绘本,很多日本绘本作家创作关注点非常生活化,中屋美和也是如此,以孩子日常常见的事物进行绘本创作。因此讲完故事,这套书还非常适合进行一些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延伸。中屋美和说,“读者们读过之后都反馈跟我说,‘孩子们都缠着我要跟他们买蚕豆’、‘以前不爱吃的蚕豆现在可喜欢吃了’、‘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开始种起蚕豆来’。”好的绘本总会对孩子们带来深刻影响。</p> <p>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食育”的国家。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食育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孩子认识营养,不挑食不偏食。另一方面,食育的目的还包括让孩子懂得珍惜食物、培养感恩之心和幸福感,与“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密不可分。作为一名妈妈的中屋美和曾讲到,创作的时候努力将蔬菜画成鲜艳的颜色,让他们看起来充满生命力、很美味的样子,就是为了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蔬菜感兴趣,让他们喜欢曾经讨厌的蔬菜。[愉快]“我儿子不太喜欢吃蔬菜,而我把快乐地吃饭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强行让他吃不喜欢的东西。当然,让孩子进行营养均衡的饮食,以及教给孩子食物的重要性也很重要,但是,如果说“在吃完饭之前不能玩”等话,就会让孩子的吃饭时间成为压力吧?随着成长,孩子能吃的东西变多,所以我认为如果不是特别偏食的话,也不用过于担心。我周围有很多为饮食教育而苦恼的家长,希望这样的大人能够用绘本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对饮食产生兴趣。孩子好好吃饭了,家长们的心理负担也会减轻。”《蚕豆大哥的床》系列其实是一个很好观察食材、了解食物来源的契机。</p> <p>比如我们在讲解故事之前,可以让孩子体验从豆荚里剥出豆子,进而理解豆子们和豆荚的关系。讲故事之后,还可以给孩子展示不同的豆子,让孩子像绘本中提示的一样去观察不同豆子的特点,记录下来。孩子熟悉了这种食材之后,以后无论是吃豆子,还是陪父母去超市买东西,都会很有亲近感。</p> <p>除了不同豆子和豆荚的特点,绘本里还难得地画出了每种豆子的家,也就是他们植株的样子。</p> <p>中屋美和家有一个菜园,她创作绘本时最先要把豆子都种了出来。家长和孩子也可以一起种豆子试试看,看是不是作者画的样子呢。</p> <p>多说一句,前两天我在群里看到到,小林医生在参加“蚕豆大哥”亲子阅读活动时给大家讲解了“蚕豆病”。蚕豆病一般是在摄食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后短期内发病,不是说不能接触蚕豆哟。</p> <p>《蚕豆大哥的床》系列还很重视让孩子在自然中成长。</p> <p>作者不仅画了豆子生长的地方,还在周围画了很多写实的小草小花,这样更能让孩子们把蚕豆大哥的世界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近在身边的自然。</p> <p>她说:“读了绘本后,孩子们如果能像蚕豆大哥一样,产生‘这种事我们也来做做看’之类的想法,走出家门,走进自然,我会感到非常高兴”。[嘿哈]她说:“读了绘本后,孩子们如果能像蚕豆大哥一样,产生‘这种事我们也来做做看’之类的想法,走出家门,走进自然,我会感到非常高兴”。[嘿哈]</p> <p>我们就还看《蚕豆大哥的床》这一本书中的两个画面,大家数过没有,出现了多少种野花野草?</p> <p>书中出现的这些小花小草,都是野生的,在中国也非常常见,春夏季节的草地上就能看到,可能如果不是绘本中画过,我们都不知道野花野草能这么漂亮。✨</p> <p>刚刚的照片,都是我们在这套书配套的导读手册中出现的,是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学硕士利用日常时间拍摄的。家长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公园的草地上看一看,对照绘本还有导读手册的照片,一定可以找到不少。这是《蚕豆大哥的床》系列配套的导读手册,里面包含了作者创作的故事,书中各种豆子的介绍,野花野草的名称和实物照片,豆子种植笔记的模板,豆子拼贴画教程,还有植物音频课的链接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