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圣湖玛旁雍措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p> <p>玛旁雍措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泊面积412平方千米,平均湖水深度46米,最深处81.80米,湖面海拔4588米,是藏地三大圣湖之一,玛湖也称为圣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霍尔乡境内,离普兰县城60公里。佛教徒认为,玛湖的湖水直接来自其南面神山纳木那尼峰的融雪,是圣水,用它来洗浴能涤除人们心灵上的贪、嗔、痴、慢、疑等五毒,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p> <p>它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壮丽的冈仁波齐峰,南面是雄伟的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藏人认为妙音天女就住在此山之上)。玛旁雍措就这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雍容华丽,碧绿的湖面透露着祥和与宁静。</p> <p>玛旁雍措还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公认的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被誉为是众神的“世界中心”。</p> <p>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将玛湖称为“西天瑶池”。</p> <p>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就是玛旁雍措</p> <p>玛旁雍措位居于冈仁波齐神山下面,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p> <p>冈仁波齐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耸立着如一座大金字塔,冈仁波齐的主峰海拔6656米。</p> <p>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p> <p>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看来我们应该是很幸运的有福之人了。呵呵😄~!</p> <p>看见了冈仁波齐雪峰上的图案神奇显现出一个扎着马尾辫的藏族美女而惊叹不已!</p><p>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及湿婆的居住地,湿婆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我于2018年到印度瑜伽发源地学习,才了解到我们练习的瑜伽来源于湿婆,雍仲本教也是发源于此。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p> <p>鬼湖拉昂措海拔4574米,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部的霍尔乡,距离普兰县城约55公里左右,距离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约360公里。拉昂措属湖泊科考旅游风景区。1983年经国家外交部同意,向印度、尼泊尔等宗教国家开放。</p> <p>拉昂措与圣湖玛旁雍措相邻,两湖之间的地带是进出普兰县的必经之路。拉昂措属微咸水湖,由于湖水不能饮用,连动物也不会喝湖里的水,且湖岸周围植物绝少,故被称为“鬼湖”。据考证,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由于气候变化,湖泊退缩,水面下降,才由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它俩分开。有一道河槽连接两湖,当地藏民至今还说两湖底是相通的,如有一天圣湖之水沿河槽流入鬼湖,且同时流入金色鱼与蓝色鱼,则鬼湖的水也会变得像圣湖之水一般清甜了</p> <p>在藏传佛教中,鬼湖亦被视着圣湖,传说释迦牟尼普度众生,用大米救济穷苦教徒,湖水是淘米水积聚形成的,因此,佛教徒们常来此顶礼膜拜,这里逐渐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p> <p>鬼湖的风非常大,让人有站不稳不小心就被吹走的感觉。</p> <p>据说鬼湖是无风三尺浪,湖边暗红色的小山,颜色迷离,湖里还有一个小岛,也是暗红色的,行至湖边,耳边阵阵波浪声,卵石滩象一条白亮亮的银带,镶在湖边。</p> <p>过安检向普兰县行驶</p> <p>普兰是西南与印度、南与尼泊尔接壤,是全国为数不多的12个三国交界县之一,有21个通外山口。2012年,中尼双方在加德满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尼泊尔政府关于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中尼双方再次重申“普兰—雅梨”为国际性口岸。</p> <p>普兰县海拔3900米,隶属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位于东经80°27″-82°30″,北纬30°00″-31°13″之间,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普兰县面积125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万亩。</p> <p>入住喜马拉雅普兰大酒店,放下行李就步行前往有名的普兰边贸市场</p> <p>因疫情的关系很多印度、尼泊尔人开的商店都关门回国了</p> <p>走进市场里面房子都很简陋,这里都是印度人和尼泊尔人从他们自己国家进货过来开的商店</p> <p>原普兰边贸市场又称唐嘎市场,已经有500多年的边贸历史,位于普兰县城西郊贤柏林古寺下方达拉喀山山坡上。山脚下有许多洞穴,据说曾是数百年前来普兰经商的印度、尼泊尔边民的住所,由于尼泊尔边民较多的缘故,被民间称为“尼泊尔大厦”,现除少数洞穴仍有边民居住外,绝大多数已废弃。</p> <p>2003年,国家投资对普兰国际市场进行了改造、搬迁,2006年投资80万元进行了扩建,同时修建了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两个市场商业店面达到274间。截止2016年6月,在普兰口岸从事经商的固定外商达到372家,从业人员1336余人,其中,尼泊尔商户356家,从业人员1180余人;印度商户16家,从业人员60余人。</p> <p>这是尼泊尔人开的水吧,他们在这里生活数年了</p> <p>普兰自古以来就是西藏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为国家二类口岸,县城招待设施齐全,吃住方便。每年夏、冬季,尼泊尔商人在普兰“国际市场”逗留做生意,更使得普兰具“国际性”色彩。</p> <p>9月21日,普兰 -巴尔兵站-扎达</p><p>扎达土林、东嘎皮央 </p> <p>路上看见了野驴</p> <p>从狮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进入象泉河谷,便抵阿里扎达县。扎达县有著名的土林地貌风光区。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p> <p>札达土林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积约888平方公里,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p> <p>扎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蜿蜒曲折数十里,约1100年历史。扎达土林是古格王国的宫殿和寺院的遗址。</p> <p>土林地貌是阿里的一大奇观,相传,很久以前,札达一带是一片汪洋,蓝天之下只有水和风,后来,土林山渐渐从海里冒了出来,虽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却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据科学家考证,这里曾经是一个方圆500公里的大湖,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才雕琢出了这副景象。</p> <p>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千米。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千米,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这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石窟壁画遗址,位于扎达以北40公里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p> <p>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p> <p>步入西部世界西藏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尘封的东嘎皮央石窟遗址,具有千多年的历史,当地传说这里洞窟的数量是“前山一千,后山一千”,可以想象千年前的这里是多么辉煌,商家僧侣来来往往,但又是什么导致它谜一样的消失?人去楼空仿佛人间蒸发呢?方圆1.2万平方米,近2000个洞窟使它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洞窟式遗址,洞窟数量将近敦煌的三倍,没有历史资料记载的那个时代,很多洞窟已经被风腐蚀坍塌,一切都很神秘,据说每一个洞窟都有一个修行者,他们居住在这里,默默的守候着他们的信仰。</p> <p>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在众多的西藏历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p> <p>爬上窟顶绕了一圈,发现一古老寺庙,门锁着不得而进,只好门前拍照留念,梅姐神奇的拍出几道光来,她说我有佛缘,遇见佛光普照,想来也是吧。</p> <p>在窟顶山上可以俯瞰小村庄</p> <p>到扎达县,入住古格宾馆</p> <p>9月22日,扎达-那不如-狮泉河镇</p><p>古格王朝、托林寺 </p> <p>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阿里地区西南部。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扎达盆地亚区,平均海拔4000米,东南与普兰县为邻,东北与噶尔县相连,北部、西部、南部与印度为界。此段边界为中印边界中段,它北与印度以印占克什米尔分水岭山脊分属,西、南与印度以喜马拉雅山脉雪峰线为界。</p><p>“扎达”藏语中意思是“下游有草的地方”,面积24602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1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县城。</p> <p>扎达县城四周都是土林山丘相围</p> <p>早起出门徒步于城边沙土山丘拍日出</p> <p>日照金山</p> <p>札达县除少数汉族、回族外均为藏族。县政府驻地托林镇,海拔3700米,距拉萨1760公里。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 <p>扎达县城不大的广场留影</p> <p>扎达县是以牧为主,农牧并举的县。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黄牛、马、驴等。农作物有青稞、小麦、大麦、荞麦、豆类、油菜等。</p> <p>拍日出围绕扎达县城边走了一圈,满鞋子都是沙土</p> <p>托林寺,坐落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于北宋时期,是古格王国(公元10~17世纪)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p> <p>托林寺,1996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几百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p> <p>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札布让区2千米以外的一座土山上,西距札达县城约18千米,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约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始祖德祖衮为吐蕃赞普朗达玛的后裔。</p> <p>古格王国遗址,从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等600余座。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遗址周围散布铁盔甲、马甲、盾牌、箭镞等遗物</p> <p>古格王国遗址,从海拔3700米的高度登到3900米海拔的王朝顶端,这一路走来可能是适应了高海拔,到达顶端也不觉得气喘,俯视整个王朝遗址很是震撼,这种充满历史沧桑感和神秘的古代遗迹,虽是废墟却依然美丽不减当年,遗址中坐落着四个庙宇,庙宇中精美的壁画是用天然矿物质元素画成,至今依然艳丽多姿令人惊叹,坐落的神塑像已被文革中破坏的支离破碎,在这遥远的西部地区也难逃厄运,尊重寺庙规定禁止拍照,故把所观一切尽收眼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