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第一个冬天,知青们大多赶在年前跑回了杭州的家。转眼就是1970年阳春二月,西湖岸边,杨柳新芽催绿,桃花含苞欲开,可是,没有了户口的知青们,像西湖里的浮萍,没有根。哪有心情留恋和享受湖光山色的春光。
那年代,国家对所有食品实行配给制,按户口发放供应票证。杭州市区居民每人每月可凭票购买荤菜(肉、禽、蛋)2市两,水产1.5市斤,豆制品7张,食糖2市两,火柴一小盒,粮食24市斤,煤球(3人户120市斤)。没有了户口,什么票也没有了,尤其是没有粮票,平时和家里人一起喝稀粥吃杂粮,一日三餐并两餐。做菜没有油,也吃不到猪肉,所以胃里空荡荡的干涩和难受。即使是这样,政府为了及时归还欠苏联的钱,动员市民省下二两肉票。家中难得吃一回红烧肉,只分到一小块,含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回去吧!三月的中旬,我们十多位知青背上棉袄棉裤和棉大衣,用一条扁担挑着结伴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