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结伴重走来时的路

苗岭辛戈

<h3>师生结伴重走来时路</h3><h3> 贵州下雨象过冬,其实也不尽然。一矣天放晴,即便到了冬季,也有艳阳天。打立冬到现在十多天,兰天白云,风和日丽,阳光和熙,这样的天气不能辜负不可错过。心动不如行动,几个朋友一合计,走,三日游,目的地~黔西南州兴仁市。干嘛奔兴仁而去?此行的三位,杨卫忠,“马师大”(贵阳学院)英语系副教授,我的英语启蒙老师;董学新四十四医院医务处原主任;还有我,苗岭辛戈,都曾有过兴仁生活的经历,都是上世纪1977年或因上学或因工作调动离开兴仁到的贵阳。光阴荏苒,忽悠晃悠四十余年过去,两鬓斑白已然退休。但兴仁生活的那段经历,始终难于忘怀,时不时要回望一番来时的路。尤其是我和学新,恰同学少年,上山下乡那些日子那些事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来时的路,行走之路当时只有一条老贵黄路。崇山峻岭,山路十八弯,要横跨地球的裂缝花江大峡谷。峡谷上一桥飞架东西,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注视着来往车辆行人,日夜守护着这座大桥~毕竟这是一条重要的通衢要道,交通大动脉。星移斗转,神州大地日新月异。山还是这些山,水还是这些水,然而路变了,沙石路变水泥路,水泥路变油路,二级公路变高速公路。逢山开道,过水搭桥,木桥~石桥~钢筋混凝土桥~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一座座横空出世,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李白九天有知,定会改写他的诗句:蜀道难黔道难,人间今朝不再难!</h3><h3> 我们此行走沪昆高速,往安顺方向,过坝陵河大桥,在300多米的高空,倏忽间2237米飘然而过,美美地过一把速度瘾跨越瘾。过坝陵河大桥,下高速走关兴路,过北盘江大桥,远眺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位于关岭县与贞丰县交界处,桥身长388米,距离水面486米,2003年建成通车,是当时中国最高的桥。这座大桥两头的公路边上都建有观景台。峡谷两岸壁立千仞,远山如黛,莽莽苍苍。花江如一条深绿的巨龙,从北而来往东而去直奔珠江。往日从花江镇沿山而下的公路依然健在,但那座横跨花江的大桥因董箐电站建设已没入江底,靠贞丰县地界的江边仍依稀可见公路旧址和界碑,它们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不时向路人讲述着花江的大山花江的路还有那座大桥的故事。</h3><h3> 兴仁到了。杨老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贵州大学外语系毕业的,毕业后曾在兴仁二中教过几年英语。一位朋友请吃饭,席间几位当年的学生认出了老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杨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对杨老师的幽默风趣,许多情节至今不忘。他们说老师面色红润,声音朗朗,哪一点都不象几近八十的人,恳请老师传授养身之法健康之道。杨老师说迈开腿,管住嘴,乐观豁达是法宝,当然还有许多因素。我补充说,勤动脑,不服老也是杨老师的养生之道。杨老师退休之后受聘于多所高校教授英语,曾经有过一周上20余节课的记录,气淡神闲,声音丝毫不哑,今天依然在贵州省老年大学开班,一班又一班,弟子满天下。按杨老师的说法,老学生们学习快乐,寓乐于学习,老有所乐。他自己也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我说,杨老师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焉有不健康不长寿之理!</h3><h3> 我和学新是七四年的下乡知青,他落户县国有林场,我分到县城边上一个公社林场。下乡期间,我俩参加过城关区医院组织的“赤脚医生”培训班,如此说来,我们也算得上同学。一位回乡青年丁嘉义也是这个班的学员。他比我们年长些,自学中医,《黄帝内经》、《伤寒论》、《医学中衷参西录》等医学典籍中的什么要旨什么汤头歌诀随手拈来,一段一段又一段,常惊得我们一愣一愣的。我和学新都很崇拜他,一根针一把草,配上什么子午流注居然给人治病,能治病。自然,他成了培训班老师的助手,也是我们诲人不倦的课外辅导员。</h3><h3> 我和学新来时说好,要去下乡的地方看看。我们前往国营林场,该场有四个林区,学新辗转工作了三个,其中大丫口林场和梨树坪林场记忆深感情也深。在大丫口林场,知青们当年居住的砖瓦房还在,但经岁月的剥蚀悉数已成危房。学新仔细辨认,哪间是睡觉的屋,哪间是生火做饭的地方,还有搭建在林地边上的茅坑。接下来在梨树坪林场就有了问题,时过境迁,周围环境变了,怎么也找不到林场场部当年学新居住的地方。正当万般无奈想要离开的时候,学新见旁边有一个晾衣服的男子,随上去询问。真巧啦,这位男子居然是学新当年房东的儿子,他的父亲是林场的技术员已过世,母亲还健在住在城里。学新激动不已,赶紧通电话,电话那头的老人听说是林场知青,曾住在他家,马上就想起来了,说你是那个讲话不多,很勤快懂礼貌的董学新。老人问起学新的父母,学新说双亲都已过世。老人接着说你的父亲是县委书记是县里的大官,一点架子也没有,至今兴仁的老百姓还惦记着他说他的好。要离开了,大家依依不舍,我悄悄告诉一旁老人的儿子,当年住在你家的这个知青董学新,大学毕业后分到部队医院,现在已退休,目前居住在贵阳。他听我一番介绍后说他知道部队医院医务处处长这个官衔,但是董知青还是院党委常委,这是怎么一个官就搞不明白了。我说部队医院的这个常委就相当于部队司令部参谋长。我继续介绍说董学新还是医院超声专业的主任医师,超声干啥的?就是一种对疾病的检查手段,对啦,什么x光透视,B超还有核磁共振等等。他还长期担任贵州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现在还是该学会名誉会长。</h3><h3> 这次同行的还有学新的爱人小曾,她是省中医学院的老师。她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四下走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尤其是爱到集市上溜溜,顺便采购一些农副土特产品。我们一行到了新城区常青路,这里有一个街边农贸市场,场期为星期天,恰逢赶场。市场上人头攒动,吆喝声声,肉食类,粮食制品类,蔬菜水果,中草药应有尽有。东西有放置在简易货架上的,有摆在小拖车上的,有挂在摩托车把手上的,更多的是一块塑料布直接摊在地上,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们逗留在卖核桃的地摊边上,卖主是一位老大娘,讲好价钱,一口袋核桃全要了。大娘耳朵有些背,加之上了年纪(听旁人说老大娘八十有余)核桃多少斤合计多少钱,一时半会怔住了,旁边几个卖菜的赶紧过来,三一三十一帮忙算账,最后大声说,老人他们付的钱一分不少,老人捏着手里的钱笑了。</h3><h3> 回程的路我们选择走惠兴高速,这是贵阳通往兴仁的又一条高速公路,2013年底通车运营。这条高速路起始于黔南州惠水县,连接长顺县、紫云县、镇宁县,到兴仁后又接晴(隆)兴(义)高速至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贵州的高速路如雨后春笋,遍布苗岭乌蒙,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h3><h3> 在惠兴高速镇宁六马段,遍坡满岭种的都是火龙果和蜂糖李。水果多了要储存,要建冷链,建冷链需要电能,公路边正在施工立铁塔驾设高压线。铁塔直插兰天,其上方下方穿着红马褂的工人分外惹眼。铁塔一座座屹立高山峡谷,铁塔多意味着电多,能为祖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能量,人们的日子就会象这满山的火龙果、蜂糖李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向建设者们致敬!</h3> <h3>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坝陵河大桥</h3> <h3>坝陵河大桥国际低空跳伞挑战赛</h3> <h3>花江大峡谷</h3> <h3>北盘江上第一座悬索桥~北盘江大桥</h3> <h3>峡谷边上留影,身后是逶迤的花江大河</h3> <h3>与北盘江大桥合张影</h3> <h3>与当年的学生合影留念</h3> <h3>三位赤脚医生培训班同学</h3> <h3>大丫口林场,当年知青住过的小屋</h3> <h3>曾老师提议咱们也和当年的知青合张影</h3> <h3>梨树坪林场,当年房东的儿子想起了曾在他家居住的知青</h3> <h3>林场工人今天的住宅小区</h3> <h3>市场上卖橄榄的少数民族大娘</h3> <h3>常青路街边市场</h3> <h3>核桃皮薄肉头厚实有油份</h3> <h3>捏着手中的钱,老人笑啦!</h3> <h3>兴仁城区一隅</h3> <h3>兴仁东湖湿地公园</h3> <h3>惠兴高速镇宁段</h3><h3>火龙果蜂糖李基地边上</h3><h3>正在施工建设的铁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