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通信兵——纪念步兵第413团通信连赴云南老山前线参战40周年

茶韵禅风

<p class="ql-block">  我部413团于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奉中央军委命令赴云南中越边境老山地区参加对越自卫还击防御作战,团直通信连担负战时全团作战指挥通信保障任务。整个参战过程分为战前个通信准备、战前通信训练、战时通信保障和战后回撤四个阶段,战时通信保障是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根本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全团通信兵在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挥下,认真组织并实施各种通信手段,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有线无线用通信并用信,保障了全团9.3公里的一线防御正面、200多个阵地,300多个战斗哨位的通信联络,在敌情、战情、天情和地情错综杂的情况下,胜利保障了老山战场“5.31”“6.2”“6.9”“7.9”“8.14”“9.18”“9.23”“1.1”“1.5”“1.11”“1.28”等与友邻部队配合的大规模出击作战,以及我团独立的较大规模的防御作战和反偷袭、反袭扰作战,胜利粉碎了敌加强连规模的进攻2次,排和加强排规模的进攻22次,排至班级规模的偷袭和袭扰190余次。</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作战中,全体通信兵指战员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与通信工作的优良作风,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分秒必争,团结协作,不怕牺牲,不怕苦累,克服了种种困难,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造了一条炸不断的电话线,化作了一束永不消失的电波,誓死保障了作战通信联络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圆满地完成了战时通信保障任务,为全团作战胜利做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战时司令部通信股合影。从左至右分别为作者(战时团嘉奖)、股长肖恩利(战时三等功)、通信员刘茂福(战时三等功)、收发员王春生(战时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86年春,作者在芭蕉坪。</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前沿阵地</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战场近景</p> <p class="ql-block">  芭蕉坪后面山峰是八里河东山,老山前线主战场之一,原为原始森林,建立防御阵地后,这里成为越军攻击的重点目标,因反复遭到越军炮火轰炸,山上树木植被几乎被炸光,大树被炸成“光杆”,被誉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全体参战指战员以人在阵地、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不惜鲜血牺牲,誓死坚守祖国领土,用青春和生命铸造祖国边陲铜墙铁壁,数十次打退越军的偷袭和进攻。</p> <p class="ql-block">  团基本指挥所设置所在地——芭蕉坪。它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苗族村寨,此处为亚热带气候,山高林密,高温潮湿,峰峦叠嶂,植被繁茂,乔冠树木丛生,葛藤缠绕,阴雨连天,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芭蕉为生而由此得名,这里是我军轮战部队前沿阵地的指挥中心、通信枢纽和军事交通运输要道,济南军区赴滇防御作战出现的第一位战斗英雄高福胜就在413团。</p><p class="ql-block"> 后面山头为团基本指挥所,右侧平顶楼是138师前线阵地救护所。</p><p class="ql-block"> 这里时常遭受越军炮火轰炸和特种兵偷袭,不少战士和老百姓在此伤亡。</p> <p>  两座山头后面山峰就是一线前沿阵地,原先的原始森林,被炮火轰炸的树木稀疏可数,战士们在高温潮湿的战壕里英勇顽强的坚守阵地,栉风沐雨,风餐宿露,时时有蚊虫叮咬,刻刻有炮弹轰击,天天防备越军偷袭。</p> <p>老山主峰</p> <p class="ql-block">野战电报站,永不消失的电波。</p> <p class="ql-block">野战电话站,炸不断的电线。</p> <p class="ql-block">主要负责团基本指挥所对军、师基本指挥的无线电通信联络。</p> <p class="ql-block">野战被复线路进行架空明线化改造,是我团结合作战实际并确保战时通信保障稳定不间断的一项创举,被67军在作战部队推广,我团被67军评为“战时通信保障先进单位”。</p> <p>  通信连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实施团对军、师及各营、团直分队的通信联络,指导营以下分队实施通信保障,配属侦察分队遂行战斗任务。</p> <p>右四为连长杨复田,左二为指导员刘世发。</p> <p class="ql-block">有线电通信兵正在巡线护线路。战时,团直通信分队在战斗空隙主动到了一线班排前沿阵地哨所指导步兵开展通信器材的使用维护和一般故障排除,确保作战指挥畅通。作者及时跟进调研,认真总结,写出了一篇《步通协同,确保畅通》作为战时通信保障经验,并被军、师转发全体作战部队学习借鉴。</p> <p>无线电通信兵正在收发电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战时我团守卫的唯一通往前沿阵的白石岩大桥。85年秋作者在白石岩大桥地区检查通信工作。</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白石岩大桥及瀑布。</p> <p>  白石岩大桥是通信保障重点之一,它是通往前线阵地的咽喉要道,敌人通过渗透破袭等方式,千方百计的想炸毁大桥,我团一营、二营选拔精兵严防死守,采取阵前主动出击,严密封锁中间地带,设伏间隙谷地等战斗方式,履次挫败越军企图。</p> <p class="ql-block">  战时开设了9个电话总机站和分机站,12部电台加入和开通了对上对下无线电通信网,架设和维护团防御阵地近200余公里的野战被复线路,担负全团49个主要阵地、91个排以上防御战斗阵地、304个战斗哨位的作战通信保障。</p> <p>战场通信线路抢修</p> <p>阵地无线电台通信</p> <p class="ql-block">野战阵地电话站,主要负责营对团、营对连排阵的有线电通信联络。</p> <p class="ql-block">  2瓦报话员魏显林配属团侦察排潜伏敌前沿阵地侦察敌情。</p> <p class="ql-block">  为保障全团指作战通信指挥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全体通信兵指战员充分发扬我军“-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战斗精神,开,我团结合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理特点,打破野战通信线路敷设的传统方式,创新野战被复线路通信保障手段,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实行“被复线路明线化架设”,是全师唯一被67军评为“战时通信建设先进单位”的团队。</p> <p class="ql-block">野战阵地被复线路明线化架设。这一做法,创新了野战条件下被复线路通信保障方式,被济南军区轮战部队和以后的参战部队推广。我团被67军评为"战时通信建设先进单位",并在我团召开全军战时通信建设现场会,组织参战部队通信部门进行现场观摩。</p> <p class="ql-block">  架设班长郑林安,多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带领全班架设、抢修通往阵地的线路,战后荣立二等功,所带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p> <p>运动通信员正在抢修摩托车</p> <p>领导慰问 官兵同餐</p> <p>  通信战士张立华正在清理被越军炮火炸断的通信线路。</p> <p>炮火下抢修通信线路</p> <p class="ql-block">通信股长肖恩利时常冒着炮火到前沿一线阵地检查、指导通信保障工作,确保战斗指挥通信联络畅通。</p> <p class="ql-block">  战后通信连荣立集体二等功,获得“战时优秀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战后休整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6人荣立二等功、31名个人荣立三等功,26人火线入党。</p> <p class="ql-block">  此处阵地为老山前线的重点战场,被誉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阵地上的山头被炮火炸削10多米,许多年轻的指战员在这里为守卫祖国的领土受伤、致残,不少战士在此战斗到最后一粒子弹,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标号为211的高地,是战斗英雄李海欣带领战士坚守的阵地,李海欣英勇牺牲后,此阵地被誉为“李海欣高地”。</p> <p class="ql-block">昔日主战场,今天山青林茂,一片祥和。</p> <p>战士们依托老藤树攀登爬往山顶阵地</p> <p class="ql-block">  军首长视察我团防御阵地。左一为军长张志坚、中为团政委张以明、右一为副军长吴玉谦。</p> <p class="ql-block">师王树学政委(左三)带领政治部门到我团一营检查指导战时政治工作时在阵地就午餐(吃的都是军用罐头)。左一为作者,左二为解放军报社记者饶洪桥,右四为一营营长于显军。</p> <p>团长张发奎、政委张以明在前线合影</p> <p>前排左三参谋长苗见春、左四副参谋长王林远与司令部部分战友在前线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扬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鼓励战士英勇杀敌,鼓舞地方青年献身国防,战斗间隙我团与山东大学积极开展“双心”即“祖国在我心中”、“战士在我心中”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立刻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团基指坑道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一线前沿阵地检查通信联络</p> <p class="ql-block">通信连</p><p class="ql-block">连 长:杨复田</p><p class="ql-block">指导员:刘世发</p><p class="ql-block">副连长:孟凡华</p><p class="ql-block">副指导员:张学温</p><p class="ql-block">司务长:宋庆君</p><p class="ql-block">有线排长:高洪喜</p><p class="ql-block">无线排长:裴长宝</p><p class="ql-block">30w电台台长:杨天才</p><p class="ql-block">15w通信台长:孙海生</p><p class="ql-block">技 师:王万刚</p> <p>1941年10月,毛主席为通信兵题词。</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1980年11月入伍,1984年12月军校毕业提干,1985年1月分配到413团3营任通信排长,1985年2月调入团司令部通信股任通信参谋,1985年3月随团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战时曾主持通信股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全团战时通信保障,1986年6月完成作战任务随团撤回驻地;战后调入集团军通信团,1988年8月被集团军选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深造学习通信指挥专业,1995年8月转业至地方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