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照片老故事——母亲篇

严 军

<p>“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p><p><br></p><p>正当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人民当家作主,欢庆胜利,举国上下发奋图强,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新高潮,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一批批新一代的建设者们高唱凯歌,奔向建设祖国大业的洪流中......到处是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到处是热情洋溢的新人笑脸,人们精神振奋,士气高昂,满怀必胜信念,斗志昂扬,建设家园,为创造明天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努力奋斗.......</p><p>那时候,我母亲还在学校读高中,她所在的武汉市第一女子中学的师生们,也和全国人民一样,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高兴,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有文化的建设者而自豪,她们有理想、有抱负,关心政治,紧跟时代,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共青团组织,勤奋学习,勇于挑战,时刻准备迎接祖国的召唤和挑选,用青春和热血去书写人生壮丽的诗篇......</p><p><br></p><p>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华,她们这一代,朴实无华,理想坚定,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用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捍卫真理,完成伟业,铸就辉煌。她们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人,是保卫国家、建设国家的参与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者、开拓者和实践者,她们的芳华可歌可泣,她们的青春绚丽多姿,她们的人生好似一杯醇厚浓郁的美酒弥久流香......</p><p><br></p><p>今年的2020年12月2日,是我母亲离开我们整整第五个年头的祭日,就以此“美篇”作品,来寄托我们三兄弟对母亲的思念,愿我们的父母亲在天之灵一切安好.......</p><p><br></p><p>我母亲参军时的照片。</p><p><br></p> <p>翻开我家相册的老照片,故事还要从我的外公说起......</p><p>我的外公宋伯廉(1906年9月3日——1983年2月18日)出生于汉口,小时候在私塾读书,1915年开始在汉口培心小学学习五年,然后在汉口辅得中学读完中学,毕业后在旧社会当过学徒、记账员、管账先生,解放后一直在国营公司里当职员、任会计师,先后在汉口、武昌、湖南株洲等地工作。</p><p>我外公性格温和,勤劳善良,谦虚儒雅,处事严谨,公正廉明,尤其是他写的一手蝇头小楷的毛笔字令我后辈赞羡不已,望尘莫及……</p><p><br></p> <p>外公的老家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县柏泉乡宋家嘴村人。</p><p>外公的父亲叫宋传伟,在家中五兄弟中排行老五,早年在村里读过私塾,年少时经人介绍由农村出来,到汉口本家宋宝康的洋广杂货店里当学徒,满师后做了店员,经多年的积累,与同事四人合股在汉口花楼街开了一家蔬菜牛羊肉店,1915年左右因体弱多病不幸去逝,肉店停业,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当时,我外公刚满9岁,还在小学读书。外公的父亲在世时,在花楼街熊家巷购置了一栋旧式二层小楼,楼内有房屋大小四间,当他过世后,家里除了留有自住的房间外,把其他的房屋用来出租,加上帮人缝纫衣物换取资金勉强度日......一直等到我外公出来工作以后,家里的情况才逐渐得以改善……</p><p><br></p><p>照片里,穿花格子衣服的小女孩就是我母亲,当时大约是3岁时样子,天真、活泼、可爱,充满童趣......</p><p><br></p> <p>外公在他21岁时,与我母亲的生母彭翠枝结婚,生下三男二女,但只有我母亲一人得以长大成人......</p><p>抗日战争时期,外公的母亲和我母亲的生母也因病在同一年中相继去世。</p><p><br></p><p>照片中我母亲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中间年长的女性就是妈妈的生母……</p><p><br></p> <p>后来,我外公和我外婆周慧琴重新组建了家庭。新旧社会,时代变迁,在风雨漂泊的日子里,他们同甘共苦,相扶相伴,勤俭持家,友爱和睦,他们撑起了一片天,给后代来人一个完整幸福的家......</p><p>外婆周慧琴(1913.7.21——1992.4.10),我们从小用武汉话喊她为“家家”,她是武汉第七人民医院的产科助产师,是我们最尊敬和爱戴的母亲家的祖辈老人,“家家”性格热情好爽,聪明能干,操持家务,忙里忙外头头是道,她最喜欢我们家的三个小男孩儿,当时我们家还在青岛,每到冬天过年的时候,她都会给我们寄来武汉特产“麻烘糕”“酥糖”“京果”等美食,让我们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能感受到来自家乡的甜美,特别的温馨和温暖......</p><p><br></p><p>我外公、外婆和大小姨绿久在一起的合影。</p><p><br></p> <p>母亲在汉口女中读书时与同学们在一起的合影。前数第二排右二是我母亲。</p><p>发现这张照片里,女子中学里还有许多的男同学,也可能有男老师,或是女中同学与外校男同学一起搞的一次游园活动吧。不得而知……</p><p><br></p> <p>1951年7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正处在激烈对抗的关键时期,敌我双方在三八线周围正在展开拉锯之战......这时,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参军参战,奋勇杀敌的群众热潮......</p><p>我母亲正直高二年级毕业,她积极响应号召,应征入伍,经过层层选拔,在众多的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全年级共有四人,母亲是其中之一,光荣的参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中。</p><p>在欢送参军的同学会上,同学们互赠留言,加油鼓励......惜别之情难以忘怀......</p><p>母亲(前排右二)胸前佩戴红花与同学们合影留念。</p><p><br></p><p><br></p> <p>同学们留言充满时代的气息,体现出新中国一代青年的理想和抱负。摘录几篇如下——</p><p>环芝同学:</p><p>努力学习,好好锻炼身体,做一个忠诚于人民的勤务员。 </p><p> 你的同学 明芬敬上 1951.7.13</p><p><br></p><p>亲爱的宋环芝同学:</p><p>你光荣地参干了,</p><p>在国防的岗位上多了一个建设人才,希望你在国防岗位上争取做英雄。</p><p>你又光荣地入团了,</p><p>在共产主义青年团内增加了一个生力军,希望你在团的教育下,争取做一个模范团员。 </p><p> 你的同志 刘立娟草 1951.7.13于市一女中。</p><p><br></p><p>环芝同学:</p><p>你今天的光荣是由于你的爱国行动和家庭的鼓励,尤其是毛主席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才会有的,你懂得了幸福而伟大的人生就是战斗的人生,懂得了走上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希望你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做一个祖国的好儿女、毛泽东的好学生、保卫祖国安全、保卫世界和平的好战士!</p><p> 伯骏 1951.7.14</p><p><br></p><p>环芝同学:</p><p>希望你参干后,做一个模范的医务工作者。</p><p> 戴美静 1951.7.14</p><p><br></p> <p>英姿飒爽着戎装</p><p>告别家乡奔远方</p><p>不畏艰难路险阻</p><p>女儿立志卫国防</p><p><br></p> <p>因为正是国家急需用人之时,我母亲这批从大城市高中毕业生中,被选拔出来的同学,直接参军参干,做为国家急需培养的医务工作者。</p><p>他们登上火车来到天津,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开始了医学之路的艰苦学习......我母亲被分配到药剂专业,他们既是军校学员,要完成各种军事科目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又是医学学生,要在医学基础的海洋里不停的学习和探索,他们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宿舍、课堂、操场三点一线,反复背诵,摸爬滚打,战术演练,白天一身汗,晚上一身泥,他们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完成四年的学习课程,他们从不叫苦,从不放弃,他们坚定信念,为祖国而学习,为人民某幸福......</p><p><br></p> <p>在军事训练打靶科目的考核中,母亲赢得第一名,这是学校领导在为她佩戴光荣花......</p><p><br></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最初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49年与天津陆军总医院合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1年正式改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4年第一、第三军医大学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8年更名为长春医学院,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2000年与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吉林大学。现在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p><p><br></p><p>军校学员班同学的合影。</p><p>我母亲和我父亲是同班同学,照片中第一排左3是我父亲,第二排左3是我母亲。</p><p><br></p> <p>同学们在天津的大王庄,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训练场上训练间隙的合影。</p><p>照片中前排左4是我母亲,后排左6是我父亲。</p><p><br></p> <p>一起从武汉市第一女子中学走出来参军的同学和战友。</p><p><br></p> <p>1954年10月,我母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毕业,这是时任大学校长和政委签发的毕业证书。</p><p><br></p> <p>同年10月,我母亲被分配到刚刚组建成立的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p><p><br></p> <p>刚到北京首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好奇,在天安门城楼下和北京前门大街上,留下数张美好的身影......当时的京城在寒冷和沙尘的笼罩下灰雾蒙蒙,但是,母亲的心情却是一片火热......</p><p><br></p> <p>与海军总医院药剂科的同事们在一起。</p><p><br></p> <p>休闲之余,与同事们一起游玩北海公园。</p><p><br></p> <p class="ql-block">军中闺蜜</p><p class="ql-block"> ——写给母亲和她的军医大同学</p><p class="ql-block">作者:严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样的青春</p><p class="ql-block">一样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姑娘穿上军装......</p><p class="ql-block">私密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悄悄倾诉</p><p class="ql-block">稚嫩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鲜花样开放</p><p class="ql-block">家乡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锁进深闺</p><p class="ql-block">理想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开始翱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练兵场</p><p class="ql-block"> 英姿威武、歌声响亮</p><p class="ql-block">端起手中枪</p><p class="ql-block"> 准星指向靶中央</p><p class="ql-block">没有娇柔和怯懦</p><p class="ql-block"> 只有坚定、勇敢和刚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在课堂上</p><p class="ql-block">医学知识反复记背</p><p class="ql-block">政治学习纲举目张</p><p class="ql-block">实验操作精准求实</p><p class="ql-block">临床实践救死扶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笑意写在脸上</p><p class="ql-block"> 国家使命刻进心房</p><p class="ql-block">闺中的蜜意</p><p class="ql-block"> 是同学、是战友</p><p class="ql-block">军中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是热血、是荣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爱的鲜花是光荣花 </p><p class="ql-block"> 最美的青春是奋斗、是果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2日于广州</p><p class="ql-block"><br></p> <p>家国情怀是军人难以割舍的选择</p><p>远方儿女永远是家中父母心中的牵挂</p><p><br></p><p>外公经常会寄信给我母亲,说说解放后汉口发生的变化,谈谈家中生活细小杂事,更多的是嘱咐女儿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常常喜欢把家中刚刚照好的照片寄给女儿,让她看到家里的亲人们一切安好,不要想家......</p><p>在我家保存的两大本老相册的黑白照片里,记录着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爱、温馨和睦的人间真情,令人感动,每每翻开都会泪流两行......</p><p><br></p><p>照片中是我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两个小姨游玩武汉东湖的留影......</p><p><br></p> <p>大小姨绿久、小小姨石久小时候的照片。两个妹妹每张不同时期的成长照片,让远在他乡的姐姐无限的安慰和思念......</p><p><br></p> <p>妈妈和舅舅周运乾的合影。</p><p>舅舅周运乾,和外婆一起来到外公家中,1951年和我母亲同一年参军入伍,在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军区,后来到西藏工作。转业回武汉后,一直在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任肾外科主任,现已退休。</p><p><br></p> <p>母亲参军后,第一次回家探亲,与我外婆和两个小姨一起在武汉东湖的留影......</p><p><br></p> <p>我父亲和母亲是湖北老乡,又在军医大学一起同窗三年,毕业后同时被分配到海军工作,他们一个分到北京,一个分到青岛,虽然两地相隔,但共同的志趣爱好、工作交集、书信往来,使他们加深感情,相知相爱走到了一起,组建了我们现在的家庭......</p><p>1957年8月,父母亲在北京结婚,这是当时的结婚纪念照。</p><p><br></p> <p>1959年3月,母亲从北京回武汉探家,在刚建成才一年多的武汉长江大桥和东湖与家人一起的合影。</p><p><br></p> <p>我四姑大学暑假期间来北京看望母亲,从她们在北海公园合影里可以看出,母亲已经怀孕,我在母亲的肚子里已大约6个月了……</p><p><br></p> <p>我的百日照片.......</p><p><br></p> <p>我出生第十个月后的一天,远在武汉的大小姨绿久赶来北京看望我们,这是在北京万寿山公园的合影……</p><p>中间年长的奶奶是我们家在北京的保姆。</p><p><br></p> <p>我1岁时的生日🎂照片,旁边的阿姨可能是妈妈的同事。</p><p><br></p> <p>1961年的“五一劳动节”,爸爸从青岛来北京看望我和妈妈,全家人在北海公园的合影。</p><p><br></p> <p>我的小时候照片。</p> <p>1962年1月,我二弟出生,为了和我父亲在一起,我母亲从北京的海军总医院调动到青岛的海军401医院,全家人终于在青岛团圆了,为了留作纪念,父母给我二弟取名叫“京海”,寓意着我们家从北京来到了大海边,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p><p><br></p> <p>二弟京海的照片</p><p><br></p> <p>大约是1964年的夏天,大小姨绿久来青岛看望我们一家,二弟京海当时可能刚满两岁......</p><p><br></p> <p>绿久小姨曾经说过,她从小就以有一个当海军的大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喜欢青岛和大海,每当想起都会心动不已......</p><p><br></p> <p>我们家刚搬到青岛时的照片,左侧是家里的保姆奶奶。</p><p><br></p> <p>小时候,我和二弟京海的合影</p><p><br></p> <p>1963年母亲带我回武汉探亲,这是一张和武汉亲人们的合影。</p><p><br></p> <p>1963年,我母亲刚刚晋升上尉军衔时的照片,父亲早母亲一年晋升,这是两人军衔一致后的合影。</p><p><br></p> <p>60年代初,401医院药剂科的同事们一起在后山的凉亭旁合影。</p><p><br></p> <p>1964年的“五一劳动节”,全家在青岛中山公园的合影。</p><p><br></p> <p>1968年3月,正赶上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三弟卫民平安的出生了......</p><p>这一年的夏天,我外公和小姨石久来到青岛看望我们全家,带来了娘家人的关怀和慰问,岛城的海风显得格外的凉爽和舒适......</p><p><br></p> <p>外公和石久小姨,从青岛坐海船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回武汉,这是在上海的留影。</p><p><br></p> <p>三弟卫民小时候。</p><p><br></p> <p>父母亲每年的“五一劳动节”都会带着全家去公园游玩,并留下珍贵的合影......这张照片大约是1969年“五一劳动节”照的照片,三弟卫民刚满一岁多......</p><p><br></p><p><br></p><p><br></p> <p>1971年12月,父母亲带着三弟卫民回老家探亲,他们到了湖北咸宁看望了爷爷奶奶,又回到武汉看望外公外婆,在武汉东湖和家人留下了合影,又坐船向东,一路到了南京和上海,并从上海坐海船返回青岛......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记录的身影和足迹......</p><p><br></p> <p>武汉东湖</p><p><br></p> <p>1972年5月1日,在青岛中山公园。</p><p>照片里的老奶奶,是我们家的保姆刘淑贞奶奶,她是1967年来到我们家的,和我们家一起生活了9年。因为我父母亲都是军人,工作性质紧张繁忙,出差任务多,开会学习多,父亲经常要去边防海岛执行任务,母亲去部队或农村蹲点巡回医疗,经常不在家,一走就是几天、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这时家里都是由保姆带领着我们几个孩子一起生活,当时大院的的双军人家庭多半人家都是如此。刘奶奶把我们家当作她自己的家一样,对我们家的三兄弟特别亲切,特别的爱护,家里的一切吃喝拉撒,洗衣缝补,邻里琐事,孩子上学,样样都管,当时,父母亲对她也特别信任,完全把她也当成家里的亲人,每年春节都会给她准备好多回乡礼物和一个完整的猪头带回乡下过年,特别的喜庆吉利,刘奶奶还每年要轮流带着二弟京海或三弟卫民回青岛沙子口村过年,就像一家人一样和谐友爱,亲亲热热,其乐融融......</p><p><br></p><p><br></p> <p>1973年6月,外公外婆来青岛。</p><p><br></p> <p>父亲送外公外婆回武汉,路过上海......</p><p><br></p> <p>1975年,母亲到广州参加海军系统的药学学术研讨会。</p><p>这是和广州同学在广州毛泽东同志农民运动讲习所合影。</p><p><br></p> <p>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合影。</p><p><br></p> <p>1975年在广州开完会后,母亲顺路回武汉看望了外公外婆......</p><p><br></p> <p>1976年父母亲从部队转业时,401医院药剂科的同事们合影留念……</p><p><br></p> <p>在青岛海军401医院和我们家住邻居的成叔叔和宁阿姨一家人......</p><p><br></p> <p>401医院药剂科刘桂香阿姨,杜桂华阿姨。</p><p><br></p> <p>二弟京海和401医院战士小孙叔叔。</p><p><br></p> <p>我们全家回武汉,从青岛坐海船到上海,在上海外滩的合影。</p><p><br></p> <p>回武汉后,父母亲被分配到武汉工程大学(原湖北化工石油学院),父亲在大学担任教学和党务工作,母亲在大学医院工作,他们在教育战线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p><p>母亲和弟弟运乾、两个妹妹绿久和石久在武汉的合影。</p><p><br></p> <p>三兄弟在武汉东湖游玩。</p><p><br></p> <p>武汉工程大学校园</p><p><br></p> <p>70年代末,站在武汉家里的阳台上,看到武昌鲁巷的农村菜地还是一望无际......</p><p><br></p><p><br></p> <p>世上有朵美丽的花</p><p>那是青春吐芳华</p><p>铮铮硬骨绽花开</p><p>漓漓鲜血染红它</p><p>啊…… 绒花 绒花</p><p>啊…… 一路芬芳满山崖</p><p>世上有朵英雄的花</p><p>那是青春放光华</p><p>花载亲人上高山</p><p>顶天立地映彩霞</p><p>啊…… 绒花 绒花</p><p>啊…… 一路芬芳满山崖</p><p><br></p><p><br></p><p>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p><p>她如同满山遍野的鲜花,</p><p>默默的生长,静静的开放,</p><p>装点着世界发出多彩的光芒......</p><p>母亲的一生是伟大的,</p><p>她把家国情怀的音符,</p><p>慢慢的书写,细细的品味,</p><p>谱写成一曲壮丽的生命乐章,万古流芳......</p><p><br></p> <p class="ql-block">本篇完(照片收录是以1977年前为止)</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8日完稿于广州家中。严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