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永 丰 县 红 色 文 化 研 究 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永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配音 《红色记忆》</i></b></p> <p><br></p><p><br></p><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第一编 坚定执着追理想</b></p> <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红色永丰印记】</i></b></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震撼人心的第一次农民暴动</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永丰县潭头乡芹溪暴动</span></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文/艾圣才</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7年11月,吉安县(现青原区)东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取得胜利后,为了扩大革命范围,受中共东固支部的派遣,共产党员姚振、白振武、郭梅等人于年底来到芹溪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发动群众,准备组织农民暴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芹溪,在潭头的西南边沿,与东固仅一山之隔,崇山峻岭绵延不断,树茂林密云雾缠绵,方圆近20里的范围内,有芹菜坑、会溪、石陂、北坑等好几个小村,共100多户人家。大多数农民都是靠租种地主劣绅的土地和山岭为生,深受压迫和剥削,生活十分贫穷,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姚振、白振武、郭梅等人白天跋山涉水,走山路,穿密林;晚上顶着稀疏的月色或昏暗的星光,摸黑到各村,挨家挨户进行革命宣传工作。工作进展顺利,在芹菜坑一带联系了姚蕃、叶早香、欧阳岳、郭海干、姚泉秀、叶奇论等一批曾在东固读书的进步青年,这些青年革命积极性高、工作主动。经过努力很快在芹菜坑、石陂、会溪等村创办了“贫民夜校”,并以贫民夜校为基地,开展革命宣传,发现和培养革命骨干,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姚振等人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和革命工作的需要,秘密成立了中共芹溪支部,姚振担任党支部书记。</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贫民夜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逐渐高涨,举行暴动的条件基本成熟。1928年2月下旬的一天,党支部在芹菜坑草坪上召开农民群众大会,公开成立农民协会。姚振等人先行来到草坪上,做好开会准备;各村农民群众兴致特别高,个个精神抖擞、满心欢喜按时来开会。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姚振情绪激昂的说:“东固农民暴动,你们晓得吧!”“晓得!”“听说过!”“暴动成功了!”姚振接着说:“东固60多名游击队和100多暴动队员,在赖经邦、段月泉等人的率领下,手拿长枪、鸟铳、大刀、梭标等,分别到吉安县的富田、永和,还有吉水县的水南等地打恶霸、抓土豪,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姚振号召广大贫苦农民向东固农民学习,积极投身革命;他说:“我们也要团结起来,打土豪劣绅。”姚振顿了顿,嗓门提高了八度说,“大家愿不愿意,有没有决心!”农民们坚定的高声喊道:“愿意!有决心!”“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只等你下命令!”农民群众的革命情绪高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漫画图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会选举叶继宗为执委常委,姚振、欧阳岳、叶启来、叶宗元等为执委。顿时会场上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威震山乡。姚振将一面红旗高高举起,正式宣告永丰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芹菜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了由90人组成的赤卫队。中共芹溪支部当机立断,抓住有利时机,决定第二天拂晓举行暴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第二天凌晨,满山云雾缠绕,不多时东方日出,天渐亮雾气消散。各村农民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聚集在芹菜坑草坪上,简短的碰头会,布置暴动任务。接着在姚振、叶继宗等人的率领下,以赤卫队为主的农民暴动队伍,手拿鸟铳、梭标、大刀等武器,浩浩荡荡开到芹菜坑打土豪——叶宗林。</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赤卫队战士(影视图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江西省永丰县南坑区苏维埃政府通行证(此图片仅供了解苏区社会状况)。</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叶宗林横行乡里,称王称霸,从来不把农民群众放在眼里,这天竟还敢胆大包天的龟缩在家睡大觉。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泥腿子这次来真格的。他的家丁见到暴动队伍,慌慌张张、跌跌撞撞跑去向他报告:“不好了……”叶宗林知道暴动队伍来了,他呵斥道:“慌,慌什么!没用的东西。”听到外面的声势,其实叶宗林内心也开始紧张了,慌忙起床,强作镇定吩咐手下,自己强忍着内心的恐惧,赶快跑出来迎接暴动队伍,一见姚振等人,就嬉皮笑脸,极力想讨好,口里还念念有词:“欢迎欢迎!”没有谁理会他这一套。叶宗林看到叶继宗率领一批暴动队员早已把他家包围了,咬牙切齿,但浑身发抖。姚振率领其他暴动队员走进屋内,把他的家翻了个底朝天,有的搬东西,有的挑谷子等。叶宗林和他的家人瞪着眼,看着暴动队员将他家的财产全部搬出,并当场分发给贫苦农民。叶宗林站在旁边不敢出声,斜着眼睛凶狠的瞅着,露出仇视的目光,姚振大吼一声:“看!看什么。把他抓起来!”他吓得想溜,却踉踉跄跄摔了个狗吃屎,赤卫队员把他五花大绑。之后,农民暴动队伍开往北坑、石陂、会溪等村,分别打了宁逢喜、郭里道、崔厚民等几家土豪劣绅,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罚了他们款子;没收的粮食、财物等全部分给贫苦农民,罚的款子则全部交赤卫队购买枪支弹药。</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发动暴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此,芹溪一带的一切权力归农协,村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农协作主。芹溪赤卫队成为农民自己的武装,不仅保卫了芹溪一带贫苦农民的权益,而且协同第七纵队打垮过南龙靖卫团。后来在第七纵队的帮助和指导下,以芹溪赤卫队为基础,组建了潭头游击队,革命的范围也从芹溪一带扩展到潭头、南溪、卧龙等地,这支游击队不仅打退了吉水冠山和永丰沙溪、藤田、石马等地靖卫团的数次进攻;6月,协助龙冈的革命群众,对国民党龙冈区党部和区警察所进行了打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农民暴动的斗争考验中,涌现了一批革命坚定的积极分子,经白振武、姚振、郭梅等人介绍,又一批积极分子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芹溪暴动取得胜利后,在中共永丰县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藤田、石马、沙溪等地举行了农民暴动;同时其它各区、乡、村纷纷涌现了规模大小不同的农民暴动;农民运动的风暴,席卷了永丰中南部地区,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势力, 极大地调动了永丰全县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芹溪暴动的组织者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取得暴动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路线是胜利之本;在和平年代,群众路线也是胜利之本。新时代,有效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力量,去夺取一个又一个更大的胜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span></p> <p><br></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缅怀永丰英豪】</i></b></p> <p> </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佐龙乡”名背后的故事</b></p><p>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文/袁飞贤</span></p><p> </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江西永丰北部有一乡自古以来都叫龙云乡,新中国成立后,却改名为“佐龙乡”,一直沿用至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跟境内白鹇洲村出了一位早期著名革命烈士有关,这位烈士名叫袁佐龙(1901—1930年),字振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东固区委书记、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兼秘书长等职。生前,他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留下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袁佐龙(1901—1930)字振亚,江西省永丰县龙云乡白塘州村人。永丰县大革命运动的组织者,东固革命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之一。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22年入吉安阳明中学。1924年暑假与宋大勋等人在永丰创办“恩江学会”,宣传马列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任团吉安特支第三小组组长,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受中共吉安特别支部的委派,到上海大学学习。11月,北伐军攻占南昌后,担任峡江、吉水、永丰、吉安等县特派员。12月任永丰县总工会委员长和中共永丰支部书记。1927年后,从事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28年4月,领导了永丰县藤田、石马的农民暴动。9月任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政治部主任。1929年调任东固区区委书记。1930年初,在永丰上固主持赣西南党训班,曾任江西工农红军学校政治教官,赣西南办事处秘书长兼机关党团书记。1930年12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1945年,党的“七大”会上追认为革命烈士。解放后,永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家乡龙云乡改名为佐龙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创团办校播马列,寻求真理追理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袁佐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进步青年,虽然他家生活比较富裕,但他为人正派,富有理想,思想进步。小学读书期间,他目睹社会黑暗和军阀反动统治,便开始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作自己的座右铭。1922年7月,在邻村花园村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进步学生宋大勋的鼓励和支持下,袁佐龙考入吉安阳明中学。在吉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向导》、《新青年》等大量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并积极参加吉安的民主革命运动。1923年1月袁佐龙与旅吉好友宋大勋、薛佐唐等人一起,利用寒假回县之机,组织本县部分进步青年,在县城创办了永丰青年书报社(又名图书集览部)。里面的图书,一部分是动员大家捐献的,另一部分是大家凑钱买的,其中袁佐龙对办社尤为积极,买书的钱,他出得最多。这些书主要包括《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和《向导》等革命书刊。1924年1月他们还在县立小学内创办了永丰恩江旅吉学界假期平民夜校,吸收县城青年手工业工人、失学儿童及城郊青年农民参加学习,向他们传授文化知识并宣传马列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4年8月,为了扩大革命影响,袁佐龙等人在县城儒学(又名孔庙、学宫)内还秘密创办了进步团体“恩江学会”。翌年7月,“恩江学会”以学术团体名义向社会公开,袁佐龙担任副会长。为解决经费困难,他又拿出家里的积蓄,添置了一批进步书刊,扩大了图书部的藏书量。他还和其他同志一道,以“恩江学会”为阵地,在继续办好“平民夜校”的基础上,又创办了“恩江小学”,出版了《平民报》,使“恩江学会”的声誉大增,会员由二三十人迅速发展到七八十人,为永丰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干部和组织基础。</span></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身陷囹圄志坚定,越狱自由向革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7年1月,蒋介石在南昌指使国民党右派篡夺了江西省党部和省政府的领导权,随后派出“特派员”分赴各地夺权。3月初,江西省党部特派员罗郁芬回到永丰,勾结地方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右派宋居仁,纠集流氓地痞,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于7日凌晨围攻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领导的国民党永丰县党部、总工会和农民协会,逮捕了以袁佐龙为首的30余名领导人,制造了永丰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三七”事变。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袁佐龙被捕后,国民党右派不仅将他游街示众,进行凌辱毒打,而且逼迫他放弃革命立场,解散总工会和农民协会,他断然拒绝!在宋居仁设下的“鸿门宴”上,当宋问他是哪一派时,他义正词严地回答:“我是你的对立派,请问如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危亡的关头,你不去反帝反封建,却来抓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革命者,你又是哪一派?”一席话驳得右派分子们哑口无言。不久慑于民众的巨大压力,县政府释放了大部分革命者,但对袁佐龙等四人仍扣压不放。3月底,袁佐龙等四人在工农群众的帮助下,杀了两个看守,打开牢门,越狱成功,秘密潜往南昌。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袁佐龙到南昌时,南昌已发生“四二”革命暴动,把国民党右派所把持的省党部摧垮,大革命运动的领导权重新回到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手中。袁佐龙趁机向省党部、省政府控诉永丰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罪行,提出惩治反革命分子的要求。他的正义要求,得到省党部、省政府的支持。省党部和省政府不久便派了一个连的武装来到永丰,帮助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夺回领导权。5月20日,经过激烈斗争,国民党永丰县党部重新被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掌握,永丰县总工会和农民协会也得到恢复。但这一大好形势,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没有维持多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回乡革命闹割据,兴军杀敌斗志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昌起义两个多月后即1927年10月底,袁佐龙受中共赣西特委委派回到永丰开展革命活动。当时由于县城敌强我弱,党组织已遭破坏,袁佐龙决定向上永丰农村转移。11月,他召集隐蔽在藤田一带的吴江、刘泽民等人在层山村开会,秘密成立了中共永丰区委,袁佐龙担任书记。12月区委在层山村召开扩大会议,袁佐龙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讨论了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等问题,决定成立永丰工农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会后不久,永丰工农革命军在层山村成立,吴江任队长,袁佐龙任指导员。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8年1月袁佐龙、吴江率领永丰工农革命军攻打县城失败后,袁佐龙率领军队转移到潭头。此时,吉水冠山农军也到潭头活动。根据斗争需要,永丰工农革命军与吉水农军合编为永吉工农革命军(永吉游击队)。此军与东固工农革命军,在群众的协助下,趁敌不备,分兵三路,袭击沙溪,打死打伤开到沙溪的藤田石马靖卫队员20多人,缴枪20多条。 6月,在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支持下,袁佐龙、吴江领导了藤田、石马、沙溪和乐安大小金竹、招携等地的农民暴动,公开成立了几十个农民协会,在永乐边境形成了一小块赤色割据区域。7月13日,袁佐龙来到东固,参加了第七纵队的武装斗争。9月袁佐龙出任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政治部主任,主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span></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战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缴枪证。</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繳槍證</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紅軍歡迎投降的白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自帶武器投誠者有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姓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武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紅二團軍事委員會 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公章:江西紅軍獨立二團軍事委員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江西红军独立团先遣队标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袁佐龙的故事和事迹还有很多,今天仅举三例。最令人惋惜的是,1930年12月,袁佐龙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年仅29岁,可谓英年早逝!毛泽东曾充分肯定他的革命功绩,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袁佐龙为革命烈士。解放后,永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家乡龙云乡改名为“佐龙乡”,以此永远铭记他为共和国的创建所立下的不朽功勋。</span></p><p> </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或战死沙场,或就义于敌人的刑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无数英雄模范为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献身,或为革命鞠躬尽瘁。为缅怀革命先烈和英模,弘扬他们的光辉业绩,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人民政府以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的英名命名了一批乡名和镇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全国在革命烈士、英雄模范的家乡以烈士英名和英模名字命名的乡名和镇名共41个。</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全国在革命烈士的牺牲地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以其名字命名的乡名和镇名共53个。</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简介</b></p><p><br></p><p> 赣西南苏区的地方红军部队。1928年8月,中共赣西特委调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七纵队到赣江西岸与第九纵队一道游击于分宜、新余、安福等县,队伍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同年9月,两纵队奉中共赣西特委之命开赴吉水县阜田圩整训,并在特委秘书长李文林主持下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团长先后为李文林、李韶九,副团长段起凤(段月泉),党代表李文林兼,下辖四个连和一个政治宣传队,直属中共赣西特委指挥,活动于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广昌、南丰、宁都、于都、兴国、泰和、峡江、新余、分宜、安福等县。红二团是赣西南地区一支团一级的地方红军部队,这一地区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从此向前推进了一步。1930年1月,中共赣西特委、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五军军委在遂川县雩田圩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红二团与红三、四、五等团合编为红军第六军。会后,红二团编入红六军。</p><p><br></p><p><br></p> <p><br></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主编 宋军平 郭和贵</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撰稿 袁飞贤 艾圣才</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图片 曾 健</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编辑 刘云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