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登青龙山</b></p><p class="ql-block"> 青龙山坐落在盖州市陈屯境内,海拔700多米,因山势走向犹如青龙一般,故名青龙山。</p> <p> 每到假日过后,周围喜欢登山的人就会兴高采烈地讲起登青龙山时的那些趣事,在他们情绪的感召下,我希望某一天也攀登青龙山,寻找其中的快乐。一晃多少年过去了,直到今天,登山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应几位朋友的邀请,一同攀登近在咫尺的青龙山。</p> <p> 远方的青龙山秀美多姿,它宛如一条巨龙巍峨起伏地静卧在东方。随着四季的更迭呈现出不同的景象。</p> <p> 清晨,天边露出了鱼肚白,青龙山显现出青黑色的轮廓,似巨龙从漫漫长夜中渐渐苏醒,它是港口小城最早迎进太阳的地方。到了傍晚,西去的霞光轻拂在群山峻岭之上,青龙山又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模样,它又是最后目送太阳“隐匿”于大海的地方。</p> <p> 春天万物复苏,古老的青龙山苍松翠柏,葱绿挺拔,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迎春花、野玫瑰花竞相开放,一片生机盎然。在多雨的夏季,高耸的青龙山云雾笼罩,粗犷而又神秘。寒冬料峭,冰雪纷飞,大地一片灰白,青龙山又是那样的坚毅刚强。</p> <p> 晌午已过,到达青龙山景区时,已不见游人的踪影。一根栏杆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一位微胖的中年妇女,从售票处窗口探出头喊道:“进山在这儿买票”。收钱后,胖女人才转过身去,懒散地按下手中的遥控器,栏杆慢慢抬起,车径直向景区驶去。</p> <p> 山坳里,曲径通幽,鸟儿鸣唱。我们走下车,踏着坑洼不平的小道,开启了问顶之路。微风徐徐,山中的树木慢慢退去了华丽的外衣,五颜六色的叶片轻轻飘落在地上,将小路铺垫的松松软软,把山峦装扮的多姿多彩。</p> <p> 岁月轮回,一棵棵古树潸然倒下,化作沃土滋养着大地,一棵棵幼苗又破土而出,拔地而起,将美丽与希望留给山川大地。</p> <p> 树影斑驳间,几个尼姑模样的僧人在远处慢慢地走动,黄色的墙壁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的“佛”字,在繁密的树丛中显露出来,原来在山间隐藏着一座寺庙,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p> <p> 经过“喇嘛古洞”,就完全进入了寺庙的空间,向前再无路可走。我请教一旁忙碌的师傅,师傅微笑着停下脚步,向前方指了指说:“登山难,登青龙山顶更难”。我们相互鼓足了勇气,向顶峰继续攀登。</p> <p> 登顶的路更加崎岖难行,与其说是路,莫不如说是前人留下的几串脚印。登山时既要关注主峰的位置,避免走错了方向,又要防止身体失衡跌落万丈深渊。陡峭的悬崖上,前人留下来的绳索,为后人登山提供了便利,又为安全提供了保障。</p> <p> 登极顶,一览众山小。放远望去,鲅鱼圈新城高楼林立,喧闹繁华。营口港作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航迹四海,通衢天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驰骋快捷,纵贯远方。</p> <p> 下山的路上,我再次与僧人不期而遇。道别后,我才有机会环顾寺庙四周,略有感悟。</p> <p> 这里的僧人衣衫俭朴,经舍简陋,寺庙虽然声名不够显赫,少有香客敬香,但香火依旧绵长不断,诵经虔诚久远。这里的僧人,虽然年已古稀,甘愿割舍世间红尘往事,过着孤独、清贫、自给自足的生活,令我肃然起敬,不禁联想起很久以前经历过的故事。</p> <p> 那一年春节,我与家人前往大山深处的一座寺庙游玩,返程时,见寺庙大门旁,一宾客送别场面令人动容。一位眉清目秀,皮肤黝黑,身材高挑,体格单薄的尼姑,她穿着带补丁的灰色僧袍,双手合十,表情木讷地送别一对夫妻。</p> <p> 依依惜别时,男者泪流满面,女士喋喋不休的与尼姑嘱咐着什么,我热心地把车停在一旁,寻问是否需要帮助。得知二人要到80里外的火车站等车回哈尔滨时,我告诉他们春节间,乡下客运早已停运,如不介意,我可捎带他们去火车站,二人欣然同意。</p> <p> 行车交谈中了解到,原来他们二人是尼姑的哥嫂,这次是受父母之命,春节间千里迢迢来此探望出家的妹妹,顺便再劝慰妹妹还俗回家。故事还要从头说起。</p> <p> 两年前的暑假,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妹妹,去同学家做客,偶见茶几上摆放一本关于佛学方面的书籍,引起妹妹的兴趣,快速翻动着书页,字里行间禅学佛语点悟了她。放下书,问书的来处,同学说,这是姨妈留下的书。又问同学能不能联系姨妈有话要说。</p> <p> 几天后与姨妈如约而至,妹妹说“佛在我心中,我与佛有缘”,姨妈说,年轻女子似锦年华,在北京的大学读研究生,前程无可限量,定三思而后行。妹妹说我心已诀,姨妈说,也好,你有何打算?妹妹说,我想去一个戒律清苦,远离人间世俗的寺庙出家念佛。</p> <p> 妹妹告别同在北京另一所大学读研究生的恋人,在姨妈的介绍下,来到了这所寺庙削发为尼,并把六万元积蓄一同捐献给寺庙。得知女儿出家的消息后,伤心的父母无数次从哈尔滨来此规劝女儿放弃出家念头,还俗回家,均遭拒绝。</p> <p> 哥哥、嫂子哭诉道:“这个寺庙清规戒律严明,非常人所能承受。每日凌晨2点起床后洗漱、念经,4点用斋,随后的一天时间,僧人们干着繁杂、沉重的体力活。搬石头,扛水泥,扩建寺院,种菜地,收庄稼,自收自给。二十出头的妹妹,在家娇生惯养,似“掌上明珠”,几个月不见,妹妹又苍老了许多,心痛啊……。”</p> <p> 夕阳西下,霞光满天,青龙山又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几片金黄色的叶子,借着晚霞,参加严冬到来前最后的森林舞会。</p> <p> 密林深处,香飘云绕,禅曲清悠,这是虔诚者心灵的归宿。</p> <p> 下山的路依旧漫长,登山人的心在远方。</p><p><br></p><p> 2020年11月7日星期六(立冬)</p><p> 于鲅鱼圈</p>