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学习,永远在路上!</p><p> 11月13日一早,我们一行九人便奔赴婺源,参加“教育新视野·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听课活动。</p> <p>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p> 下午,利用课前难得的空闲,大家相约篁岭,领略古朴村落深秋的旖旎——</p> 风光 <p> 风车、石碾、老屋、亭院、小桥、流水、古戏台;</p><p> 黄的菊、红的椒,褐的瓜,青的烟;</p><p> 一部浓缩的乡村史。</p> <p> 风景很美,课程也很满。</p> <p> 一进课堂,我最先窥见的,是那束指引孩子探究新天地的——</p> 亮光 <p> 大师,和我们一样,孩子每学习一个新知识点,要引导学生探索、感悟。</p><p> 他们的引导之路,有时和我们一样艰辛:百般引导,学生仍然捅不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无法豁然开朗。</p> <p> 但,大师就是大师。他们依然在引导,依然执着于让学生去探索、理解,让孩子自己得到结果。</p><p>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探究,过程顺畅当然好,过程曲折又何妨?</p> <p> 课堂,告诉我们怎么做;讲座,告诉我们为什么做。要做到知行合一,就得树立理念,抬高——</p> 眼光 <p> 课后的讲座,有画龙点睛之妙。</p> <p> 理念,不管是回归传统,还是大胆前卫,都能开阔我们的眼界。</p> <p> 生动的课堂,再周密的预设,生成总在其中。</p><p> 大师们所看重的“教育机智”,便是课上到山穷水尽处教师脑中一闪而现的——</p> 灵光 <p> 这次,罗鸣亮老师预定课程被原班级上过了,临时改上《近似数》,便是“教育机智”的一次亲身演绎。</p> <p> 大师们的上课风格各有千秋,但所有课,一样的朴实无华。</p><p> 他们的课堂很有温度,情到浓时,可以感受到喜悦的-----</p> 泪光 <p> 一堂公开课上,一个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未举过手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课的中间竟然勇敢地举手发言。播放课堂实录时,视频里孩子骄傲坐下的那一刻,我竟忍不住鼻子发酸。</p> <p> 并不明亮的礼堂,因为大师们的到来,满是熠熠——</p> 星光 <p> 这些大师,才是我们老师所追的星。</p><p> 课间,洪学敏、胡甜甜两位老师与大师亲密合影。</p> <p> 蔡冰清老师同俞正强大师进行了同台互动。</p> <p> 一路听,一路记,</p><p> 一路回味,一路思索…</p> <p> 愿,这星星点点、丝丝缕缕的光,汇聚在一起,成为九小明天更加灿烂的---</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阳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