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生长于南方的我知道茶叶泡出的温暖,却一直神往北国秋冬的清寒,心驰“天子守国门”土地的厚重,更想观摩故宫建筑艺术的气势磅礴。邱问我,旅行的下一站向往哪里,心念着要带上果果,却不敢放下他的学业。直到有天,邱告诉我,故宫正在举办“丹宸永固”六百年大展,七百年太远,还是只争朝夕吧,一次向往很久的旅行说走就走…同行的还有邱的同学敏,她第二天从福州来京与我们汇合。</p> <p>南风知我意,送我至北游,下午五点平安抵达预订的酒店。我俩步行十几分钟去较近的四季民福烤鸭店,点了网评必点的菜肴,要吃完菜鸭饼却没有上,问服务员才知道我们吃的春卷皮就是鸭饼。巧伴豆苗酸甜,杏仁豆腐微苦,鸭皮居然是蘸白糖吃,怕腻着,改换为蘸酱。</p> <p>找到门框胡同卤煮总店,是一家始于1902年的老店。我俩美滋滋的听了老板的建议点了标准卤煮和炸灌肠,吃了几口才发现尽是荤菜,卤煮里是肥肠、心肺和火烧(我觉得就是硬硬的面疙瘩),炸灌肠也是油油的。环顾四周每桌食客都有一瓶二锅头,有牛栏山,有红星,我不由的感叹北方人喝酒太厉害了,再看酒柜,一排都是各色的二锅头。</p> <p>第二天一早出来直杀附近的炸酱面馆,却发现大门紧闭,昨晚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的店一个个都没人(后来问了邱在北京的同学,原来炸酱面馆大部分只中午和晚上卖),纳闷地往胡同里去觅早餐吃,找到一家“门框锅贴涂”,点了煎饼和炸酱面我俩分着吃,天啊,一份炸酱面好大的量,最后没能吃完,也不喜欢吃这味儿。</p> <p>我俩骑自行车直奔国家历史博物馆,安检工作人员很小心,邱充电宝的盖子松动了都不能带进去,说怕爆炸,我在博物馆给手机充电也被工作人员制止了。</p> <p>看到历史书上教过的文物,心里按捺不住的激动。北京人复原像、人面鱼纹彩陶盆、四羊青铜方尊。</p> <p>猜这个大家伙是什么,青铜冰鉴,是用来冰镇酒的容器,这件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也是当时祭祀中一种重要的礼器,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只能是王室贵族才能享用,这件冰鉴就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用器。</p> <p>三轮青铜盘,春秋时期的。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盘一般是用来盛水的盥洗器。在发掘出的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盘很常见,但是有轮子的盘仅此一件,堪称是中国最早的三轮车。这个盘用来装水果很好看,邱说恐怕会把车轮压断吧。</p> <p>金缕玉柙(也称为金缕玉衣),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公元前55年。玉片很深色,看不出美感。从东汉时期,玉柙的使用确立了分级制度,皇帝用金缕玉柙,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柙,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柙。</p> <p>马尾巴挽成一个结的兵马俑,彩色的涂料还没有掉光。</p> <p>我们四川出土的陶俑,在成都市博物馆看到过类似的,女性俑人头戴的花很大,很容易在众多陶俑里区分出来,看来当时的蜀国女性非常妖精呀。</p> <p>8月底在云南省博物馆看到”滇王之印“复制品,当时在复制品边上写着真品在国家历史博物馆,没想到两个多月后我就看到了真品。这个印是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武帝赐"滇王之印"。</p> <p>一看这青铜器就像云南的,结果不出所料。这个叫”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是古滇青铜器中的独有器物,是滇王和贵族用来盛放海贝和珍宝的宝箱。</p> <p>独孤信墓志,书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方正刚劲,为魏碑体,独孤信是北朝将领,死于西魏北周改朝换代之际的政治斗争,草草安葬,墓志也非常简略,虽然他不得善终,可是后人却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其长女为北周明帝皇后,第七女为隋文帝皇后,第四女则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就和西方在往来了,这个玻璃杯是罗马帝国制作的。</p> <p>彩绘陶戴帏帽女骑俑,帏帽原为居住在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出门防风的实用性帽子,传到中原地区成为贵族妇女出游的时尚性装束,在唐代初年很盛行,朝廷曾禁止这种风尚,反而却使其更为风行,以至“则天之后,帏帽大行。”</p> <p>这是唐代的青白釉瓷牛车,实物很小,也是墓中出土,先秦时期,牛车只用来拉笨重的东西,汉代已把牛车作为交通工具,晋代,人们乘牛车出行蔚成风气,而在隋唐使用更是很普遍了。</p> <p>这套制作非常精美的,像现代工艺的首饰,为一个9岁的隋朝女孩生前所拥有,她叫李静训,是隋朝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外孙女,一条镶嵌珍珠和鸡血石、雕大角鹿的青金石的金项链,一对镶珠金手镯。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p> <p>昆仑人陶俑,昆仑这个名称早在三国时已有记载,指色黑之人,而非指人类学上的黑种人。我想起《大明宫词》里戴昆仑奴面具的薛绍了。</p> <p>看看宋朝有多繁华了,连一个针铺都有广告传单了,这个版是用来印刷广告的模具。</p> <p>九龙九凤凤冠的主人是明神宗孝端显皇后,这件造型精美的凤冠共用了5000余颗珍珠,红宝石百余粒,蓝色的全是点翠工艺(不知道杀了好多只翠鸟)。孝端皇后性情温和,却不受皇帝喜爱,幸好深得太后欢心。她生前当了42年皇后,因其无子,故引发了一场是立长子朱常洛(恭妃所生,后面还要说她的故事)还是三子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为太子的“国本”之争,影响明末政局甚深,使万历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由治转乱的转折期。</p> <p>宪宗元宵行乐图,是幅写实性的行乐图。明宪宗朱见深,就是那个宠爱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宫女万氏,并立她为贵妃,不思朝政的皇帝。他喜爱绘画,尤其喜欢让画师将他的生活都描绘出来,这幅图可能是他亲自监督宫廷画师绘成的。</p> <p>原来芥子园画传这套书是沈心友编撰,沈心友的老丈人是戏曲家李渔,李渔的别墅就叫芥子园,历史真是有名堂啊有名堂。</p> <p>马王堆1号墓瑟,春秋至秦汉以来出土古瑟以数十计,但多残缺不全或柱位不详。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瑟保存完好,瑟多为二十五根琴弦,比现在的古筝、古琴都多。</p> <p>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大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后来成为了乐器。</p> <p>法螺,是佛教举行仪式时吹奏的一种唇振气鸣乐器,用同名软体动物“法螺”的贝壳制成的物品。这个法器,实物挺大,镶有珊瑚,青金石,绿松石,法螺上面还刻有花纹,我围着这个大法螺转了三个面,真想“小螺号,滴滴的吹”。</p> <p>云肩,是汉民族传统礼服的重要配饰,清代云肩发展至鼎盛并成为汉族婚礼必备服饰,这个很美,这款应该是如意云纹。</p> <p>一看就是八大山人作品。</p> <p>沈周的三幅山水作品,就喜欢这种深山幽谷之中的景色。</p> <p>我俩一直看到博物馆闭馆才出来,天已经黑了,街道上的两棵树也能这么美,这就是秋天带来的颜色,秋天的北平会想到《城南旧事》,可又忘了林海音是否讲过秋天。</p> <p>晚餐吃的是“局气”餐厅,排队等号了一个小时,刚好等到敏同学从福州飞到北京,我们三人胜利汇合。局气是北京老话儿,意思是最正直、最讲理、最仗义的“讲究人儿”才能称局气。</p> <p>丹宸永固,感觉我们的汉字真的博大精深,因为“丹宸永固”这四个字真的比“皇上那红色的家真结实”好听多了。</p> <p>朱棣早年封燕王驻守北京,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成为永乐大帝。在此期间鞑靼、瓦剌先后崛起,不断袭扰明朝边境,面对北方的野蛮袭击,中国北方平原地区不易防御,与北方相比,南方显然更加富裕。对于他迁都北平,有说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有说南京是明朝的经济中心,朱棣搬家是为了躲避明朝的官员,因为从统治基础上来说,南京所在的江浙地区,有很多心理上支持怀念建文帝的文士,迁都北京,则可以使朱棣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理上要踏实的多。为了建文帝的神秘死因,朱棣穷极一生寻找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派遣郑和率庞大的舰队下南洋去探访,而建文帝被烧死的说法,也许是朱棣为了自己能够合法登基而制造的假象。</p> <p>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下令修建北京故宫,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距今600年。</p> <p>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并沿用明代宫殿(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入侵者,满族被汉文化所折服了,从他们写汉字,学儒家思想等来看,不是他们统治我们,而是我们汉族汉化了他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历时268年。这期间,清代的十位皇帝为满足理政、寝居、宗教等活动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了今天紫禁城的格局。</p> <p>展厅从午门开始,这些以前只能站在屋檐下仰视的走兽,从屋脊上被“搬到”了展厅里。这套小兽是康熙年间重建太和殿的原件。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每个都有特别的含义。</p> <p>每年元旦子时乾隆帝都会在养心殿东暖阁举行开笔仪式,仪式上必然要摆放一只重要的杯子,它造型华美,名叫金镶珠宝金瓯永固杯。“金瓯”比喻疆土完固无缺,清朝皇帝将“金瓯永固”杯视为珍贵的祖传法物,借此希望政权长久、江山永固。金瓯永固杯是乾隆的“许愿杯”。元旦的零点,乾隆皇帝会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放金瓯永固杯,倒入屠苏酒饮下。皇帝亲自点燃玉烛台上的蜡烛,把万年青笔在八吉祥炉上熏一下,书写吉语,封存于黄匣中。</p> <p>明黄色缎绣藤萝纹夹衬衣,为慈禧所有,纹饰上的蓝色与紫色藤萝非常符合她的审美,她是紫藤花控。</p> <p>符望阁西间紫檀边框百宝嵌炕沿板,符望阁是乾隆的宁寿宫花园的院落主体建筑,用宝石、珊瑚、碧玉、螺钿、象牙、蜜蜡、沉香等种种珍贵材料,雕成各式图案,错杂镶嵌在漆面上,这只是一个炕沿的板子就这么奢华。</p> <p>上图为南京故宫的琉璃勾头滴水,下图为延禧宫内灵沼轩的瓷砖,瓷砖背面还保留着烧造时模印的品牌名称,原来产自德国不莱梅的一座小镇的陶瓷厂。</p> <p>康熙的果盘: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攒,聚也,攒盘,即拼盘,攒盘之上,置八方美食,享万福迭至。</p> <p>右边是养心殿正殿东暖阁后檐明瓦片,猜是什么做的,是海月的贝壳,这动物的壳在古代已成为明瓦和窗贝在房屋中使用,故宫只此一件原件。</p> <p>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的都是此砖,在砖的侧面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也可能因为在苏州烧制,专门运往京城,所以叫京砖,其工艺程序之复杂,且劳民伤财花了很多钱运回北京。砖要达到“敲之有声如金玉,断之无孔如磐石”的质量。</p> <p>这些小方块是用来示意站立位置的,每当有盛大活动的时候,太监们就一个个的站在这里,手里该举啥的就各司其职。</p> <p>在乾清宫的御道下面,藏着一个贯穿东西的通道,叫做老虎洞,开辟这条老虎洞的用意主要是为了供宫女或者是太监们出行的通道。</p> <p>御花园很小,因为皇帝们都在紫禁城西边的北海、中海、南海游玩。</p> <p>御花园有三个奇石,其中这块木变石是黑龙江将军福僧阿供奉给乾隆的贡品,乾隆对此石十分的喜爱,还亲自题诗一首:“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铿尔,节里尚依然。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p> <p>谁敢说自家的瓷砖有这么美?</p> <p>珍宝馆内的宝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挑了几个很有特色的呈现。清朝貂皮金凤嵌珠宝皇后冬朝冠,奢华至极呀。</p> <p>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明神宗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她因生下儿子朱常洛由宫女身份封为恭妃。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朱常洛应为太子,但万历想立郑贵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在立位之争的过程中被幽禁景阳宫,不得与儿子见面,饱受冷眼和虐待。万历末年,明神宗妥协,朱常洛被立为太子,恭妃直至病危之时才母子相见,去世时也才47岁。定陵之中的凤冠是其孙儿为她定制的,属于她的凤冠,她其实并未见过,更别说佩戴过了。</p> <p>为什么宫里的女人们都想当皇后呢,因为有这些美轮美奂的首饰呀。</p> <p>两个很可爱的小盒子。</p> <p>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金庸。</p> <p>左边是画珐琅开光三阳开泰图手炉,右边是以假乱真的铜镀金嵌画珐琅盆珊瑚菊花盆景。</p> <p>真实的和手绘版的玉兰花。</p> <p>这个右边也是手绘的。</p> <p>钟表馆里乾隆最喜欢的机械人偶钟,机械人能手持毛笔书写“八方向化, 九土来王”,意思是周边国家都向往文明先进的天朝,世界各国都来臣服纳贡。就在乾隆做着天下唯我独尊的泱泱大国梦的时候,西方通过工业革命,悄然超过了中国,长期的封闭锁国,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统治者阶层对这一切浑然不觉。</p> <p>打卡故宫脊兽冰淇淋,那天只有这种巧克力色的,没有其他的颜色,真遗憾。</p> <p>储秀宫慈禧住的地方,岁月的流逝和侵蚀,让它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只留下惆怅让世人遐想。这个会客室和清宫剧里的还真是一样,近年来看的最长的一部剧就是《延禧宫略》了,我站在窗外还想像秦岚演的富察皇后坐在垫上的模样,被清宫剧荼毒太深。</p> <p>大名鼎鼎的军机处,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p> <p>一天时间很快过去,到了故宫闭关的时间,我们意犹未尽的一边看着对面的景山(也是崇祯皇帝吊死的煤山)一边走出宫门,不由的叹历史的变迁。</p> <p>今晚邱在北京工作的小徐同学来请我们吃聚宝源涮羊肉,这个店在后海,主人太热情了,给我们点了5盘羊肉,让我们撑到吃不下为止。晚上顺便泡了下后海酒吧。</p> <p>天坛公园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也有600年历史了。不得不说古人对色彩之间的搭配很有讲究,祈年殿屋顶的这瓦蓝与上空的天色浑然一体,摄人心魄。</p> <p>祈年殿中让人惊艳的天花板。</p> <p>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这些柱子都是金丝楠木做的。</p> <p>暮秋初冬,班斓天坛。透过城门洞望去,秋日的阳光晒在祈福殿上,光芒四射,如瑶台琼室。</p> <p>公园里有几千株300岁以上的松柏,青翠之间有许多黑头小鸟飞翔跳跃,突然想到故宫中的宫猫了,天坛里的应该叫坛鸟吧,在帝王祭天祈运,五谷丰登的日子,坛鸟们就在祭坛边上吃祭品。</p> <p>打卡天坛的冰激凌🍦</p> <p>杨梅竹斜街,乾隆时期的《京城全图》中,标注为“杨媒斜街”,据说是因清朝前期这条斜街居住着一位善于说媒的杨媒婆,清朝光绪年间,谐音并雅化为“杨梅竹斜街”。这里有各色各样的朱漆大门。</p> <p>青云阁是一座轿子型建筑,楼有三层,中庭为跑马廊。台球运动,最早就是由青云阁引领京城的时尚潮头。其内的普珍园菜馆、玉壶春茶楼等老字号留下了鲁迅、周作人、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实秋等众多历史名人的身影。</p> <p>北京最美是清秋。</p> <p>刀下留人!!!</p> <p>来了燕京,当然要喝喝燕京啤酒,吃当地很火的烤肉刘,满座,可是,没有豆面的烤肉,没有灵魂。。。。。。</p> <p>最后一天,去了798艺术区,这里原为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如今因当代艺术和798生活方式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p> <p>逛了一上午,觉得艺术细胞不够,于是改变行程前往中国电影博物馆,这里居然有小时看过的泪奔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穿过的毛衣,现在还记得当初和我妈妈一起在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的往事。</p> <p>有《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动画片的原稿,还有木偶剧《阿凡提》中的木偶,满满儿时的记忆。博物馆介绍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以及电影科技博览,有二十个展厅,没做好功课,瞎逛一阵,本想仔细看看民国时期电影在上海的发展历程,可惜时间不够,只能遗憾的草草掠过。</p> <p>时间过得太快,我们的北国之行就这样结束了。北京,真的是个需要不止一次来的地方,颐和园、雍和宫、恭王府、红螺寺、明十三陵、长城。。。都没有时间去看了。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p> <p>赶上了600年展览,却没能赶上今天故宫的初雪。 </p><p>2020年11月21日</p><p>小贴士:1、手机下载北京一卡通绑定微信或银行卡,扫码坐公交车和地铁,北京的公交车下车还需要在后门再扫码一次,不然收费会收到终点站。2、微信小程序里关注北京健康宝,因为到处都需要扫码打卡登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